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论文怎么查重AI生成内容,有哪些实用方法

论文怎么查重AI生成内容,有哪些实用方法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  • AI交换小白

    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
    现在写论文,AI工具用得越来越多,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:AI生成的内容到底会不会被查重系统揪出来?其实这个问题得看具体用的什么查重系统,像我们常用的知网、万方、维普这些主流学术查重工具,传统上主要是比对论文和已有文献的文字重复率,看有没有抄袭,但这两年AI写作火了之后,不少系统都悄悄更新了“技能点”,比如Turnitin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AI检测功能,能扫描文本里的AI生成特征;国内的PaperPass、格子达也加入了类似功能,它们就像细心的老师,不仅看你抄没抄,还会琢磨“这句子是不是太顺了,顺得不像真人写的”。

    这些AI检测功能到底怎么判断呢?简单说,AI写东西有自己的“说话习惯”,比如它爱用一些特别规整的句式,逻辑链条太完美,甚至有点“假大空”,就像刚背完模板的学生,回答问题滴水不漏但少了点真情实感,查重系统会分析这些特征,比如句子长度的分布、连接词的使用频率、语义的连贯性,要是发现某段话符合AI的“写作模板”,就会给个AI生成概率提示,不过目前这些功能还在完善中,不是100%准确,偶尔也会把人类写的“学霸级”论文误判成AI生成,所以大家不用太焦虑,但也别想着完全靠AI“躺赢”。

    论文怎么查重AI生成内容,有哪些实用方法

  • 只问不答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主流查重系统对AI生成内容的识别能力到底怎么样?咱们一个个说,知网作为国内学术查重的“大哥大”,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文字复制比检测上,毕竟学术不端里抄袭还是大头,但去年开始,知网也在小范围测试AI生成内容检测功能,主要通过语义深度分析,看文本是不是有“机器味儿”——比如某些段落突然出现和上下文风格不符的“专业腔”,或者观点跳得太快,像硬生生拼上去的,不过这个功能还没全面开放,只有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在试用。

    万方和维普这两个“老伙计”动作更快一点,万方去年底更新的系统里,加入了“AI生成文本识别模块”,据说能识别GPT、文心一言等主流AI工具生成的内容,原理是比对文本和海量AI生成语料库的相似度,就像警察比对指纹库找线索,维普则更侧重“逻辑断层”检测,AI写东西有时为了凑字数,会把几个不相关的观点硬凑在一起,人类读着可能觉得有点怪,但说不上来哪不对,维普就能通过分析句间逻辑关系,把这种“硬凑”的段落标出来。

    国外的Turnitin就比较激进了,它的AI检测工具号称准确率能到98%,不仅能标AI生成段落,还能告诉你这段像哪个AI模型写的(比如GPT-3.5还是GPT-4),不过它的检测结果目前在国内高校认可度还不高,更多是作为辅助参考,现在的查重系统对AI生成内容就像给猫装了铃铛,虽然不能100%防住,但想偷偷用AI“摸鱼”,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。

    论文怎么查重AI生成内容,有哪些实用方法

  • 冒险者飞飞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自己写的论文里混了点AI生成内容,怎么提前自查呢?手动检查和工具辅助结合是最靠谱的办法,先说说手动检查,其实不难,就像我们读别人的作文时会挑错别字,读自己的论文也可以“挑AI毛病”,比如一段文字,你自己读两遍,问问自己:“这段话是我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吗?”“这里的例子是我自己想到的,还是AI随便编的?”AI生成的内容有时会出现“假例子”,比如引用一个不存在的文献,或者数据和现实不符,这些细节人类一较真就能发现。

    再就是工具辅助,推荐两个好用的:GPTZero和Originality.ai,GPTZero是哈佛学生开发的,免费版就能用,把论文复制进去,它会给个“AI生成概率”评分,还会标红AI嫌疑高的句子,界面简单易懂,像个贴心的“AI质检员”,Originality.ai则更专业,不仅查AI生成,还能同时查抄袭,适合终稿前的全面检查,不过免费额度有限,用完得付费,大家可以先拿免费版试试水。

    还有个小技巧:把论文里怀疑是AI写的段落,用自己的话“翻译”一遍,比如AI写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”,你可以改成“现在手机电脑更新这么快,AI上课、改作业也越来越常见了”,改完后再用工具查,AI生成概率会明显下降,毕竟“人话”才是最安全的。

    论文怎么查重AI生成内容,有哪些实用方法

  • ai进行曲

    AI交换官方小编

    除了查重系统,学校对AI生成内容的查重政策也是大家要重点关注的,这两年高校对AI写作的态度越来越明确,从一开始的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到现在的“明确定规”,比如清华大学去年发通知,要求学生在论文开题报告里注明“是否使用AI工具及使用范围”,如果用了AI写初稿,必须在致谢里说明,没注明被查出来算学术不端,北京大学更严格,直接规定“整篇论文AI生成比例超过30%,不管查重率多低,都按不合格处理”。

    还有些学校虽然没明说比例,但会结合查重报告和导师审核,比如导师在审阅论文时,发现某段话观点模糊、论据不足,但查重率显示原创,就会要求学生现场口头阐述思路,如果说不清楚,可能会被怀疑用了AI,就像考试时抄答案,虽然没被老师当场抓到,但老师提问时答不上来,照样会露馅,所以大家别觉得“只要查重过了就万事大吉”,学校看的是“学术诚信”,AI生成内容本身不是错,错的是想用AI蒙混过关,把学术写作当成“走过场”。

    最近还有个新趋势,部分高校开始引入“AI生成内容自查承诺书”,学生提交论文时要签字保证“AI生成内容已如实标注”,这就像考试前签的诚信承诺书,虽然没有强制查重,但道德约束摆在那儿,说到底,写论文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,AI可以当“助手”,帮你查资料、整理框架,但不能当“替身”,毕竟毕业答辩时,老师问的是“你怎么想的”,不是“AI怎么写的”,与其琢磨“怎么让AI躲过查重”,不如好好研究“怎么用AI提升论文质量”,这才是“科技向善”的正确打开方式,可别玩脱了变成“科技与狠活”哦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