首页 笔灵AI写作使用教程指南 用笔灵AI儿童故事与教育,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

用笔灵AI儿童故事与教育,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
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萌娃能爱上阅读、乐于表达,成为那个在幼儿园里能把小伙伴听得入迷的“故事大王”,但忙碌的生活里,我们常常没时间天天绞尽脑汁编故事,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没人及时接住,这时候,笔灵AI儿童故事与教育就像一个藏在手机里的“故事魔法口袋”,轻轻一点,就能帮你和孩子把奇思妙想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,跟着我一步步探索,你会发现,让孩子从“听故事”到“编故事”,从“害羞不敢说”到“滔滔不绝讲”,原来就像给小种子浇浇水,看着它慢慢发芽开花一样简单。

下载安装笔灵AI,让故事魔法触手可及

要开启这段故事之旅,第一步得把这个“魔法口袋”请到手机里,我记得第一次用的时候,直接打开手机应用商店,在搜索栏里敲“笔灵AI”,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它——图标是个拿着魔法笔的卡通小人,旁边围着星星和书本,一看就很对小朋友的胃口,点击“下载”,进度条慢悠悠爬的时候,我家4岁的小侄子凑过来看,指着图标说:“姑姑,这个小人是不是会变故事呀?”我笑着点头,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他拿到“魔法笔”的样子了。

安装完成后点开APP,屏幕上弹出一个软软糯糯的动画:魔法笔在纸上一画,小兔子、小火车、彩虹桥都活了过来,还朝我们挥手,小侄子瞬间被吸引,伸手想去戳屏幕上的小兔子,这个欢迎界面设计得特别贴心,没有复杂的说明,全靠动画告诉孩子“这里有好玩的故事”,我试过让好几个朋友家的孩子看这个界面,没有一个不眼睛发亮的,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童话世界的小门,门槛低到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轻松跨过去。

注册账号并熟悉界面,找到创作的小天地

进入APP后,需要注册一个账号,别担心,过程一点不麻烦,用手机号收个验证码就行,全程不到1分钟,注册完会让填孩子的信息:年龄、性别、喜欢的动物、常读的绘本类型,我当时填了小侄子的信息:5岁,喜欢恐龙,最爱看冒险故事,填完之后,界面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,推荐栏里全是“恐龙大冒险”“小探险家找宝藏”这类主题,连背景图都变成了绿色的森林,上面有小恐龙脚印在跑。

主界面分了三个板块:“故事创作”“教育乐园”“我的作品”。“故事创作”是核心区,里面有两个大按钮:“魔法故事机”和“故事接龙”。“魔法故事机”是直接生成完整故事,“故事接龙”是孩子说一句,AI接一句,我先点进“故事创作”区,里面像个游乐场,左边是“模板库”,右边是“空白创作”,模板库里的故事类型特别多,按年龄分了3-6岁、7-10岁,按主题分了友情、勇敢、科普、好习惯养成,每个模板都有个小图标,比如冒险类是小火箭,科普类是放大镜,孩子光看图标就能知道自己想玩哪个,我当时随便点了个“太空冒险”模板,界面立刻跳出一个卡通宇航员,歪着头问:“小探险家,今天想去哪个星球呀?”这种互动设计,让孩子感觉不是在“用工具”,而是在“和朋友聊天”。

选择故事创作模板,给想象力搭个小舞台

第一次用的时候,我建议先从模板开始,模板就像给想象力搭了个脚手架,孩子不用从零开始想,只要往里面填自己的想法就行,我选了“动物朋友运动会”这个模板,因为小侄子最近在幼儿园学了跳绳,对“比赛”特别感兴趣,点进去后,屏幕上出现几个问题,像游戏闯关一样:“故事的主角是谁?(可以是你喜欢的动物或小朋友)”“它们要参加什么比赛?”“比赛中会遇到什么小麻烦?”“最后大家怎么解决的?”

