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PPT AI会议纪要功能使用技巧全解析
在快节奏的职场里,会议就像每天必打的卡——躲不掉,还得留下“痕迹”,可提起会议纪要,谁没经历过手忙脚乱的时刻?要么奋笔疾书到手腕发酸,要么录音转文字后对着满屏零散内容发呆,好不容易整理完,却发现漏了老板强调的“下周重点”,现在好了,蚂蚁PPT悄悄上线了AI会议纪要功能,就像给会议记录配了个“智能大脑”,从内容导入到纪要生成,再到编辑分享,全程帮你“减负”,今天我就把自己摸索出的使用技巧全盘托出,带你从“会议纪要困难户”变身“高效记录小能手”,让每次开会都像开了“倍速”,轻松拿捏重点。
找到AI会议纪要的“藏宝地”
想用AI纪要功能,第一步得知道它“住”在哪儿,打开蚂蚁PPT,首页界面像个整洁的工作台——左边是最近编辑的文件,中间是热门功能推荐,右边摆着各种模板,我第一次找的时候,还以为这功能藏得有多深,结果在顶部导航栏的“工具”菜单里,轻轻一点,下拉列表里“AI助手”四个字就跳了出来,活像个举着牌子的向导,点进“AI助手”,里面齐刷刷列着几个功能,“会议纪要生成”就在C位,旁边还配了个小话筒图标,一看就知道是处理会议内容的。第一次点击这个按钮时,系统还会弹出个“新手指南”,用动画演示基本操作,连我这种“科技小白”都能一眼看懂,比当年学用微波炉还简单。

不过得注意,要是你用的是网页版蚂蚁PPT,记得先登录账号——没登录的话,功能按钮是灰色的,像被施了“沉睡咒”,我试过用微信扫码登录,三秒就搞定,比排队买奶茶还快,登录后再点“会议纪要生成”,界面会跳转到一个新页面,顶部写着“AI会议纪要助手”,中间是个大大的“+ 导入会议内容”按钮,下面还有一行小字:“支持音频、视频、文字记录导入”,清晰得像超市货架上的价签,让人一看就知道接下来该干啥。
给AI“喂料”:导入你的会议“原材料”
找到入口只是开始,接下来得给AI“喂”点会议内容,它才能开工,就像做饭得有米,AI生成纪要也得有“原材料”,蚂蚁PPT的AI纪要功能支持三种“喂料”方式:音频文件、视频文件,还有现成的文字记录,我挨个试了个遍,发现每种方式都有小窍门。
先说音频导入,这是我最常用的方式,开会时用手机录段音,会后直接在AI助手页面点“导入音频”,选好文件上传就行,不过要注意,音频格式得是MP3、WAV或者M4A,太大的文件(超过200MB)会提示“瘦身”,我试过传一段1小时的会议录音,大概80MB,进度条慢悠悠爬了3分钟就搞定了,比我手动整理快多了,上传成功后,系统会显示“正在解析音频”,小喇叭图标还会一闪一闪,像AI在认真“听”会议。
要是会议是线上开的,有视频回放怎么办?别担心,视频导入也支持,我用公司的线上会议软件下载了一段MP4格式的会议视频,上传到蚂蚁PPT,AI会自动提取音频轨道,忽略画面内容——也就是说,就算视频里大家都在“摸鱼”划水,只要说话内容清晰,AI照样能准确记录,不过视频文件通常比音频大,建议先压缩一下,我用格式工厂把1GB的视频压到200MB以内,上传速度快了不少,省得干等着着急。
还有一种情况,要是你已经用手机备忘录记了点零散的会议笔记,也能直接复制粘贴到文字导入框里,我试过把随手写的“张三说要改方案,李四负责数据,周五交”这种碎片文字丢进去,AI居然能识别出参会人和任务,比我自己整理还靠谱,不过文字导入时最好别有错别字,不然AI可能会“理解偏差”,比如我把“王五”写成“王武”,生成的纪要里就真的出现了“王武”,后来改了原文重新生成才对,这点得注意。
生成前的“口味”设置:告诉AI你想要啥
原材料导入后,别急着让AI“动笔”,先调调“口味”——也就是生成设置,就像点奶茶时选甜度、冰度,这里的设置能让纪要更合你的心意,在“生成设置”面板里,有几个选项特别实用,我每次都会仔细调整。
第一个是重点提取类型,里面可以勾选“行动项”“决策事项”“问题待办”“关键数据”,我通常会把“行动项”和“决策事项”勾上,毕竟这俩是会议纪要的“硬骨头”,漏了可就麻烦了,上次部门开会定了“下周三前交市场分析报告”,勾了“行动项”后,生成的纪要里直接用橙色字体标了出来,显眼得像黑夜里的路灯,一眼就能看到。
第二个是纪要格式,有“列表式”“段落式”“思维导图”三种,列表式适合快速浏览,每个要点前面带个小圆圈,像串起来的珍珠;段落式更像一篇小短文,适合正式场合;我最爱用“思维导图”,生成后会自动分成“会议主题-参会人-议程-要点-行动项”几个分支,像一棵长着任务节点的树,逻辑清清楚楚,老板看了都说“这个格式好,一目了然”。
