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利用ai写文章赚钱
-
AI交换小白
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作为一个刚接触AI写作的新手,我曾经以为这事儿高深莫测,毕竟“AI”俩字听着就很科技,直到去年夏天,我失业在家,看着银行卡余额发愁,朋友甩给我一句“你不是爱瞎写吗?试试用AI写文章赚钱啊”,我才半信半疑地踩进了这个坑,现在回想,当时要是知道AI写作这么香,我可能早就辞掉那个天天加班的破工作了。
刚开始我连工具都分不清,打开浏览器搜“AI写作工具”,出来一堆花里胡哨的图标,什么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Copy.ai、Notion AI……看得我眼花缭乱,我先注册了ChatGPT,心想这可是顶流,结果输入“写一篇关于夏天吃西瓜的文章”,它给我回了篇“西瓜的种植历史与营养价值分析”,差点给我看睡着,后来才明白,不是AI不行,是我不会“指挥”它,就像你让外卖小哥“送份饭”,他哪知道你要黄焖鸡还是麻辣烫?得说清楚需求才行。
后来我学聪明了,写指令时把自己当成“甲方爸爸”,越具体越好,比如想写一篇小红书的“夏日减肥食谱”,我会输入“帮我写一篇适合办公室女生的夏日减肥午餐食谱,要求食材好买、30分钟能做好、成本不超过20块,重点突出‘吃饱还不胖’,开头用‘同事说我最近瘦了,其实我每天中午都在公司微波炉热饭’这样的场景引入,结尾加一句‘评论区蹲个你的减脂餐,互相抄作业呀’”,你猜怎么着?AI直接给我整出了三篇食谱,每篇都带步骤图描述,连“微波炉叮3分钟时记得盖个湿纸巾,防止饭变干”这种细节都有,简直比我妈还贴心。
选工具也是个技术活,要是写中文内容,特别是公众号、小红书这种需要“网感”的,我优先用文心一言或者豆包,它们对咱们的梗和语境理解更到位,比如让写“职场摸鱼小技巧”,AI能写出“领导路过时迅速切换到Excel界面,假装在算KPI,其实表格里藏着中午点哪家奶茶”,这味儿就很对,要是接了英文的活儿,比如帮老外写博客,ChatGPT或者Claude就更靠谱,语法和逻辑没毛病,新手不用贪多,先吃透一个工具就行,我当时死磕文心一言一个月,基本能让它写出符合我要求的初稿了。

还有个新手常踩的坑——以为AI能包办一切,其实AI更像个“超级助理”,能帮你搭框架、填素材,但灵魂还得自己加,我刚开始用AI写的文章,发出去阅读量总在两位数徘徊,后来才发现问题:内容太“平”,没有我自己的故事,比如写“租房避坑指南”,AI列了十条注意事项,但我加了一段自己的经历:“去年租的房子,房东说‘家具全送’,结果入住发现衣柜门是坏的,空调开半小时就跳闸,退租时还扣了我500块‘维修费’——血的教训告诉大家,签合同前一定要拍视频留证据!”就因为这段真实经历,那篇文章阅读量直接破万,还有人在评论区跟我抱团吐槽房东,互动感一下就上来了。
-
只问不答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光会用AI写还不够,得知道在哪儿变现,我试过不少平台,踩过坑也赚过钱,今天掏心窝子跟你说说哪些路子靠谱,先说自媒体,这是门槛最低的,只要你有手机、能注册账号就行,头条号、百家号、企鹅号这些“老牌选手”,只要发原创文章,就能靠流量分成赚钱,我刚开始在头条号发AI写的“历史冷知识”,杨贵妃其实是个160斤的微胖女生?唐朝审美真这么野?”,每篇阅读量大概几千,一天能赚个几十块,够买杯奶茶,后来粉丝涨到一万,开通了“付费专栏”,把AI写的历史故事整理成系列,卖9.9块一份,上个月靠专栏就赚了2000多。
小红书和抖音现在是“流量新贵”,但对内容质量要求更高,我在小红书做“AI写作干货”账号,教大家怎么用AI写文案、写简历、写情书,比如发过一篇“3个AI指令公式,让ChatGPT帮你写出爆款小红书笔记”,里面列了“场景+痛点+解决方案+互动”的公式,还配了我用这个公式生成的笔记截图,没想到火了,点赞收藏破万,好多人私信问我“能不能帮我写个产品文案”,这不就来了活儿吗?现在我接小红书代写,一篇500字的种草文收费80-150块,一天接两三单,比上班挣得多还自由。
