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LiblibAI使用教程指南 用LiblibAI生成小红书风格生活化实拍图片的实用指南

用LiblibAI生成小红书风格生活化实拍图片的实用指南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
想在小红书发一组“随手一拍却火出圈”的生活化实拍图,却总觉得自己拍的画面没灵魂?别急,今天要聊的LiblibAI就是你的“口袋摄影师”——这个AI图片生成工具,能把你脑中的生活场景变成带着烟火气的实拍图,不用扛相机,不用调滤镜,跟着我一步步操作,新手也能轻松get点赞破千的小红书风格大片。

找到LiblibAI的创作入口

打开浏览器输入LiblibAI官网,首页就像个热闹的创意集市,各种AI生成的图片在轮播图里“秀肌肉”,我第一次点进来时,眼睛都看直了——有趴在窗台打盹的猫咪,爪子还抱着毛线球;有下雨天窗台的多肉,叶片上的水珠像在眨眼睛,这些图片根本看不出是AI画的,比我手机拍的还真实,别急着羡慕,咱们也能做出来,右上角有个醒目的“开始创作”按钮,像块刚出炉的小蛋糕,让人忍不住想点下去,点击后不用注册登录,直接跳进创作界面,对懒人太友好了,省得记密码这回事儿。

给图片选个“风格地基”

创作界面中央有个“模型选择”栏,里面藏着几十种模型,就像装修时选风格,选错了地基,后面再好看也白搭,小红书风格的生活化实拍图,得选“写实主义”或“生活化场景”类的模型,我试过“二次元动漫”模型,生成的图片人物眼睛比脸还大,完全不是想要的感觉;后来换了“日常纪实”模型,出来的画面瞬间有了“邻居家厨房”的亲切感,记得看模型下方的示例图,选那些看起来像手机实拍、色彩柔和、细节满满(比如毛衣的纹理、杯子的反光)的模型,这一步选对了,后面能少走很多弯路。

设定图片的“身材比例”

选好模型后,旁边有个“尺寸设置”,这就像给图片定“身材”,小红书的图片大多是竖版,手机刷起来全屏展示才够爽,所以直接选“9:16”比例,就像给图片穿了件“显瘦连衣裙”,视觉效果拉满,如果想发拼图,可以选“1:1”正方形,但单张图还是竖版更出挑,下面还有“生成数量”,默认4张,建议选4张,这样能从里面挑最满意的,就像买奶茶时加小料,多选几种总有一款合口味。“相似度”调到70%-80%就行,太高了AI会太死板,太低了又容易“放飞自我”,这个区间的图片既有你的想法,又有AI的小惊喜。

给AI写“生活剧本”

最关键的一步来了——“描述词输入框”,这可不是随便打字的地方,而是给AI的“生活剧本”,描述词写得好,图片直接“封神”;写得笼统,AI可能给你张“抽象派大作”,我刚开始写“卧室书桌”,结果生成一张空荡荡的桌子,连个笔都没有,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,后来学聪明了,描述词要像写日记一样具体:“阳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,木质书桌上放着翻开的笔记本(写着‘今日计划’四个字),旁边有喝了一半的拿铁(杯壁有奶渍),台灯歪着头,笔筒里插着3支彩色铅笔和1支钢笔,桌角还有个绒毛小熊摆件(戴着粉色蝴蝶结)”,你看,连小熊的蝴蝶结颜色都写了,AI就像拿到了详细的拍摄清单,每个细节都不敢马虎。

让AI“开工做菜”

描述词输完,点击“生成”按钮,屏幕上会跳出一个转圈的小图标,像个努力工作的小陀螺,我每次都盯着这个图标,心里默念“快快快”,大概30秒,四张图片就“跳”出来了,第一次看到生成的图片时,我差点叫出声——书桌上的笔记本真的有“今日计划”四个字,拿铁杯的奶渍歪歪扭扭,像小猫舔过一样,阳光照在小熊耳朵上,绒毛的阴影都清清楚楚,这种“把脑子里的画面搬进现实”的感觉,比拆快递还让人兴奋,如果四张里有两张不满意也没关系,AI偶尔也会“手抖”,比如把钢笔写成铅笔,但总体不会偏离你描述的场景。

