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Qoder使用教程指南 利用Qoder识图功能实现UI设计稿生成教程

利用Qoder识图功能实现UI设计稿生成教程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
UI设计稿是产品开发的“施工图”,但手绘稿转数字稿时总担心比例失调,截图识别又怕细节丢失——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,那Qoder的识图功能或许能成为你的“设计搭子”,这个功能就像给设计师配了一位“懂行的扫描仪”,不管是随手画在餐巾纸上的线框图,还是从网站上保存的参考界面,只要轻轻一点,就能把图片里的设计元素“变”成可编辑的UI设计稿,今天我就带你一步步解锁这个技能,让设计效率像坐了火箭一样飙升,就算是设计新手也能轻松get专业级成果。

下载安装Qoder客户端

第一次听说Qoder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小众设计工具,结果官网一逛才发现它早就是设计圈的“宝藏选手”,打开浏览器搜索Qoder官网,首页就像个简洁的设计展厅,右上角那个蓝色的“立即下载”按钮格外显眼,像在招手说“快来用我”,根据自己的电脑系统(Windows或Mac)选择对应版本,点击后下载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,我趁机去倒了杯水,回来时安装包已经躺在下载文件夹里了。

双击安装包,弹出的安装向导像个耐心的向导,一步步提示“下一步”,这里要注意,安装路径可以自定义,我习惯把设计工具都放在D盘的“创意工具箱”文件夹里,这样找起来方便,勾选“创建桌面快捷方式”后点击“安装”,进度条唰唰往前跑,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,桌面上多了个带着Q字母的图标,蓝白配色看着就清爽,双击打开,软件启动时的加载动画像在展开一张设计画布,让人期待接下来的体验。

注册登录Qoder账号

打开Qoder后,迎面而来的是登录界面,就像进游乐园前要先检票,没有账号的话点击“注册”,跳转的页面里需要填写手机号,获取验证码后设置密码——这里建议密码里加个设计相关的单词,UI2024!”,既好记又有仪式感,注册完成后回到登录页,输入账号密码,点击“登录”的瞬间,界面像被点亮一样,弹出了“欢迎回来”的提示框,右上角还显示了我的头像(默认是个可爱的卡通图标),瞬间有了归属感。

登录后系统会让选择身份,我选了“UI设计师”,接着弹出了个性化设置问卷,比如常用设计风格、擅长的工具等,当时觉得有点麻烦,但填完后发现推荐的功能模块都超对胃口,原来Qoder会根据这些信息“量身定制”界面,就像发型师根据脸型推荐发型一样贴心,设置完成后进入主界面,才算真正敲开了Qoder的大门。

熟悉Qoder界面布局

第一次看到Qoder的主界面,我差点以为打开了专业设计软件——顶部是菜单栏,像餐厅的菜单一样罗列着文件、编辑、视图等选项;左侧是工具栏,图标设计得像乐高积木,每个按钮都对应一个功能;中央是巨大的画布区,纯白底色像一张等待作画的画纸;右侧则是属性面板,像设计师的“百宝箱”,里面藏着各种参数调整工具。

我试着把鼠标移到左侧工具栏,每个图标旁边都会弹出功能提示,比如那个像相机一样的图标就是“识图功能”,旁边还有个小小的“AI”标识,暗示着它的智能属性,画布区上方有一排快捷按钮,放大缩小、撤销重做、保存等常用功能都在这里,就像把常用工具挂在了胸前口袋,伸手就能摸到,花了大概5分钟摸索,我已经能熟练找到各个区域,这种布局设计让我想起第一次用设计软件时的手忙脚乱,而Qoder却像个贴心的朋友,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
准备UI设计参考图

识图功能的“食材”就是参考图片,准备图片时我踩过一个坑——第一次随便拍了张手绘在笔记本上的线框图,结果识别出来的元素歪歪扭扭,后来才发现,清晰的图片是保证识别 accuracy 的关键,如果你用手绘稿,建议用手机垂直拍摄,光线均匀,避免阴影;如果是截图,尽量截取完整界面,别带多余的浏览器边框,我后来找了一张自己之前用Figma画的低保真原型图截图,保存到桌面,文件名改成“首页参考图”,这样上传时一眼就能找到。

图片格式方面,Qoder支持JPG、PNG、WEBP等常见格式,我试过用PNG格式的透明底图片,识别效果比JPG更好,尤其是界面中的图标元素,边缘更清晰,图片尺寸不用太大,宽度1000像素左右就够了,太大的图片上传慢,还可能让识别过程卡顿,准备好图片后,我把它拖到桌面显眼位置,就像厨师把洗好的菜摆到操作台上,随时准备“下锅”。

使用识图功能上传图片

一切准备就绪,终于轮到主角“识图功能”登场,在左侧工具栏找到那个相机形状的“识图”图标,点击后弹出一个上传窗口,像打开了一个魔法口袋,我点击“选择图片”,在桌面找到“首页参考图”,双击后图片开始上传,进度条像小火车一样跑了起来,旁边还显示“正在解析图片,请稍候”,大概3秒钟,图片就出现在了画布中央,周围还多了一圈虚线框,像给图片加了个“待处理”的标签。

上传完成后,界面右侧弹出了识图设置面板,上面有“识别范围”“元素类型”“精度等级”三个选项,我把鼠标移到“识别范围”,可以选择“全图识别”或“框选识别”,第一次用建议选全图,让Qoder先整体“看”一遍,元素类型里可以勾选需要识别的内容,比如按钮、输入框、图标、文本等,我把所有选项都勾上了,想看看它到底能识别出多少东西,精度等级有“快速识别”和“精细识别”,我选了精细识别,虽然耗时可能久一点,但想着“慢工出细活”,值得等。

