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每日新资讯 AI绘画名作生成是什么,普通人如何用AI生成名作

AI绘画名作生成是什么,普通人如何用AI生成名作

作者:每日新资讯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588 0

很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“艺术家梦”,看到达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会感叹神秘微笑的魅力,对着梵高的《星月夜》会被旋转的星空震撼,甚至想过“要是我也能画一幅这样的画就好了”,但现实是,拿起画笔手抖,调色盘分不清冷暖,更别说掌握透视、光影这些专业技巧,传统绘画创作就像一座高墙,把大部分热爱艺术却没基础的人挡在门外,不过现在,AI绘画工具的出现正在悄悄推倒这堵墙——AI绘画名作生成,就是让普通人也能借助人工智能,快速创作出带有经典名作风格的作品,不用苦练十年画技,不用背诵色彩理论,只要简单几步操作,你也能让AI帮你“画”出一幅像模像样的“梵高风星空”“莫奈风睡莲”,甚至是融合多种名作元素的全新创作,今天这篇文章,就带你从零开始了解AI绘画名作生成,从原理到工具,从步骤到技巧,让你看完就能上手,轻松解锁“AI艺术家”新身份。

AI绘画名作生成的核心原理是什么

想搞懂AI绘画名作生成,得先知道AI是怎么“学习”画画的,你可以把AI绘画模型想象成一个超级学霸,它的“课本”就是互联网上几千万甚至上亿张图片,其中就包含了大量世界名画——从文艺复兴时期的《最后的晚餐》,到印象派的《日出·印象》,再到现代艺术的《格尔尼卡》,这些名作就像老师给学霸划的“重点”,AI会一点点分析它们的特点:达芬奇喜欢用细腻的明暗渐变(也就是“ chiaroscuro”技法),梵高的笔触奔放又带着漩涡状的纹理,莫奈则擅长捕捉光影变化,让画面像蒙上一层朦胧的雾气。

当AI“吃透”了这些名作的风格后,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“绘画密码”,比如提到“梵高风格”,AI脑子里会立刻跳出“黄色为主色调、短而粗的笔触、强烈的对比色、星空会旋转”这些关键词,这时候,如果你让AI生成一幅“梵高风格的城市夜景”,它就会调用这些“密码”,把夜景的元素(路灯、建筑、街道)和梵高的风格特征“捏合”在一起,最终输出一幅全新的画,这个过程,有点像厨师学了一道名菜的做法后,用新的食材做出一道“改良版”——食材是新的,但味道和摆盘还带着名菜的影子。

核心原理其实就是“风格迁移”和“特征提取”,AI先把名作的“风格特征”(比如笔触、色彩、构图)和“内容特征”(比如画的是人像还是风景)分开,然后当你输入新的内容需求时,它就把名作的风格特征“贴”到新内容上,就像给照片换滤镜,但这个“滤镜”高级多了——它不是简单调调色,而是从笔触到构图都深度模仿名作的“灵魂”。

哪些AI绘画工具适合生成名作风格

市面上的AI绘画工具五花八门,有的像“傻瓜相机”,点几下就能出图;有的像“专业单反”,需要调参数才能出效果,想生成名作风格,选对工具很重要,不同工具的“画风”和操作难度差别很大,咱们可以按“上手难度”和“风格还原度”给它们分个类,方便你对号入座。

先说新手友好型工具,这类工具操作简单,不用记复杂参数,适合第一次接触AI绘画的人,比如MidJourney,它藏在Discord聊天软件里,你只需要在对话框里输入“/imagine”,然后写下你的需求(模仿莫奈风格画一片荷花池”),等几十秒就能出图,它的优点是“名作风格还原度高”,尤其是对印象派、后印象派的画风把握很准,你让它画梵高,它不会给你整出个毕加索,缺点是需要注册Discord账号,而且免费额度有限,用完了得付费。

AI绘画名作生成是什么,普通人如何用AI生成名作

还有国内的“文心一格”(百度旗下)和“通义万相”(阿里旗下),这些工具直接在网页上就能用,不用额外下载软件,它们的数据库里收录了很多中国传统名作,千里江山图》《清明上河图》,如果你想生成“中式水墨风”的作品,用它们会更顺手,比如你输入“用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风格画一幅现代城市天际线”,AI会把青绿色的矿物颜料质感和现代建筑结合,既有古韵又有新意。

再说说进阶型工具,适合想“玩得更花”的人,比如Stable Diffusion(简称SD),它的特点是“自由度高”,你可以自己安装“模型插件”——这些插件就像AI的“专项教材”,有的专门学梵高,有的专门学达芬奇,甚至还有学《哈利·波特》电影插画风格的,比如你安装了“Van Gogh Style”模型,生成的画会比通用工具更贴近梵高的笔触细节,不过SD需要在电脑上配置环境,或者用在线版(比如Stable Diffusion WebUI),操作步骤多一点,得学怎么调“采样步数”“CFG值”这些参数,但学会了就能精准控制画风,比如让AI“只模仿梵高的色彩,不模仿他的笔触”。

另外还有DALL-E 3(OpenAI旗下),它的优势是“理解文字的能力强”,有时候我们描述名作风格时会说得比较模糊,画一幅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神圣又庄重的肖像画”,DALL-E 3能准确get到“神圣庄重”对应的元素——柔和的金色光线、人物表情严肃、背景有宗教符号(比如十字架、天使翅膀),如果你不太会写详细的“提示词”,用它会更省心。