要是不想露脸做自媒体,freelance平台是个好选择,Upwork、Fiverr这些国际平台,上面有很多老外需要写博客、产品描述、邮件营销文案,我刚开始在Upwork上接单,因为没评价,客户都不敢选我,后来我想了个招:免费给新客户写500字样稿,有个卖宠物用品的老外,让我写“如何训练狗狗不在家拆家”的博客,我用AI生成初稿后,自己加了几个真实案例(我家柯基曾经把沙发咬出个洞,后来用这招一周就改过来了”),客户看完直接拍板:“以后我的博客都交给你!”现在我在Upwork上的时薪是35美元,一个月接10单左右,收入比我之前上班还高。
还有个更直接的路子——代写,淘宝上搜“文章代写”,一堆店铺招写手,不过价格压得低,一篇800字的作文才20块,累死累活不划算,我更推荐豆瓣小组和微信群,里面有很多个人客户,比如大学生代写论文提纲、职场人代写工作总结、创业者代写商业计划书,我上周帮一个宝妈写了篇“亲子阅读心得”,她要交幼儿园作业,自己没时间写,我用AI生成后,模仿她的语气改了改,加了她家孩子的小名和具体事例,她看完说“比我自己写的还像我”,直接转了100块红包,这种活儿轻松,客户也爽快,就是得花时间找群。
对了,别忘了“知识变现”,如果你把AI写作摸透了,可以做课程、开训练营,我认识一个博主,在抖音教“AI写小说赚钱”,课程卖199块,学员有3000多人,光课程收入就60多万,我最近也在整理自己的经验,打算在知识星球开个“AI写作变现圈”,教大家怎么找客户、怎么定价、怎么避免被坑,目前已经有200多人预约了,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向。
-
冒险者飞飞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用AI写文章赚钱,技巧到位了才能事半功倍,我总结了三个“黄金法则”,都是自己踩坑踩出来的经验,你记好了,第一个法则是“AI生成+人工炼金”,千万别直接把AI写的内容发出去,就像你点外卖,商家做好了饭,你总得打开盒子看看有没有洒,加不加醋吧?AI写的初稿,大概只有60分,咱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提到80分以上,比如AI写“如何提高睡眠质量”,会列举“保持规律作息、睡前不看手机、喝温牛奶”这些老生常谈的建议,这时候你可以加一句自己的发现:“我试了30天‘睡前1小时用Kindle看书’,比刷手机入睡快多了,而且早上起来眼睛不酸胀——亲测有效!”或者吐槽一下:“说真的,让打工人‘规律作息’,跟让猫不吃鱼有啥区别?不如试试‘睡前10分钟做深呼吸,把老板的脸想象成气球慢慢放走’,亲测解压又助眠。”

第二个法则是“找细分赛道,做小而美”,现在AI写作的人越来越多,你要是啥都写,肯定卷不过别人,不如聚焦一个领域,比如专门写“大学生考研干货”“宝妈副业赚钱”“中老年养生知识”,我有个朋友,专门用AI写“农村生活散文”,发在头条号上,内容都是“村口王大爷的故事”“奶奶的拿手菜做法”,虽然阅读量不算顶流,但粉丝粘性特别高,还有出版社找他出书呢,找细分赛道的方法很简单:打开小红书或头条,搜你感兴趣的领域,看看哪些内容点赞多但作者少,那就是你的机会,比如我发现“00后职场生存指南”这个话题,点赞都很高,但写的人不多,就专攻这个,现在我的账号里全是“00后怎么怼奇葩领导”“实习工资3000怎么活”这种内容,粉丝全是同龄人,互动特别热闹。
第三个法则是“学会‘喂料’给AI”,AI就像个贪吃的小孩,你喂它什么,它就给你吐什么,要是你让它写“北京旅游攻略”,它可能只会写故宫、长城这些大众景点,但如果你把自己搜集的小众景点资料“喂”给它,北京有个‘五道营胡同’,比南锣鼓巷人少,里面有个‘藏红花餐厅’,露台能看到钟鼓楼”,AI就能写出“避开人潮!北京土著私藏的5个小众景点,第三个90%的游客都不知道”这种独家内容,我平时会专门建一个“素材库”文档,把刷到的好句子、有趣的故事、数据报告都存进去,用AI写文章时,就把这些素材复制粘贴给它,让它“参考这个风格/数据”,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会千篇一律了。
