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做会议记录哪个好用?实测工具推荐与对比
-
AI交换小白
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咱就是说,现在开会要是还靠手写笔记,那可真是有点“复古”了,AI会议记录工具就像会议现场的隐形速记员,不用你手动敲一个字,就能把大家说的每句话都乖乖记下来,还会帮你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,不过市面上这类工具五花八门,到底哪个才是真·好用?今天就从基础功能出发,给大家盘盘几款热门选手。

先说说腾讯云智聆,作为大厂出品,它的稳定性没话说,支持实时语音转文字,不管是普通话、方言还是带点口音的外语,识别准确率都在线,最贴心的是它能自动区分说话人,会后一看就知道哪句话是谁说的,再也不用对着一大段文字猜“这是谁的观点来着”,适合中小型团队日常开会用,操作也简单,手机小程序或者电脑端都能直接用,新手友好度拉满。
再看飞书妙记,这货简直是为协作而生的,不仅能记笔记,还能实时生成会议纪要,自动提炼重点、待办事项,甚至能把会议内容按议题分类,上次我们部门开项目评审会,两小时的会结束后,飞书妙记直接甩出一份带时间戳、责任人、行动项的纪要,老板当场拍板:“以后开会都用它,省得我催你们写报告!”而且它和飞书文档、日历联动超丝滑,会议上提到的待办能直接同步到任务列表,懒人表示一本满足。
如果你经常开跨国会议,那Otter.ai可能更对你胃口,它支持20多种语言实时翻译,英语、日语、韩语切换自如,就算参会人口音重也能hold住,之前和美国团队对接,对方老大一口“印度英语”,Otter.ai居然能准确识别出“deadline是下周五”,而不是“戴德兰是下中午”,这波操作直接让我惊呆了,不过它的中文本地化功能稍弱,价格也比前两款高一些,适合有跨国需求的小伙伴。
-
只问不答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选工具这事儿,就跟挑衣服似的,得看自己“身材”——也就是你的具体需求,要是你只是偶尔开个小会,预算有限,那免费工具完全够用,比如Notta,免费版就能支持120分钟的录音转文字,识别率在85%左右,日常记个学习会议、小组讨论妥妥的,它还有个“重点标记”功能,开会时听到关键内容,点一下就能标红,会后回看一目了然,不用从头翻到尾找重点。
但要是你在大厂上班,天天开会像“赶场”,那付费工具的“附加服务”就很重要了,比如科大讯飞听见,它的“AI摘要”功能简直是救星,三小时的战略会,它能在5分钟内生成300字的核心摘要,包含会议目标、共识、分歧点,老板问“今天会开了啥”,直接甩摘要过去,省时又专业,而且它支持离线语音转写,就算会议室网络差到“连微信都发不出”,也能正常记录,这点对网络不稳定的公司太友好了。

还有些小伙伴特别在意隐私安全,毕竟会议内容可能涉及商业机密,这种情况可以看看本地部署型工具,比如阿里通义听悟企业版,数据存储在自己公司服务器,不用担心“云泄露”,之前帮某金融公司选型时,对方IT总监就点名要这种,说“数据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”,不过这类工具部署成本高,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维护,小团队慎选。
对了,如果你是“苹果全家桶”用户,iPhone自带的语音备忘录其实也能客串一下,升级到iOS 16后,它新增了“实时转写”功能,开会时打开录音,文字会同步显示在屏幕上,虽然没有AI总结,但胜在方便,不用额外下载APP,不过它不支持多人区分,也不能导出为文档,只能当个“临时备胎”用。
-
冒险者飞飞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光说不练假把式,咱直接上“实战测评”,上周我们团队搞了场“工具PK赛”,用同一段40分钟的会议录音(包含多人插话、方言、背景噪音),测试了5款热门工具,结果还真看出不少门道。
先看语音转文字准确率,飞书妙记以92%的成绩断层第一,像“这个方案得迭代优化一下”这种带专业词的句子,它能准确识别;“咱们争取下周把PPT肝出来”里的“肝”字,也没被识别成“干”或“赶”,看来是懂互联网黑话的,第二名是腾讯云智聆,准确率89%,但对“嗯、啊、这个、那个”这类语气词过滤不够干净,会后需要手动删一下,某款小众工具就比较拉垮,把“用户画像”识别成“用户画虾”,让我们对着“用户画虾分析”笑了十分钟,差点忘了开会主题。
再看实时性,Otter.ai和飞书妙记并列第一,语音和文字的延迟都在1秒以内,基本做到“说完就显示”,而某工具延迟高达5秒,别人都说到下一个话题了,它还在显示上一句,开会时看着特别着急,想象一下,老板问“刚才说的预算多少”,你盯着延迟的文字半天,只能尴尬地说“我…我再看看”,那场面简直社死。

总结生成能力方面,科大讯飞听见堪称“总结鬼才”,它不仅能提炼重点,还能分析会议情绪——本次会议整体氛围积极,达成3项共识,存在2个待讨论分歧”,连老板皱眉时说的“这个风险得再评估”都被标为“需重点关注”,飞书妙记的总结更偏向“行动导向”,直接列出“张三:完成需求文档(周五前)”“李四:对接设计资源(周三前)”,拿来就能当任务清单用,执行力拉满。
最后说多端同步,Notta做得最好,手机端录的音,电脑端打开直接编辑;在平板上标了重点,微信小程序里也能看到,有次我在地铁上用手机听回放,突然想到要补充笔记,掏出iPad就能接着改,不用来回传文件,简直不要太方便。
-
ai进行曲
AI交换官方小编
用AI工具记会议,可不是打开APP点录音就完事了,这里面藏着不少“小心机”,学会了能让效率翻倍。会前准备很重要,最好提前把参会人名和职位录入工具,比如飞书妙记支持“导入参会人名单”,这样开会时它能更准确地区分谁在说话,避免“未知发言人1”“未知发言人2”这种尴尬情况,上次我们部门新来个实习生,没录名字,结果工具把他的发言都归到了“老板”名下,会后实习生看到纪要里“老板说‘我是新来的,请多指教’”,脸都红透了。
会议环境别忽视,尽量选择安静的会议室,要是背景噪音大(比如空调声、窗外施工声),可以离麦克风近一点,或者用耳机麦克风收音,之前在咖啡厅开线上会,背景音太吵,工具把“产品上线”识别成了“炒粉上线”,还生成了“本周重点:炒粉上线计划”,被同事截图做成表情包,笑了我一礼拜,要是实在避不开噪音,记得会后花5分钟手动校对一下,不然错误的记录传出去可就麻烦了。
关于隐私问题,大家也不用太焦虑,选工具时认准“数据加密”“本地存储”这些标签,比如腾讯云智聆、阿里通义听悟都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,数据传输和存储都有加密,不用担心会议内容泄露,要是讨论特别敏感的话题,比如融资计划、核心技术,建议用本地部署版,或者会后手动删除云端记录,安全第一嘛。
最后给大家一个“真香定律”验证:刚开始用AI记会议,可能会觉得“也就那样”,但用习惯后你会发现——再也回不去手动记笔记的日子了,上次电脑突然死机,没开录音,全程靠手写,结果会议结束时手酸得握不住笔,笔记还漏了一半重点,被老板批评“怎么记的跟流水账似的”,从那以后,我每次开会前都要检查三遍工具是否打开,简直成了“AI工具重度依赖患者”,所以啊,选对工具,开会效率直接up up,摸鱼时间都变多了——摸鱼别让老板看见哈!
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