小侄子抢过手机,用他还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答:“主角是小恐龙奇奇和小兔子跳跳!”“比赛跳绳!”“奇奇绳子断了!”“跳跳把绳子借给奇奇!”他每说一个答案,屏幕上就会跳出对应的卡通图案:说完小恐龙,旁边就多了个背着小书包的绿色小恐龙;说完跳绳,地上就出现一根彩虹色的跳绳,等所有问题答完,小恐龙和小兔子还击了个掌,好像在说“合作愉快”,这个过程中,孩子完全感觉不到是在“创作”,更像是在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,不知不觉就把故事的基本框架搭好了。

我后来又试过“好习惯养成”模板,里面有“按时刷牙”“整理玩具”这类主题,有个朋友家的孩子不爱刷牙,她就用这个模板,让孩子选主角是“小牙齿士兵”,遇到的麻烦是“被蛀牙怪兽攻击”,生成的故事里,小牙齿士兵因为主人天天刷牙,变得特别强壮,把蛀牙怪兽打跑了,孩子听完故事,晚上刷牙居然主动了,还说要帮“小牙齿士兵变强”,模板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,它把抽象的道理藏在孩子熟悉的角色和情节里,比家长说一百句“要刷牙”都管用。

引导孩子输入故事元素,让他做故事的小主人

如果觉得模板还不够“专属”,可以试试让孩子自己输入故事元素,在“空白创作”区,有个“故事元素箱”,里面可以填主角名字、场景、神奇道具、反派角色(如果需要的话),我第一次让小侄子自己填的时候,他想了半天,说:“主角叫‘霸王龙壮壮’,场景是‘糖果王国’,道具是‘会唱歌的魔法棒’。”我帮他把这些字输进去,点击“生成故事”。

几秒钟后,故事出来了:霸王龙壮壮走进糖果王国,地上的巧克力路会粘住脚,他用魔法棒一敲,巧克力路就变成了跳跳糖,还唱起了“壮壮壮,向前冲”,小侄子听到这里,咯咯笑个不停,指着屏幕说:“姑姑,魔法棒唱的是我的名字!”那一刻,他眼睛里的光比屏幕上的动画还亮,我突然明白,让孩子输入自己的想法,不是为了“创作质量”,而是为了“主人翁感”,当故事里有他起的名字、他想的道具,这个故事就不再是“别人的故事”,而是“我的故事”,就像小朋友会把自己的玩具熊当成好朋友,这种“专属感”会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,愿意反复听、反复讲。

我遇到过一个妈妈,她孩子性格比较内向,平时不爱说话,用这个功能时,妈妈鼓励孩子把幼儿园的好朋友“朵朵”写进故事,当主角的小伙伴,孩子一开始很害羞,不敢说,妈妈就先示范:“我们让朵朵有个魔法书包好不好?”孩子慢慢被带动,说:“还要有会飞的滑板车!”故事生成后,孩子抱着手机,自己小声读了一遍又一遍,读到朵朵和主角一起飞的时候,嘴角一直翘着,现在那个孩子每天放学回家,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灵AI,说要给“朵朵”编新故事,连说话都比以前流利多了。

生成故事并亲子共读,让故事住进孩子心里

输入完元素,点击“生成故事”,等待的时间比泡一杯牛奶还短——大概5秒钟,一个带拼音、带插图的故事就躺在屏幕上了,故事长度刚刚好,5岁孩子大概读8分钟,7岁孩子读12分钟,不会太长让孩子失去耐心,也不会太短觉得不过瘾,我特别喜欢它的插图,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绘画,而是手绘风格,线条软软的,颜色暖暖的,主角的表情比动画片里的还生动,霸王龙壮壮的眼睛圆圆的,遇到困难时会皱眉头,解决问题后会咧嘴笑,连牙齿的小锯齿都画得萌萌的,完全没有恐龙的“凶”,只有“可爱”。

生成故事后,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读,我和小侄子共读的时候,会故意模仿故事里角色的语气,读霸王龙壮壮说话,我就压低声音,粗声粗气的;读小兔子跳跳,就捏着嗓子,尖尖的,小侄子觉得特别好玩,会跟着我一起模仿,有时候还会抢我的“台词”,读到关键情节,比如壮壮的魔法棒不见了,我会停下来问他:“你觉得壮壮会去哪里找魔法棒呀?”他会歪着头想半天,说:“去糖果城堡的顶楼!那里有星星!”这时候我会惊喜地说:“哇,你比故事里的壮壮还聪明!我们看看故事里是不是这样写的?”如果猜对了,他会得意地拍小手;如果没猜对,他会瞪大眼睛听故事里的答案,然后说:“原来可以去巧克力河找呀,我下次也要写这个!”

