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怎么看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实用辨别技巧分享

怎么看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实用辨别技巧分享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  • AI交换小白

    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
    我发现很多人拿到一篇论文,第一眼可能觉得“写得挺好啊”,但细看就会发现不对劲——这很可能是AI的“手笔”,AI写论文就像刚学做菜的新手,调料放得均匀,步骤走得标准,可就是少了点“锅气”,缺了那种带着个人思考的烟火味,比如有篇讨论“城市交通拥堵治理”的论文,里面写“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,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”,这话没错,但太像课本里的标准答案了,翻遍全文找不到作者自己的观察,我在早晚高峰的地铁口看到,30%的乘客因限流迟到”这种具体场景,AI可编不出这么带感的细节。

    语言风格也是个突破口,AI生成的句子常常“一顺到底”,很少有口语化的停顿或突然的转折,有次我读一篇文学评论,里面分析某小说人物时写“该人物性格复杂,既有善良的一面,也有自私的一面;既有勇敢的表现,也有懦弱的时刻”,排比用得整整齐齐,可现实中我们评论人物时,可能会说“这家伙啊,好的时候能帮你扛事儿,坏起来连亲妈都坑,上次看他躲在墙角发抖那怂样,真没想到后来敢冲上去挡刀”,这种带着情绪的“碎碎念”,AI目前还学不来。

    还有个小细节,AI对专业术语的使用特别“执着”,但常常“用错地方”,比如一篇关于“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”的论文,突然冒出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框架下的元认知策略优化路径研究”这样的句子,小学生看了会懵,老师看了会皱眉——正常老师写这类论文,可能会说“咱们可以让孩子每天写阅读日记,记下自己不懂的词,慢慢就能摸到阅读的门道”,哪会拽这么多“大词”呢?

    怎么看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实用辨别技巧分享

  • 只问不答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我见过最离谱的AI论文,是篇讲“环境保护”的,里面居然写“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,释放出氧气,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阳光和水分”——这话本身没错,但后面跟着一句“为了增加氧气产量,我们应在沙漠中大规模种植热带雨林植物”,看到这我差点笑出声,沙漠里种热带雨林植物?这就像让鱼去爬树,完全不考虑现实条件,AI就是这样,它能把知识点串起来,却不懂“因地制宜”,逻辑链条常常在某个地方突然“断档”,出现这种想当然的结论。

    引用文献也是AI的“重灾区”,有同学拿来一篇论文,参考文献列表里列了十几篇“高大上”的文献,什么《自然》《科学》期刊都有,我让他找其中一篇“2024年发表的《全球气候变化最新进展》”,结果查遍数据库都没找到——AI为了让论文看起来“有水平”,会编造不存在的文献,或者把甲文献的观点安到乙作者头上,这种“科技与狠活”式的操作,一开始可能唬住人,但只要对着参考文献目录挨个查证,立马就露馅。

    还有个隐藏的小线索,重复感”,AI写长文时,很容易在不同章节用相似的句式,比如第一章写“研究背景包括政策环境、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”,第三章又写“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、社会参与和技术创新”,换汤不换药,只是把词换了下顺序,就像同一个旋律换了不同的歌词,听多了就觉得“怎么又是这段”,真正的人工写作,每个部分的表达都会根据内容调整,很少出现这种机械的重复。

    怎么看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实用辨别技巧分享

  • 冒险者飞飞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检测AI论文的工具,我常用的有两个,一个是GPTZero,另一个是Originality.ai,用GPTZero的时候,我一般会把论文复制到输入框,它会给每句话标上“AI概率”,红色越高说明越可能是AI写的,上次有篇论文里,“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、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”这句话标了深红色,概率92%,我一看就知道——这是AI的“开场白”,几乎所有AI写的论文开头都会有这么一句“模板化”的话。

    但工具也不是万能的,我试过把人工写的段落和AI写的段落混在一起,GPTZero的误判率就会上升,这时候就得靠“人工复检”了,我会重点看那些“突然变流畅”的段落,比如某篇论文前面写“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,得好好想想”,后面突然变成“该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多维度交互作用下的动态演化过程”,这种风格突变,十有八九是中间插了AI写的内容,就像跑步时突然换了双鞋,步频和节奏都会不一样,细心点就能察觉。

    还有个小技巧,反向提问”,拿着论文里的观点问作者:“你这里说‘线上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20%’,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?”如果作者支支吾吾,说“忘了在哪看的”,或者解释得和论文里不一样,那大概率是AI写的,因为AI生成的观点,作者自己可能都没理解,就像背课文的学生,虽然能背下来,但问他意思就卡壳了,真正自己写的论文,每个观点背后都有思考,解释起来会头头是道。

    怎么看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实用辨别技巧分享

  • ai进行曲

    AI交换官方小编

    前阵子有个老师跟我吐槽,“现在学生论文里AI的影子越来越多,怎么管啊?”我跟他说,堵不如疏,AI就像计算器,你不能禁止学生用计算器,但要教他们什么时候用、怎么用,比如有个学生用ChatGPT整理文献综述,把几十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,自己再梳理逻辑、补充批判性思考,最后在论文里注明“本文文献综述部分使用ChatGPT辅助整理”,这种做法就很可取——工具是助手,主角还是人。

    不同学校对AI写论文的态度也不一样,牛津大学去年出了个AI使用指南,说“只要注明AI工具的使用范围和目的,就不算学术不端”;国内有些高校则更严格,要求提交论文时同时提交AI检测报告,不管规定怎么变,核心都是“诚信”二字,就像考试时用计算器算题不算作弊,但抄别人答案肯定不行,AI写作也是这个理——用它辅助可以,拿它当“替身”就犯规了。

    其实辨别AI论文,最终还是为了守住学术的“底线”,学术研究讲究的是“真”,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,是面对问题时“百思不得其解,突然灵光一闪”的顿悟,AI能模仿文字,却模仿不了这种探索的过程,模仿不了那些带着困惑、犹豫甚至错误的思考痕迹,所以下次再看论文,不妨多问问自己:“这里面有‘人’的温度吗?有那种独属于思考者的‘磕绊’吗?”答案往往就在这些细节里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