还有个隐藏选项是发言人生成,如果导入的音频里说话人声音差别大,AI能尝试区分不同发言人,在纪要里标上“发言人1:XXX”“发言人2:XXX”,不过这个功能对音频清晰度要求高,要是大家都抢着说话,AI可能会“脸盲”,把张三的话算到李四头上,我试过用公司每周的“圆桌会议”录音,大家七嘴八舌的,生成的发言人生成有点混乱,后来单独录了段一对一沟通的音频,AI识别准确率就到了90%以上,看来“安静的环境”是AI辨人的“好帮手”。
最后别忘了设置纪要语言,支持中文、英文、日文等多种语言,上次和国外客户开会,我用英文录了音,选了“中文纪要”,生成后居然连客户说的“deadline is next Friday”都准确翻译成了“截止日期为下周五”,比我用翻译软件还顺,省了不少事。
让AI“动笔”:见证纪要“诞生”的瞬间
设置调好,就可以点击“开始生成”按钮了,那一刻,我总有点小紧张,怕AI“罢工”,结果屏幕上跳出“正在努力整理,请稍候”的动画——一个小机器人举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,活像个埋头写作业的小学生,可爱又让人安心,等待时间和会议时长有关,1小时的会议大概要3-5分钟,这段时间我通常会去倒杯水,回来刚好“上菜”。
第一次生成时,我盯着屏幕不敢眨眼,生怕出啥岔子,等进度条走到头,屏幕“叮”一声,像微波炉热好饭的提示音,一份完整的纪要就躺在页面中央了,我赶紧拉着滚动条往下看:开头是会议基本信息——主题、时间、参会人,一个没落;中间是分点列出的会议要点,每个要点前面都有小图标,行动项是小旗子,决策事项是对勾;结尾还有个“部分,把核心内容串了一遍,像给会议内容画了个“重点提纲”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AI居然把老板说的“这个方案先放一放,等数据出来再说”识别成了“决策事项:方案暂缓,待数据补充后推进”,比我自己记的“老板说先不弄”专业多了。
不过偶尔AI也会“犯迷糊”,有次会议上同事说了句玩笑话“这个项目要是黄了,我们就去摆摊”,AI居然把它当成了“问题待办”,写进了纪要里,后来我才发现,是因为这句话里有“要是...就...”的假设词,AI误以为是待解决的问题,好在这种情况不多,大部分时候AI都挺“聪明”,能分清正事和玩笑。
给纪要“化个淡妆”:编辑和调整小技巧
AI生成的纪要虽然不错,但偶尔还是需要“化个淡妆”——手动编辑一下,就像买的衣服可能需要改改袖口,纪要也得根据实际需求调整,让它更合身,蚂蚁PPT的编辑功能做得很贴心,用起来像在Word里改文档一样顺手。
修改错误信息,AI偶尔会把人名、地名认错,比如把“研发部”识别成“言发部”,这时候双击错误的文字,光标就会定位到那里,直接打字修改就行,比用橡皮擦改作业还方便,我试过把“李经理”改成“李总”,改完后系统会自动保存,不用特意点“保存”按钮,省了不少事。
然后是调整段落顺序,有时候AI生成的要点顺序和会议实际流程不太一样,比如把后面说的“预算问题”放在了前面,这时候点住段落前面的小图标,像拖文件一样把它拽到正确的位置就行,界面会有蓝色线条提示放置位置,直观得很,上次我把“市场部汇报”和“财务部发言”的顺序调换了,整个纪要的逻辑立刻顺畅了不少。
还可以添加个性化备注,比如会议上有个细节AI没提到——“王总说这个方案要参考去年Q3的数据”,我就在对应的行动项下面加了一行小字:“参考数据路径:共享盘-2023Q3-市场部-数据汇总表”,这样同事看纪要时就知道去哪找资料,比口头转达靠谱多了,添加备注时用“+ 备注”按钮,会弹出一个小输入框,写完点“确定”就自动加到段落下面,像给纪要加了个“小尾巴”,实用又不突兀。
编辑完记得看看格式统一性,有时候手动修改后,字体大小、颜色可能会和AI生成的不一致,这时候用“格式刷”工具刷一下就行——选中正确格式的文字,点“格式刷”,再点要修改的文字,一秒统一格式,比一个个调字号方便10倍,我上次把所有行动项都刷成了橙色,打印出来后老板说“这个颜色标重点,看着真清楚”。
把纪要“打包”分享:导出和协作小妙招
纪要编辑好,就该“打包”分享给同事了,蚂蚁PPT的导出和分享功能做得很全面,支持多种格式,还能直接协作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“文件传来传去”,省了不少事。
先说导出格式,常用的有Word、PDF、Markdown三种,Word格式适合需要继续编辑的场景,比如给老板审阅时,他可以直接在上面批注;PDF格式适合正式存档,不会乱码,我每次都会导出一份PDF存在公司服务器里;Markdown格式则适合程序员同事,他们用代码编辑器打开就能看,各取所需,导出时可以选“带水印”或“不带水印”,对外分享时我会加水印,防止外传,对内分享就直接导出无水印版,灵活得很。