有一次我们读一个“小刺猬找朋友”的故事,读到小刺猬因为背上有刺,小动物都不敢靠近它,小侄子突然不说话了,过了一会儿小声说:“姑姑,我在幼儿园也有时候没人跟我玩。”我心里一软,抱着他说:“那我们给小刺猬想个办法好不好?让它交到朋友。”我们返回去修改故事,给小刺猬加了个“会摘果子的小爪子”,让它用果子和小动物分享,改完再读,小侄子指着屏幕说:“你看,小刺猬有朋友了!我明天也带饼干去幼儿园,分给小朋友。”那天晚上,他抱着手机里的故事睡着了,嘴角还带着笑,故事就这样悄悄走进了孩子心里,变成了他理解世界、表达情感的小镜子。

利用教育功能深化故事学习,让故事不止于听

笔灵AI最让我惊喜的不是“生成故事”,而是它的“教育乐园”功能,能把故事变成“活的课本”,读完故事后,点击“故事小课堂”,就会跳出一系列和故事相关的小游戏,比如读了“恐龙大冒险”,小课堂里就有“认识恐龙种类”的图片配对,“数一数故事里有几只恐龙”的数学题,还有“恐龙生活的年代”的科普动画,这些游戏设计得特别巧妙,完全不像是在“学习”,更像是在“玩故事的续集”。

我小侄子最爱玩“生字小火车”,故事里出现的难字,探险”“勇敢”,会变成小火车的车厢,孩子需要把正确的拼音拖到字下面,小火车才会开走,有一次遇到“翼龙”的“翼”字,他怎么都拼不对,急得小脸通红,我没直接告诉他答案,而是翻回故事里的句子:“翼龙展开大大的翅膀,带着壮壮飞了起来。”然后指着插图里翼龙的翅膀说:“你看,‘翼’就是翅膀的意思,上面是‘羽’毛的‘羽’,下面是‘共’同的‘共’,一起组成翅膀。”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再去拼的时候,居然拼对了,现在他认识的字里,一大半是从故事小火车里学来的,比我教他认字时积极多了——毕竟谁能拒绝开着小火车学认字呢?

“教育乐园”里还有个“故事小剧场”,可以让孩子给故事里的角色配音,小侄子第一次配音的时候,紧张得声音都抖,配到霸王龙壮壮喊“冲呀”,他憋足了劲儿喊,结果破音了,自己笑得倒在沙发上,多配几次后,他越来越熟练,还会自己加语气词,哎呀,我的魔法棒呢?”后面加个“呀”,听起来委屈巴巴的,有次幼儿园搞“故事大王比赛”,他就是拿着在笔灵AI里配过音的故事去参加的,虽然没拿奖,但站在台上一点不怯场,声音洪亮,把台下的小朋友都逗笑了,老师后来跟我说:“你家孩子表达力进步好大,以前回答问题都不敢抬头,现在讲故事眼睛都放光。”

个性化调整让故事更独特,给想象力加点料

生成的故事虽然已经很好,但有时候孩子会有“更特别”的想法,这时候就可以用“个性化调整”功能,给故事加点“独家料”,在故事页面右上角,有个“小魔法棒”图标,点击它就能进入调整模式,可以改角色对话、换结局、加新情节,甚至能让插图里的角色换衣服——比如给霸王龙壮壮穿个小披风,给小兔子跳跳戴个蝴蝶结。

