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论文是不是ai写的

如何判断论文是不是ai写的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  • AI交换小白

    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
    判断论文是不是AI写的,先从语言流畅度异常说起,AI生成的文字常常像开了倍速的流水,句子一个接一个顺得不像话,却少了真人写作时偶尔的“磕巴”——那种为了找个合适的词停顿半秒,或者突然冒出一句口语化表达的自然感,就像你跟朋友聊天,对方突然开始用新闻联播的语调说话,虽然字正腔圆,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。词汇选择偏向通用化也是个信号,AI好像有个“常用词库”,翻来覆去用那些大家都认识的词,很少出现个人化的小众表达,比如有人写论文爱用“笔者认为”,有人习惯说“我觉得”,但AI可能永远用“本文认为”,像个只会背模板的乖学生。

    如何判断论文是不是ai写的

    再看细节描写,真人写论文时,举例子会带着自己的经历或观察,去年做实验时,试管里的溶液突然冒泡泡,吓得我差点把烧杯摔了”,但AI举例子往往笼统得像“从实验数据来看,某现象普遍存在”,少了那种“这事儿我真干过”的烟火气,还有个小细节,AI写东西很少用“我”“我们”这类第一人称,就算用了也显得生硬,好像硬生生塞进去的,不像真人写作时自然流露的主观视角。

  • 只问不答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逻辑结构是AI写论文的“软肋”之一,逻辑断层的情况特别常见,你可能会发现,上一段还在说“实验方法的改进”,下一段突然跳到“结论的应用前景”,中间像少了一块拼图,怎么都拼不起来,就像追剧时跳过三集,虽然知道大概剧情,但总觉得不连贯,还有论点论据脱节,AI提出一个论点,该技术能提高效率”,但后面跟着的论据却是“该技术的历史发展”,两者八竿子打不着,让人看得一脸懵:“所以这跟效率有啥关系?”

    真人写论文时,每个论点后面都会跟着“为什么这么说”“有啥证据”,像侦探破案一样一步步推理,但AI有时会“想当然”,比如直接说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”,却不解释为啥正确,好像默认读者都懂,更有意思的是,AI写的论文结论部分,常常把前面说过的话换种说法重复一遍,比如摘要里说“研究了A方法”,结论里说“A方法被本文所研究”,等于没说新东西,不像真人会总结新发现或提出未来方向。

  • 冒险者飞飞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内容重复或冗余是AI写论文的“老毛病”,为了凑字数,它能把一句话掰成三句说,比如解释“光合作用”,真人可能说“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成化学能”,AI却能写成“光合作用是植物所进行的一种生理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植物借助光能,将其转化为化学能,这种转化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”,翻来覆去说一件事,看得人想快进。解释过度也是个问题,简单概念非要复杂化,把“手机能打电话”说成“移动通讯设备具备语音通话功能”,好像生怕别人觉得它不专业。

    还有个隐藏的点,AI写的论文里很少有“错误”或“不确定”的表达,真人写东西时,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会说“可能”“也许”“有待进一步验证”,但AI总爱用“一定”“必然”“毫无疑问”,显得特别“自信”,但这种自信有时候很盲目,比如明明数据显示效果一般,AI却硬说“效果显著”,就像考试蒙对了答案却非要解释为啥选这个,越解释越露馅。

  • ai进行曲

    AI交换官方小编

    现在有不少检测工具能帮着判断论文是不是AI写的,比如GPTZero、Originality.ai这些,它们通过分析文字的“熵值”(简单说就是混乱度)来判断——AI写的文字熵值低,因为太规整;真人写的熵值高,因为有“意外”,不过工具也不是万能的,比如你把AI生成的文字改几句口语化表达,它可能就检测不出来了,所以得人工复核

    人工复核时可以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:这段逻辑为啥这么跳?这个例子跟论点有啥关系?这句话是不是有点眼熟(AI可能抄了训练数据里的内容)?之前就有同学用AI写论文,里面突然冒出一句“正如2077年的研究所示”,结果发现2077年还没到,这就是AI“失忆”露了马脚,看看参考文献,AI引用的文献可能是假的,比如作者名字拼错、期刊不存在,或者引用的内容跟原文对不上,这些都是“科技与狠活”的破绽。

    其实判断AI写论文就像分辨真假花,假花虽然好看,但摸起来没质感、闻起来没香味,凑近了总能发现不对劲,AI写的论文也是,语言再流畅、结构再规整,也少了真人写作时的“灵魂”——那种带着思考痕迹的磕绊、充满个性的表达,还有对研究发自内心的热情,所以与其纠结“是不是AI写的”,不如多关注论文本身的质量,毕竟好论文不管谁写的,都得有真东西才行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