还有个小技巧,用AI反哺AI”,比如你写了一篇爆款文章,别急着发完就忘,把它当成“模板”喂给AI,让它照着写类似的内容,我之前写过一篇“打工人必备的5个摸鱼神器”,火了之后,我把这篇文章复制给AI,说“参考这篇的结构和语气,写一篇‘学生党必备的5个省钱神器’”,AI很快就生成了一篇新的,连开头的“作为月薪3000的打工人/生活费1500的学生党”这种句式都模仿得一模一样,省了我好多功夫。
-
ai进行曲
AI交换官方小编
用AI写文章赚钱,有几个“雷区”你可千万别踩,不然可能白忙活一场,甚至还会赔钱,第一个雷区是“版权问题”,虽然AI生成的内容算不算原创,现在还没明确的法律规定,但你要是直接用AI写别人的故事、抄别人的观点,肯定会侵权,我之前帮一个客户写“创业成功案例”,他给了我一个竞争对手的资料,让我“参考”着写,我直接拒绝了——这不是让我帮他抄袭吗?万一被告了,我可赔不起,正确的做法是,让AI基于公开信息创作,比如写“马云创业故事”,可以用AI整理他的公开演讲和采访,但不能编造他没说过的话,要是不确定内容有没有版权风险,你可以用“知网”“百度学术”搜一下,看看有没有人发表过类似的内容。
第二个雷区是“重复率过高”,很多平台,比如头条号、百家号,都有“原创检测”机制,要是AI生成的内容重复率太高,会被判定为“低质内容”,轻则不给推荐,重则封号,避免重复率的方法有三个:一是多平台对比,用不同的AI工具生成内容,然后自己整合;二是加入个人经历,比如在AI写的“减肥方法”里,加一段“我闺蜜用这个方法瘦了10斤,但我试了一周没效果,后来发现是我没控制饮食——血泪教训啊!”;三是用“改写工具”辅助,秘塔写作猫”“Grammarly”,把AI写的句子换种说法,AI写‘今天天气很好’,你可以改成‘阳光把地板晒得暖洋洋的,连空气里都飘着桂花的香味’”,我每次用AI写完文章,都会用“查重工具”查一下,重复率高于15%就改,低于15%才敢发。
第三个雷区是“过度依赖AI,自己不动脑”,我见过有些人,完全让AI写文章,自己连看都不看就发出去,结果闹了大笑话,比如AI把“苏轼”写成“苏辙”,把“北京冬奥会”写成“东京冬奥会”,读者在评论区指出来,作者还不知道错在哪儿,这种账号做不长久的,读者关注你,是因为你的“人设”和“观点”,不是因为你会用AI,就像做饭,AI是你的“菜谱”,但菜好不好吃,还得看你怎么调味、火候怎么掌握,我每天花在“改AI稿子”上的时间,比AI生成初稿的时间还多——要调整语气、加个人故事、改错别字,有时候还要重写开头结尾,确保读者看了能记住“哦,这是那个爱吐槽的90后写手写的”。
最后一个雷区是“急于求成,想一夜暴富”,用AI写文章赚钱,确实比传统写作快,但也不是躺赚,我刚开始做的时候,前三个月几乎没赚钱,天天研究AI工具、写稿子、发平台,累得黑眼圈比熊猫还重,直到第四个月,粉丝和客户才慢慢多起来,收入才稳定,所以别想着“今天学AI,明天就月入过万”,踏踏实实地练技巧、攒案例、积累客户,才是长久之计,就像玩游戏,你得先打怪升级,才能打BOSS爆装备,哪有一上来就满级的?
现在AI写作越来越火,有人说“以后写手都要失业了”,但我觉得不会,AI淘汰的是只会“复制粘贴”的写手,真正有想法、会讲故事、能和读者共情的人,只会更吃香——因为AI能帮我们省掉80%的机械工作,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20%有创意的事情,就像当年电脑普及,没人说“书法家会失业”,反而催生了更多设计、排版的新职业,所以别害怕AI,把它当成你的“超级队友”,一起在写作赚钱的路上升级打怪吧!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,会用AI的人,未来赚钱只会更轻松。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