小侄子有段时间迷上了“超级英雄”,非要让故事里的主角都有超能力,我们读“小熊猫救森林”的故事时,他说:“姑姑,让小熊猫会喷火吧!像奥特曼一样!”我本来担心喷火和“救森林”不搭,但还是帮他加上了,结果生成的故事里,小熊猫喷的不是火,是“灭火泡泡”,遇到着火的树,就“噗噗噗”吹泡泡,泡泡碰到火就变成水,小侄子看完拍手叫好:“这个比奥特曼还厉害!”原来AI会根据故事主题自动调整不合理的设定,既保留了孩子的创意,又让故事逻辑通顺,这种“既听话又聪明”的特点,让家长特别放心,不用担心孩子的奇思妙想会变成“胡编乱造”。

我还试过让孩子给故事加“自己的秘密”,比如小侄子有个小秘密:他偷偷把零花钱藏在玩具箱的小熊肚子里,我们就在故事里加了个情节:主角遇到困难时,从“小熊肚子里的秘密口袋”拿出了解决问题的道具,小侄子每次读到这里,都会捂着嘴偷笑,好像在和故事里的主角分享一个只有他们才知道的秘密,这种“私人订制”的感觉,让故事变成了孩子的“专属日记本”,里面藏着他的小心思、小骄傲,比任何玩具都让他珍惜。

孩子成为故事大王的小技巧,从模仿到创造

用了一段时间笔灵AI后,怎么让孩子从“用AI编故事”变成真正的“故事大王”呢?我总结了几个小技巧,都是从和孩子互动中摸索出来的,简单又好用,第一个技巧是“生活素材变故事”,带孩子出门的时候,看到什么就引导他编故事:看到小狗追蝴蝶,可以说“如果这只小狗会说话,它会对蝴蝶说什么呀?”看到云朵像棉花糖,可以说“天上的棉花糖云朵掉下来会怎么样?”小侄子现在看到消防车经过,都会主动说:“姑姑,我们编个消防车去太空灭火的故事吧!”生活里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故事素材,就像给他的想象力装上了小雷达,走到哪“扫”到哪。

第二个技巧是“故事接龙升级”,一开始用“故事接龙”功能,孩子可能只会说“然后呢?”“再然后呢?”这时候家长可以故意“说错”,比如孩子说“小恐龙去公园玩”,家长接“公园里有大灰狼,把小恐龙吃掉了”,孩子肯定会急着纠正:“不是!公园里有滑滑梯!小恐龙玩滑滑梯!”这时候就表扬他:“你编的比姑姑好!你来当‘故事指挥官’,姑姑听你的!”慢慢的,孩子就会从“接话”变成“主导”,会主动说“接下来小恐龙要去河边,遇到小乌龟”,甚至会提前规划“后面还要让小乌龟带小恐龙去龙宫”,我见过一个6岁的孩子,用故事接龙编了一个20多段的“海底大冒险”,逻辑比有些动画片还清晰,连“章鱼用触手帮主角拿钥匙”这种细节都想到了。

第三个技巧是“故事表演秀”,把编好的故事演出来,孩子会更有成就感,可以用家里的玩具当道具,比如用恐龙玩偶演霸王龙壮壮,用积木搭糖果城堡,小侄子有次把他的恐龙玩具排成一排,让它们当“故事观众”,自己站在中间,拿着笔灵AI的故事当“剧本”,给恐龙们讲故事,讲到激动的地方,还会举起恐龙玩具挥舞,好像它们真的在欢呼,这种表演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表达力,还能让他更理解故事里的情感——当他演到小恐龙找不到妈妈着急的时候,自己的声音都会带着哭腔,演到重逢的时候,又会笑得特别开心。

实际案例分享,萌娃变身故事大王的日常

说了这么多,不如看看真实的孩子是怎么用笔灵AI变成故事大王的,我朋友小林家的女儿朵朵,以前是个“小闷葫芦”,在幼儿园不爱说话,老师提问总是低着头,用了笔灵AI三个月后,在最近的幼儿园“故事节”上,居然主动报名讲故事,还拿了“最佳创意奖”,小林跟我说,朵朵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自己编一个故事,讲给爸爸妈妈听,周末还会拉着邻居家的小朋友,用玩偶演自己编的故事,有次她讲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