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绘画提示词中文是什么,怎么写好中文提示词
不少朋友第一次用AI绘画时,兴冲冲输入“画一只猫”,结果AI给出的要么是“抽象派猫咪”,要么是“长着翅膀的猫”,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,这不是AI“不听话”,而是你给的“导航图”太模糊——中文提示词就是AI的“创作说明书”,写得越精准,AI画出的画面就越贴近你的想象,今天咱们就从零开始,一步步拆解中文提示词的撰写技巧,让你告别“AI画不对”的烦恼,轻松用中文“指挥”AI画出心中的画面。
AI绘画提示词中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?
中文提示词就像一道“彩虹配方”,需要把不同“颜色”的元素按比例混合,AI才能调出你想要的画面,它的基本结构可以简单总结为“主体+风格+细节+氛围+参数”,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,举个例子,如果你想画“一只在星空下的狐狸”,只写这几个字,AI可能画成卡通狐狸、写实狐狸,甚至狐狸形状的云朵,但如果按结构拆解:主体是“一只通体雪白的赤狐,尾巴蓬松,蹲坐在岩石上”,风格是“油画质感,梵高星空风格”,细节是“眼睛像琥珀,爪子边有发光的蓝色小花”,氛围是“神秘静谧,星光洒在皮毛上”,参数是“8K分辨率,超高清细节”——这样AI收到的就是一份“精准订单”,创作方向会清晰很多。

主体描述是“地基”,得先明确画什么,比如想画人物,不能只说“一个女孩”,要说明年龄(18岁少女)、服饰(汉服襦裙)、动作(抬手摘桃花);画场景则要讲清地点(江南水乡)、时间(雨后清晨)、元素(乌篷船、青石板路),风格是“滤镜”,告诉AI用什么“画笔”来画,水墨风”“赛博朋克”“宫崎骏动画风”,不同风格会让同一主体呈现完全不同的感觉,细节是“加分项”,比如人物的发丝飘动方向、衣服上的刺绣图案、场景里的光影角度,这些小细节能让画面瞬间生动,氛围是“情绪调味剂”,“温暖治愈”“悬疑紧张”“梦幻浪漫”,不同的氛围词会影响AI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,参数则是“画质开关”,比如分辨率(4K/8K)、细节程度(超高清/简化)、构图比例(16:9/1:1),这些决定了最终画面的清晰度和呈现效果。
中文提示词和英文提示词有区别吗?
很多人觉得“AI是国外发明的,用英文提示词效果更好”,其实这是个误会,中文提示词和英文提示词在“功能”上没区别,核心都是给AI传递信息,但中文提示词更适合母语者表达细腻情感和文化特色,比如想表达“中式园林里的烟雨朦胧感”,用中文可以直接写“亭台楼阁笼罩在薄雾中,雨丝如牛毛,湖面泛起涟漪,青苔爬满石阶”,这些充满东方意境的描述,用英文翻译可能会丢失部分韵味,而AI对中文的理解能力现在已经很成熟,尤其是国内开发的AI绘画工具(比如MidJourney中文版、文心一格等),对中文提示词的解析甚至比英文更精准。
不过中文提示词也有“小脾气”,英文提示词常用“逗号分隔关键词”,cat, orange, sitting on grass, watercolor style”,但中文更适合“短句描述”,比如同样画猫,中文可以写“一只橘色的肥猫,四脚朝天躺在绿色草坪上,肚子鼓鼓的,爪子抱着一个毛线球,阳光洒在它身上,毛发闪闪发光”,这样的“连贯句子”比零散关键词更能让AI捕捉画面逻辑,中文里的成语和古诗词也能成为提示词亮点,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AI能直接理解这种壮阔的边塞场景,而英文可能需要更长的解释,所以不用纠结“中英文哪个更好”,用你最擅长的语言,把画面说清楚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如何用中文精准描述画面元素?
精准描述的秘诀在于“把模糊的想象拆成具体的零件”,比如你想画“一个好看的女孩”,“好看”是模糊的,AI可能画成任何风格;但如果拆成“18岁亚洲少女,鹅蛋脸,杏眼,樱桃嘴,黑发及腰,发尾微卷,穿着淡蓝色连衣裙,裙摆有白色蕾丝花边”,AI就能锁定具体形象,这里有个“五感描述法”——从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入手,虽然AI不能“听”或“闻”,但这些描述能让画面更立体,比如视觉(颜色:天蓝色的裙子;形状:圆形的发卡)、触觉(质感:丝绸裙子光滑,毛衣蓬松)、听觉(氛围:安静得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),把这些细节串起来,画面就像“活”了一样。
另一个技巧是“对比描述”,比如想让AI画“瘦高的树”,可以说“树干像电线杆一样笔直,高度是旁边房子的两倍,树枝细得像发丝”;想画“鲜艳的花”,可以说“红色比玫瑰更艳,黄色像向日葵一样亮,花瓣边缘比丝绸还柔软”,对比能帮AI快速定位“程度”,避免画出“不胖不瘦”“不亮不暗”的模糊效果,举个完整例子:原提示词“一只狗在玩球”,优化后“一只金毛幼犬,三个月大,黄色卷毛,耳朵耷拉着,前爪抱着一个红色橡胶球,球上有白色斑点,它正抬头看向镜头,尾巴摇得像小旗子,背景是绿色草坪,草坪上有白色雏菊”,你看,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AI“想画错都难”?