给图片“化个淡妆”

生成的图片基本能看,但有时会有点小瑕疵,比如亮度太暗像阴天,或者构图太满显得拥挤,别担心,LiblibAI有“优化”功能,就像给图片“化淡妆”,点击不满意的图片,下面会出现“亮度调整”“裁剪”“细节增强”三个按钮,我上次生成的厨房图片,鸡蛋煎得有点焦,用“细节增强”后,焦边的纹理更自然了,像刚从锅里捞出来一样;还有张书桌图太暗,把亮度调到+15,阳光的暖色调立刻透了出来,连笔记本纸张的泛黄感都更明显了,记住别过度调整,淡妆才自然,浓妆会像“科技与狠活”,反而失去生活化的真实感。

描述词的“加分小技巧”

写描述词有几个小秘诀,学会了能让图片效果“原地起飞”,第一个是加“动态感”,比如不说“猫咪在沙发上”,说“猫咪趴在沙发上打哈欠,爪子还没伸展开”,AI会给猫咪加上微微张开的嘴和半抬的爪子,瞬间有了“抓拍感”,第二个是加“情绪词”,雨天窗台的多肉,叶片上的水珠像在哭鼻子,旁边放着一杯热可可(冒热气)”,“哭鼻子”让水珠有了灵气,热可可的热气让画面暖乎乎的,第三个是“少用形容词,多用名词+动词”,比如不说“好看的早餐”,说“吐司上躺着煎蛋(蛋黄半流心),草莓切片围在旁边,牛奶杯里插着吸管(吸管上有小熊图案)”,名词和动词能让AI精准“抓重点”。

三组小红书爆款案例展示

光说不练假把式,给大家看看我用这些方法生成的三组图片,每一组都在我小号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,第一组是“早餐日记”:描述词写的是“清晨厨房,白色餐盘里有三明治(生菜露出边角)、蓝莓(撒了糖粉)、热牛奶(杯口有奶泡),窗外有小鸟停在电线上”,生成的图片里,三明治的生菜真的“调皮”地探出头,蓝莓上的糖粉像星星,连窗外的小鸟都有毛茸茸的感觉,评论区有人问“这是用什么相机拍的?太有生活气息了”。

第二组是“书桌一角”:描述词是“晚上书桌,台灯暖光,笔记本上写着‘第5章阅读笔记’,旁边有吃了一半的草莓蛋糕(叉子插在上面),耳机线绕了个圈,桌角的绿植(绿萝)垂下来一片叶子”,生成的图片里,蛋糕的奶油有点融化,叉子上还沾着草莓酱,耳机线的缠绕方式像随手放下的,完全没有刻意摆拍的僵硬感,有个粉丝评论“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书桌,连凌乱都凌乱得这么治愈”。

第三组是“周末阳台”:描述词是“晴天阳台,藤椅上搭着针织毯(米色,有条纹),小桌上放着柠檬水(加了薄荷叶),旁边的花盆里种着向日葵(开了两朵,一朵低头),晾衣绳上挂着白色T恤(被风吹得鼓起来)”,这组图里,向日葵一朵抬头“看太阳”,一朵低头“害羞”,T恤被风吹得像小帐篷,好多人问“这阳台是你家的吗?太会生活了”,其实都是AI根据描述词“搭”出来的场景。

现在打开LiblibAI,试着输入你脑海中的生活场景——可能是雨天的窗台,可能是冬日的被窝,也可能是下班回家的玄关,AI会像个贴心的朋友,把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小美好,变成能被更多人看见的画面,生活化的美从来不是精致到刻板,而是带着点“不完美”的真实,就像AI生成的图片里,偶尔歪掉的草莓,没擦干净的奶渍,这些小细节,才是小红书风格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