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如何用AI生成论文,生成步骤与注意事项

如何用AI生成论文,生成步骤与注意事项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3 0
  • AI交换小白

    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
    想用AI生成论文,第一步得搞清楚流程,就像做饭前先看菜谱,我试过好几次,发现最关键的是选对工具和给对指令,现在市面上AI工具不少,比如ChatGPT适合搭框架,WPS AI能直接生成Word文档,Grammarly侧重语言润色,还有些专门的学术AI工具像ScholarAI,能自动引用文献,新手建议从简单的开始,先用ChatGPT练手,它对指令的理解比较灵活。

    如何用AI生成论文,生成步骤与注意事项

    输入指令时别太笼统,比如只说“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”肯定不行,AI会给你一堆泛泛而谈的内容,得具体到“环境工程专业,本科毕业论文,主题是‘城市垃圾分类政策效果分析’,需要包含现状、问题、案例、对策四个部分,每个部分列3个小点”,这样AI生成的大纲才会贴合你的需求,相当于给AI画了张“地图”,它才知道往哪走。

    生成初稿后别急着用,AI写的内容可能像“流水账”,比如案例部分只列了数据没分析,对策建议太空泛,这时候得自己动手改,把自己的研究数据填进去,比如你调研的某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,或者引用老师课上提到的理论模型,AI只是帮你“搭骨架”,“填肉”还得靠自己的真东西。

  • 只问不答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用AI生成论文最容易踩的坑是内容重复和学术不端,之前帮同学看他用AI写的文献综述,发现好几段话和知网某篇论文重合度超高,一问才知道他直接把AI生成的内容复制粘贴了,后来学乖了,每次生成后先用知网查重或者PaperPass扫一遍,标红的地方手动改语序,比如把“随着经济发展,环境问题日益突出”改成“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,环境压力也在悄悄加码”,换种说法就安全多了。

    还有引用格式的问题,AI生成的参考文献经常“张冠李戴”,比如把作者名字写错,期刊名称少个字,或者年份标成2025(现在才2024),遇到这种情况别慌,去Google Scholar或者Web of Science搜原文,对着正确的格式手动改,有次我图省事没核对,结果被老师圈出来“引用的文献根本不存在”,尴尬得想找地缝钻进去。

    AI写的句子有时候太“飘”,缺乏实际案例支撑,比如写“企业应加强环保投入”,AI可能只说“企业要多花钱”,但没说具体怎么花,花在哪,这时候得自己加案例,某上市公司2023年投入1.2亿元建污水处理厂,COD排放减少30%”,这样内容才显得真实可信,毕竟论文不是“空谈大会”,得有实打实的东西撑着。

  • 冒险者飞飞

    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    不同学科的论文,AI生成的“打开方式”不一样,别指望一个模板走天下,文科论文比如汉语言文学,重点在论点逻辑和文献引用,我会让AI先生成“文献综述框架”,把近五年的核心文献列出来,然后自己补充观点,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,在AI生成的框架里只提了《呐喊》,我又加了《彷徨》里的例子,让分析更全面”。

    理科论文像数学、物理,AI最擅长推导公式和数据计算,但千万别全信,上次用AI算微积分题,它给的答案和我手算的差了个符号,后来发现是我输入时少了个负号,AI跟着“跑偏”了,所以理科生用AI时,生成公式后一定要手动验算,把实验数据代进去试试,不然答辩时被老师问住就麻烦了。

    工科论文更注重“落地性”,比如机械设计的论文,AI可以帮你生成“设计方案初稿”,但材料选择、强度校核这些得自己查手册,我同学用AI生成了一个齿轮设计,结果没考虑材料硬度,被老师批“纸上谈兵”,所以工科生用AI,记得把“理论”和“实际应用”绑在一起,别让AI替你“空想”。

  • ai进行曲

    AI交换官方小编

    讲真,AI生成论文不是“躺平”就能搞定,还得自己“卷”细节,很多同学以为AI生成后直接交就行,结果被老师一眼看穿“这不是你写的风格”,其实AI就像你的“论文搭子”,它的输出质量取决于你的“投喂”水平——你给的主题越具体,它写得越贴合;你改得越用心,它越像“你的成果”。

    学术诚信是红线,绝对不能碰,AI生成的内容可以用,但核心观点必须是自己的,引用的文献必须真实存在,数据必须是自己调研或实验得出的,之前有学校明确规定,AI生成内容超过30%算学术不端,所以别把AI当成“代写工具”,而是“效率助手”,就像你用计算器算数学题,结果对不对还得自己负责,AI也一样。

    最后说个小技巧:AI生成后,用“反向提问法”检查,比如生成一段论点后,问自己“这个观点有没有反例?”“数据来源可靠吗?”“和我之前的研究有没有冲突?”,我上次用AI写“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”,它说“充电桩覆盖率已满足需求”,但我查最新数据发现部分三四线城市还很缺,赶紧手动修改,避免了错误,AI再智能,也不如你自己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