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检查文章是否是AI写的
-
AI交换小白
刚上手检测AI文章?先得摸清AI写作的“小习惯”,你有没有发现,有些文章读起来像流水账,每个句子都挑不出错,但连起来总觉得少点“灵魂”?这可能就是AI的手笔,AI写东西时,特别喜欢用语言过于流畅的表达,就像背好的稿子,从头到尾没磕巴,甚至有点“完美到不真实”,比如描述一件小事,它可能会说“阳光明媚的早晨,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看到了盛开的花朵和飞翔的小鸟”,信息都有,但少了人写时可能加的“踩了一脚泥”“小鸟突然俯冲下来吓我一跳”这种小插曲。
还有个特点是逻辑结构模板化,AI好像自带“三段论”剧本,开头点题、中间分点、结尾总结,规规矩矩得像刚军训完的方阵,上次看到一篇讲“如何煮奶茶”的文章,AI写的步骤是“准备材料、煮茶、加奶、搅拌、出锅”,条理清晰但冷冰冰;而人写的可能会加“茶叶要选阿萨姆,煮到冒泡时满屋飘香,加奶后记得用小火,不然会糊底哦”,带着点生活里的小叮嘱,这就是差别。
-
只问不答
不想自己瞎猜?现在检测工具可不少,像GPTZero和Originality.ai就是常用的“火眼金睛”,用起来也简单,把文章复制粘贴进去,等几秒就出结果,GPTZero会给个“AI概率分”,分数越高越可能是AI写的;Originality.ai还能标出哪些句子“嫌疑最大”,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圈出重点,不过工具也有“翻车”的时候,比如你让AI模仿鲁迅文风,它写出来的句子带着“之乎者也”,有些工具可能会误认为是人写的,毕竟AI也在偷偷“进修”嘛。
用工具时记得多试几个,别一棵树上吊死,就像买东西要货比三家,不同工具的检测逻辑不一样,有的擅长抓语法规律,有的专攻语义重复,上次我朋友用某工具测一篇半AI半人工的文章,A工具说“80% AI”,B工具却说“50% AI”,最后发现是他自己改了几段,AI的“基因”被稀释了,所以工具结果只能当参考,不能直接拍板。
-
冒险者飞飞
工具不靠谱?那就掏出“人工检测”这个大招,人看文章时,能抓住AI忽略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,比如写一篇关于宠物的文章,人可能会写“我家猫昨天把花瓶碰倒了,躲在沙发下露个尾巴尖,眼神里全是‘不是我干的’”,这种带着画面感和情绪的句子,AI很难模仿,AI写的话可能只会说“我的猫碰倒了花瓶,然后躲了起来”,干巴巴的像在汇报工作。

还可以看“常识错误”,AI虽然懂很多知识,但偶尔会犯“低级错误”,比如写“夏天吃火锅要配冰淇淋,因为冰淇淋能降低火锅的辣度”,这是人都知道的常识;但AI可能会一本正经地说“夏天吃火锅配冰淇淋,因为冰淇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”,这种明显跑偏的逻辑,就是它露馅的“马脚”,上次看到一篇AI写的“旅游攻略”,说“去北京一定要吃热干面”,差点没把我笑喷——这不是武汉的特色嘛,妥妥的AI“失忆”现场。

-
ai进行曲
检测AI文章时,别以为有了方法就万事大吉,现在的AI也在进化,以前AI写东西爱用长句,现在学会了短句;以前逻辑生硬,现在会加“虽然但是”“这种转折词,装得越来越像“真人”,就像游戏里的BOSS会升级,AI写作的“伪装术”也越来越高,所以检测时得留个心眼,别被表面现象骗了。
最靠谱的还是工具+人工结合,先用工具筛一遍,把“高危文章”挑出来,再手动读几遍,看看有没有“确认过眼神,是AI写的文”那种违和感,毕竟AI再聪明,也学不会人在写作时的“小任性”——比如突然加一句吐槽,或者写着写着跑题又拉回来,这些带着“人气儿”的小瑕疵,恰恰是AI最难复制的东西,检测AI文章就像剥洋葱,得多层分析,才能看到最里面的真相。
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