新手写中文提示词常见误区有哪些?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“关键词堆砌”,比如写“美女,古风,好看,华丽,精致,8K,高清”,看似信息很多,其实AI根本不知道重点——是唐朝美女还是宋朝美女?穿什么衣服?在什么场景?堆砌关键词就像给AI扔了一堆零件,它不知道怎么组装,正确做法是“按逻辑排序”,把最重要的信息(主体、场景)放前面,次要信息(细节、氛围)放后面,让AI有清晰的优先级。
第二个误区是“忽略负面提示词”,有时候你想画“没有背景的猫”,但AI可能自动加上复杂背景,这时可以用“负面提示词”告诉AI“不要什么”,无背景,无多余元素,纯黑色背景”,中文负面提示词常用“无”“不要”“排除”等词,放在提示词最后,用括号或“,”隔开,一只白猫,坐姿,(无背景,不要阴影,排除杂物)”,第三个误区是“不敢写细节”,有朋友觉得“写太细AI会不会乱”,其实恰恰相反,细节越少AI越容易“自由发挥”,比如画“一杯咖啡”,AI可能画成速溶咖啡、美式咖啡、卡布奇诺;但写“一杯热拿铁,表面有爱心拉花,杯子是白色陶瓷杯,杯柄在右侧,旁边放着一块巧克力蛋糕,盘子是木质的”,AI就会严格按细节生成。你给AI的信息越具体,它的“创作自由”就越少,你的可控性就越强。
有没有中文提示词模板可以直接用?
当然有!模板就像“填空题”,能帮新手快速上手,这里分享几个高频场景模板,你只需要替换括号里的内容就行。
人物模板:(年龄+身份),(外貌特征:发型、五官、服饰),(动作),(场景),(风格),(细节:饰品、表情),(氛围),(参数:分辨率、画质),例子:16岁汉服少女,齐腰襦裙(粉色,裙摆绣樱花),手持团扇半遮面,站在樱花树下,花瓣飘落,中国工笔画风格,眼神含羞带怯,背景虚化,8K超高清。
风景模板:(地点),(时间/天气),(核心元素:山/水/建筑),(细节:光影、颜色、动态),(风格),(氛围),(参数),例子:江南水乡,雨后清晨,青石板路湿漉漉,乌篷船停靠在码头,远处拱桥横跨小河,白墙黑瓦的房子,炊烟袅袅,水墨风格,雾气朦胧,16:9宽屏构图。
奇幻模板:(主体:虚构生物/人物),(特征:外形、能力、服饰),(场景:奇幻环境),(魔法/特效),(风格),(细节),(氛围),(参数),例子:九尾狐仙,白色皮毛带金色纹路,九条尾巴如云雾飘动,人身狐耳,穿金色流苏裙,站在发光的莲花台上,周围漂浮着星星,星空背景,梦幻插画风格,眼睛是紫色竖瞳,8K分辨率。
这些模板不是固定的,可以根据需求增删元素,比如想加“情绪”,就加“开心大笑”“眼神忧郁”;想加“材质”,就加“丝绸裙子”“金属盔甲”,多试几次,你就能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调整模板了。
如何通过中文提示词控制画面风格?
画面风格就像“给AI选画笔”,选对了风格,画面气质立刻到位,中文提示词里控制风格的方法很简单:直接说“XX风格”,再补充该风格的典型特征,水彩风格”,除了写“水彩风格”,还要加“笔触明显,颜色晕染,边缘模糊,纸张纹理”,这样AI就知道不仅要“像水彩”,还要有水彩画的质感,常见风格及特征参考:
写实风格:照片级真实感,皮肤纹理清晰,光影自然,细节丰富(毛孔、发丝、布料褶皱),例子:“写实风格,人像摄影,单反画质,f/1.8大光圈,背景虚化,人物皮肤有自然瑕疵,眼神有光”。
卡通风格:线条简洁,颜色鲜艳,面部圆润,夸张表情,例子:“卡通风格,日漫风,大眼睛,Q版比例(头身比1:3),颜色明快,轮廓线加粗,背景简化”。

古风风格:中国传统元素,线条细腻,配色淡雅,例子:“古风风格,工笔画,白描线条,配色(朱砂、石绿、藤黄),仕女图,屏风背景,云雾缭绕”。
赛博朋克风格:高科技与低生活结合,霓虹灯光,高楼大厦,机械元素,例子:“赛博朋克风格,雨夜城市,霓虹灯牌(中文/日文),全息投影,高楼外墙有电子屏,雨水反光,蒸汽朋克机械臂”。
如果不确定风格特征,可以先想一个参考对象,像宫崎骏动画一样的风格”,AI会自动匹配宫崎骏的画风(温暖色调、手绘质感、奇幻元素);“像敦煌壁画一样的风格”,AI会加入飞天、藻井、矿物颜料等元素,用“参考对象+特征补充”的方式,风格控制会更精准。
中文提示词里需要加入参数指令吗?