分享方式也很灵活,除了导出文件,还能生成分享链接,点“分享”按钮,设置“查看权限”(仅指定人可见、部门可见、公开可见),再设置“有效期”(1天、7天、30天、永久),就能生成一个链接,把链接发给同事,他们不用登录蚂蚁PPT就能打开,像发微信消息一样方便,上次我把纪要链接发到部门群,同事们纷纷说“不用等文件传输了,点开就能看,太效率了”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协作编辑功能,在分享链接里开启“允许协作编辑”,同事就能直接在网页上修改纪要,修改的地方会显示“XXX正在编辑”,还能看到对方的光标位置,像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改文件一样,上次和同事一起整理跨部门会议纪要,我改行动项,他补参会人,十几分钟就搞定了,比以前“你改完发我,我改完发他”的来回传文件快太多,简直是“协作神器”。
解锁3个“隐藏”高级技巧:让AI纪要更懂你
用熟了基础功能,你会发现蚂蚁PPT的AI纪要还有些“隐藏”高级技巧,学会这些,能让它更“懂你”,用起来像定制的专属工具,我摸索了好久,总结出3个超实用的技巧,分享给你。
第一个是自定义纪要模板,每个公司的会议纪要格式可能不一样,有的要写“会议背景”,有的要列“风险点”,在“设置-模板管理”里,你可以自己设计纪要模板,把固定栏目(会议背景”“风险提示”)输进去,下次生成纪要时,AI就会按照你的模板来排版,不用每次都手动加栏目,我给公司设计了专属模板后,生成的纪要直接就能用,再也不用“复制粘贴”格式了,效率提升一大截。
第二个是多语言纪要生成,要是你经常开国际会议,这个功能简直是“救星”,导入英文音频后,在“生成设置”里把“纪要语言”选成中文,AI会自动把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纪要,还能保留英文原文对照,上次和美国客户开会,我用这个功能生成了中英双语纪要,客户看英文,同事看中文,两边都满意,再也不用“翻译+记录”两头忙了。
第三个是与待办工具联动,生成的行动项可以直接同步到你的待办工具里,比如钉钉待办、飞书任务、Todoist,在“设置-集成工具”里绑定你的待办账号,生成纪要后点击“同步行动项”,AI会把所有行动项自动导进去,还会标上截止日期,我绑定了钉钉待办后,再也不用担心忘记会议上的任务了,待办列表会按时提醒我,比“记在小本本上”靠谱100倍。
真实案例:从“手忙脚乱”到“游刃有余”
说了这么多技巧,不如看个真实案例——我自己是怎么用蚂蚁PPT AI纪要功能“逆袭”的,以前我最怕开长会,尤其是那种两小时的“马拉松会议”,记笔记记到手腕发麻,还总漏重点,有次老板问“上次会议说的产品上线时间定了吗”,我翻了半天笔记,只找到“大概下个月”,被老板说了句“纪要能不能专业点”,当时脸都红了。
用了AI纪要功能后,一切都变了,上周公司开季度战略会,3小时的会,我提前打开蚂蚁PPT,用手机录了音,会后把音频导入AI助手,设置时勾了“行动项”“决策事项”,选了“思维导图”格式,然后去泡了杯咖啡,回来时纪要已经生成好了,思维导图里清晰地列着“Q4产品上线时间:11月15日”“责任人:张总监”“需配合部门:研发、市场、运营”,每个节点都标得清清楚楚,我稍微改了几个错别字,导出PDF发给老板,他看完回了句“这个纪要不错,重点突出,以后就按这个格式来”,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,感觉自己终于“支棱”起来了。
现在部门开会,同事们都知道我有“秘密武器”,每次会后都会催我“快用你的AI助手生成纪要,我们等着看呢”,以前记笔记像在“内卷”现场,现在用AI纪要,轻松得像“摸鱼”,效率却高了好几倍,如果你也被会议纪要搞得头疼,不妨试试这些技巧,相信你也会爱上这种“轻松拿捏会议重点”的感觉。
蚂蚁PPT的AI会议纪要功能,就像给忙碌的职场人配了个“会议记录小助手”,从内容导入到生成、编辑、分享,全程帮你省心省力,只要掌握这些使用技巧,你也能告别手忙脚乱,让会议纪要从“负担”变成“助力”,现在打开蚂蚁PPT,试试这些技巧,让每次会议都有一份“漂亮”的纪要吧——毕竟,高效工作的第一步,就是把时间花在刀刃上,而不是和会议纪要“死磕”。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