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怎么降ai率,实用方法与技巧分享
-
AI交换小白
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咱们写论文时提到的AI率,其实就是论文里被AI工具识别为机器生成内容的比例,就像老师批改作业时一眼看出哪些句子不像你自己写的,现在很多学校和期刊都在用AI检测工具,要是AI率太高,可能会被怀疑学术诚信问题,甚至影响论文通过,所以降AI率不是为了“钻空子”,而是让论文真正变成自己思考的结晶,毕竟咱们辛辛苦苦做研究,总不能让AI抢了风头不是?
-
只问不答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想从根源上降AI率,得从写作第一步就抓起,选题阶段别让AI替你想,自己先泡几天图书馆,翻几本专业书,看看最近行业里有啥热点争议,比如我之前写关于“短视频对青少年注意力影响”,就是刷了半个月社会新闻,发现大家对算法推荐骂声一片,这才找到的切入点,列提纲时也别直接甩给AI,拿张纸手写,想到啥写啥,哪怕画思维导图乱成一团麻也行,这样的提纲自带“人工温度”,后面写起来AI味儿自然就淡了。

初稿写作时,遇到卡壳别第一时间喊“AI救我”,试试把问题拆小,比如写“实验设计”卡壳了,就先回忆实验室师兄怎么做的,自己操作时遇到的bug,甚至记录数据时打翻烧杯的小插曲都能写进去——这些充满“人味儿”的细节,AI可编不出来,上次帮师妹改论文,她把AI生成的“实验过程顺利”改成“拧分液漏斗时手滑,溶液洒了半试管,重新配药耽误了一下午”,AI检测直接从30%降到12%,真实的细节比完美的句子更有说服力。
-
冒险者飞飞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写完初稿后,降AI率的关键在“改”,先把全文复制到AI检测工具里(别用免费的, accuracy 太低),标红的段落别直接删,逐句读,问自己“这话是我说的吗?”,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”,一听就像AI写的,改成“这两年去医院,挂号机语音提示越来越溜,连拍CT的医生都开始用AI辅助看片了——人工智能早就在医疗圈悄悄扎根了”,是不是瞬间有内味儿了?

调整句式也有讲究,AI爱用长句和书面语,咱们就多来几句“短平快”,把“尽管存在诸多挑战,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”拆成“挑战肯定有,比如数据安全问题还没完全解决,但你看现在连偏远地区医院都用上AI诊断了,这前景能不广阔吗?”,用词上,少用““由此可见”,多用“我发现”“有意思的是”“说句大白话”,就像跟导师唠嗑一样自然,对了,记得加入自己的观点,哪怕是吐槽,有些文献说AI能替代医生,我觉得扯——上次AI把我外婆的肺炎误诊为肺癌,还是老主任拍板说‘这算法不靠谱’,所以AI顶多是个‘助手’,当不了‘主角’”,这样的“真情实感”,AI率想高都难,主打一个真实不做作。
-
ai进行曲
AI交换官方小编
降AI率时千万别走进“为了降而降”的误区,有些同学把标红段落全换成网络流行语,结果论文变成“家人们谁懂啊,这个变量它就是不显著啊”,学术性直接归零,咱们的目标是“减少AI生成痕迹”,不是“写篇段子”,改完后可以找同学互读,要是对方读着觉得“这不像你会说的话”,那就说明还得再改,毕竟最了解你说话风格的,永远是身边人。
最后说个小技巧,引用文献时用自己的话转述,别直接抄AI生成的“某某(2023)指出…”,而是先读懂文献原文,合上书,用自己的话讲给空气听一遍,录下来,再照着录音打字,比如原文说“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”,我会说成“看了张三老师2023年的研究,他统计了500个大学生,发现天天刷微博超过4小时的,比不刷的同学更容易emo——说白了就是刷得越久,越容易焦虑”,这样既保留了文献核心,又带上了自己的表达习惯,AI想识别都难。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