调整生成参数优化设计稿

点击“开始识别”后,Qoder像个认真的学生,画布上的图片开始闪烁,虚线框里出现了很多小方框,圈住了识别到的元素,大概10秒钟后,识别完成,原本的图片变成了由线条和色块组成的UI稿,按钮有了圆角,输入框有了边框,连我手绘时歪歪扭扭的文本框都变得方方正正,但我发现生成的导航栏高度有点矮,和参考图不太一样,这时候就需要调整参数了。

在右侧属性面板找到“元素调整”选项,里面有“尺寸适配”“间距优化”“风格统一”三个功能,我点击“尺寸适配”,选择“参考原图比例”,导航栏瞬间“长高”了,和参考图里的比例一致,接着看间距,按钮之间的距离有点挤,用“间距优化”里的“自动调整”,Qoder像个强迫症患者,把按钮间距调整得整整齐齐,看着舒服多了。风格统一功能特别适合多元素设计稿,我把所有按钮的圆角半径统一设置为8px,颜色也调成了参考图里的蓝色,整个界面一下子变得协调起来。

预览并修改生成结果

参数调整完,点击画布上方的“预览”按钮,Qoder会生成一个临时的预览页面,像在试衣间试穿新衣服,我把鼠标移到每个元素上,都能看到它的尺寸、颜色、字体等信息,点击元素还能直接修改,比如发现一个按钮上的文字“登录”写成了“登陆”,双击文字就能编辑,改完后按回车,瞬间生效,这种即时修改的体验,比导出后再用其他软件改方便太多。

预览时我还发现一个小惊喜——Qoder自动给生成的UI稿加了阴影效果,让界面有了层次感,就像给平面的画加了立体滤镜,不过有个图标识别错了,我画的是搜索图标,结果生成了设置图标,这时候可以用左侧工具栏的“替换元素”功能,在图标库里搜索“搜索”,选一个合适的拖到画布上替换,操作像搭积木一样简单,修改完成后,点击“保存预览”,Qoder会记住所有修改,为导出做准备。

导出UI设计稿文件

看着画布上整齐美观的UI稿,终于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刻,点击顶部菜单栏的“文件”,选择“导出”,弹出的导出窗口像个文件打包机,支持多种格式:PNG、PDF、SVG,还有设计师常用的Figma格式,我选了Figma格式,因为后续可能需要在Figma里继续细化,导出路径选了桌面的“UI设计稿”文件夹,文件名改成“首页-Qoder生成”,方便以后查找。

点击“导出”后,进度条开始滚动,旁边显示“正在导出,请稍候”,大概5秒钟,导出完成,桌面文件夹里多了一个Figma文件,双击打开,Qoder生成的图层结构清晰,每个元素都在独立图层,命名也很规范,导航栏-按钮-首页”“内容区-卡片-商品1”,完全不用重新整理图层,这种“省心”的感觉,就像点外卖时备注不要香菜,结果真的一点没放,导出的设计稿精度很高,放大后线条依然清晰,颜色还原度也和参考图几乎一致,这波操作让我忍不住感叹:“Qoder这识图功能,简直是设计师的‘摸鱼搭子’,以前半天的活儿现在半小时搞定!”

Qoder识图功能使用小技巧

用Qoder识图功能生成了几篇设计稿后,我总结出一些能让效率翻倍的小技巧,比如上传图片时,如果参考图里有多个界面(像手机APP的首页、详情页),可以用“框选识别”功能,框选需要的部分单独识别,避免生成多余元素,还有,识别复杂界面时,可以先识别主体元素,再用“手动添加”功能补充细节,比如参考图里的图标没识别出来,直接从Qoder的图标库里拖一个,比重新画快多了。

Qoder的“历史记录”功能很实用,如果你对某次生成结果不满意,点击顶部的“历史”按钮,就能看到之前的识别版本,像时光机一样回到过去重新调整,还有个隐藏功能——按住Ctrl键拖动元素,可以复制多个相同元素,比如生成了一个商品卡片,按住Ctrl拖几下,就能快速复制出一排,这种小细节让操作更流畅,这些技巧就像游戏里的隐藏关卡,发现后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玩。

实际案例:从手绘稿到数字UI稿

为了测试Qoder识图功能的真实效果,我拿了一张手绘的电商APP首页线框图做实验,手绘稿是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的,有导航栏、轮播图、商品卡片、底部Tab栏,线条不算工整,还有几处涂改痕迹,按照前面的步骤,下载安装、注册登录、上传图片、调整参数,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,生成的数字UI稿让我惊呆了——导航栏的logo位置准确,轮播图的尺寸和手绘稿一致,商品卡片的排列整齐,连我手绘时标在旁边的“价格红色”“按钮蓝色”备注,Qoder都识别出来并应用了颜色。

把生成的UI稿导入Figma后,我对比了手绘稿和数字稿,除了线条更规范、颜色更统一,Qoder还自动优化了很多细节:商品卡片添加了轻微阴影,按钮文字居中对齐,输入框加了提示文本,这种“不仅识别,还会优化”的能力,让我这个用了多年设计软件的人都觉得惊艳,以前手绘稿转数字稿,至少要1小时,现在用Qoder,15分钟搞定,效率提升了4倍,简直是“打工人”的福音。

用Qoder的识图功能生成UI设计稿,就像给设计流程装了个加速器,从准备图片到导出文件,每一步都简单直观,就算是设计新手也能快速上手,它不仅能准确识别图片中的设计元素,还能智能优化细节,让生成的UI稿既符合参考图,又具备专业水准,如果你还在为手绘稿转数字稿烦恼,或者想提高UI设计效率,不妨试试Qoder的识图功能,相信它会成为你设计工具箱里的“得力助手”,让创意落地比想象中更简单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