参数指令是“给AI的附加说明”,能让画面更符合技术要求,比如分辨率、构图、细节程度等,这些虽然不影响画面内容,但决定了最终呈现效果,中文提示词里加参数很简单,直接写“参数:XX”或在提示词末尾用括号标注,常见参数及作用:
分辨率:4K(适合手机壁纸)、8K(适合打印海报)、2K(快速生成草稿),例子:“参数:8K分辨率,超高清细节”。
构图比例:1:1(正方形,适合社交媒体)、16:9(宽屏,适合风景)、9:16(竖屏,适合手机壁纸),例子:“构图比例:9:16竖屏”。
细节程度:超高清(毛发、纹理清晰)、简化(线条简洁)、草图(线稿效果),例子:“细节程度:超高清,毛发根根分明”。
光照效果:自然光(柔和)、侧光(立体感强)、逆光(剪影效果)、 studio light(棚拍光,均匀明亮),例子:“光照:下午4点自然光,从左侧照射,人物面部有明暗对比”。
参数不是越多越好,新手建议先加“分辨率+构图”,其他参数等熟悉后再尝试,比如第一次画人物,写“8K分辨率,1:1构图”就够了;想突出细节,再加“超高清细节”,参数加在提示词末尾,不会影响主体内容,AI会自动识别处理。
不同场景的中文提示词撰写技巧有哪些?
不同场景的创作重点不同,提示词的“侧重点”也要调整,这里分几个常见场景说说技巧:
日常记录类(比如画“我的宠物”):重点是“真实还原+情感”,要写清宠物的品种(橘猫、金毛)、外貌特征(毛色、体型、特殊标记,右耳有缺口”)、日常动作(“趴在沙发上打盹”“追着尾巴跑”)、表情(“眯眼伸懒腰”“歪头疑惑”),再加“温馨家庭氛围”,AI就能画出充满生活感的画面。
商业设计类(比如画“产品宣传图”):重点是“突出产品+场景化”,比如画“咖啡杯宣传图”,要写“白色陶瓷咖啡杯(带把手,杯身印简约logo),装着黑色咖啡,表面有奶泡拉花(心形),放在木质托盘上,旁边有咖啡豆和绿色植物,背景是咖啡馆靠窗位置,阳光斜照,温暖色调,高清产品图,无瑕疵”,这样既突出产品细节,又营造了使用场景,适合商用。
故事创作类(比如画“小说插画”):重点是“情节+氛围”,要把小说里的关键情节写出来,主角(穿着黑色斗篷,手持宝剑)站在城堡废墟前,天空乌云密布,闪电划破夜空,远处有巨龙的影子,主角眼神坚定,风吹动斗篷,地面有散落的盔甲”,再加“史诗感氛围,暗色调”,AI就能画出符合故事的插画。
二次元创作类(比如画“动漫人设”):重点是“人设细节+风格统一”,要写清“角色设定(姓名、年龄、身份、性格)、外貌(发型、瞳色、服饰、饰品)、武器/道具、代表色”,动漫人设:林小雨,17岁高中生,性格活泼,双马尾(粉色),绿色眼睛,穿白色水手服(红色领结),背着黄色书包,手里拿着草莓味棒棒糖,元气少女风格,Q版”,这样AI生成的人设会更立体,符合二次元审美。
常见问题解答
中文提示词越长越好吗?
不是,中文提示词讲究“精准”而非“长度”,比如想画“一只猫”,写“一只橘色短毛猫,趴在书桌上,爪子抱着毛线球,阳光照在身上”(28字),比写“一只猫,它是橘色的,很短的毛,它在桌子上,桌子是木头的,它抱着球,球是毛线做的,有阳光”(42字)效果更好,关键是把“主体、动作、场景、细节”说清楚,避免重复和废话。
如何用中文提示词控制画面构图?
直接说“构图方式”+“主体位置”,居中构图,主体在画面正中间”“三分构图,人物站在右侧交叉点”“俯视构图,从上方往下看,能看到整个场景”“特写构图,只画人物脸部,突出眼睛”,也可以用“镜头感”描述,广角镜头,画面包容更多场景”“长焦镜头,背景虚化突出主体”,例子:“一只蝴蝶停在花朵上,特写构图,蝴蝶翅膀占满画面,镜头焦距50mm,背景虚化”。
相关文章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