用AI生成名作需要准备哪些关键步骤

很多人觉得AI绘画“输入文字就能出图”,其实想生成让人眼前一亮的“名作风”作品,背后藏着不少小细节,就像做饭,同样的食材,步骤对了是美味佳肴,步骤错了可能就是“黑暗料理”,AI绘画名作生成也有一套“标准流程”,跟着做,出图成功率会大大提高。

第一步:明确“风格模板”和“内容主题”,你得先想清楚:你要模仿哪幅名作的风格?画什么内容?这俩得像“CP”一样绑定好,比如你选《星月夜》(梵高)当风格模板,内容主题可以是“现代城市夜景”——梵高的旋转星空配高楼大厦,反差感就出来了;如果你选《蒙娜丽莎》(达芬奇),内容主题可以是“戴眼镜的现代女性”,古典肖像技法+现代元素,既有新意又有辨识度,千万别贪心,一次模仿太多风格,又要梵高的笔触,又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”,AI会“ confusion”,最后画出来可能四不像。

第二步:写好“提示词”,这是AI的“菜谱”,提示词不用太长,但关键信息得有:风格来源(哪幅名作/哪个画家)+ 内容描述(画什么)+ 细节要求(色彩、光影、笔触),举个例子,不好的提示词:“画一幅梵高风格的画”;好的提示词:“模仿梵高《星月夜》的风格,创作一幅城市夜景,画面中有高楼、路灯、街道,天空呈现旋转的蓝色和黄色漩涡,笔触粗犷,色彩对比强烈,视角为仰视”,后者把风格、内容、细节都说清楚了,AI才能精准“做菜”。

这里有个小技巧:如果不确定某个画家的风格关键词,可以先去百度搜他的代表作,观察画的特点,比如莫奈的画,关键词可以是“印象派、光影变化、模糊边缘、色彩明亮、水面倒影”;达芬奇的画,关键词是“文艺复兴、细腻明暗、写实肖像、柔和光线”,把这些词加到提示词里,AI会更“懂”你。

第三步:调整参数,给AI“提要求”,不同工具的参数不一样,但核心参数就几个:采样步数、CFG值、尺寸比例,采样步数(Steps)可以理解为“AI画画的细致程度”,数值越高,笔触越细腻,一般选20-30步就够了,太高会浪费时间,CFG值(Classifier Free Guidance)是“AI听不听话的程度”,数值越高,AI越严格按照你的提示词来,太低则会自由发挥,生成名作风格时,CFG值建议设8-12,既能保证风格还原,又不会太死板,尺寸比例(Aspect Ratio)要根据内容选,比如肖像画用1:1(正方形),风景画用16:9(宽屏),尽量别用太奇怪的比例,不然AI可能会把人物画变形。

第四步:生成后别急着保存,先“优化迭代”,AI第一次出的图可能不完美,梵高风的星空画歪了”“莫奈的睡莲颜色太暗了”,这时候别放弃,可以用工具的“重新生成”功能,稍微修改提示词再试,比如第一次生成的星空不够“旋转”,就加一句“天空漩涡纹理更明显”;睡莲颜色暗,就加“色彩亮度提高20%”,有时候多试几次,惊喜就在后面。

AI生成的“名作”有版权风险吗

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:我用AI生成了一幅“梵高风格的画”,发朋友圈没事吧?要是印在T恤上卖钱,会侵权吗?版权问题确实有点复杂,咱们得拆开来说,分“个人使用”和“商用”两种情况。

先看个人使用,比如发朋友圈、做手机壁纸、打印出来挂家里,这种情况一般没事,因为你没有盈利,也没有侵犯原作者的“复制权”“发行权”,就像你临摹了一幅《蒙娜丽莎》挂家里,没人会说你侵权,AI生成的名作风格作品,本质上是“模仿风格”,不是“复制原作”——原作是达芬奇画的耶稣,你生成的是现代女性,内容完全不一样,只是用了类似的画法,只要不直接把原作的元素抠下来用(比如把《向日葵》里的花直接复制到你的画里),个人使用完全没问题。

但如果是商用,比如印在商品上卖、做成NFT数字藏品、用于广告宣传,就得小心了,这里有两个雷区:一是“是否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”,二是“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”,目前各国法律对AI生成内容的版权规定还不统一,比如中国《著作权法》要求作品必须是“人类创作”,所以AI生成的画可能无法获得著作权;美国版权局则在2023年明确表示,纯AI生成的作品不能注册版权,但“人类对AI输出进行大量修改”的作品可以。

更麻烦的是“风格侵权”,虽然目前法律上很少认定“风格模仿”构成侵权(比如你画一幅“像毕加索的画”,毕加索后人很难告你),但如果你的作品和某幅名作“太像了”,可能会被起诉“不正当竞争”,比如2023年,有个设计师用AI生成了一幅“几乎和《蒙娜丽莎》一模一样,只是把背景换成了太空”的画,然后做成NFT卖了10万美元,结果被卢浮宫警告——虽然没打官司,但也说明“蹭名作热度”得有个度。

给大家一个安全准则:商用时,尽量做“风格融合”而不是“单一模仿”,比如把梵高的笔触、莫奈的色彩、达芬奇的构图结合起来,创作一个全新的风格;或者在名作风格基础上,加入大量原创元素(比如自己设计的角色、独特的场景),这样既能避免版权风险,又能让作品更有个人特色——毕竟,真正的“AI艺术家”不是让AI复制名作,而是用AI创造“属于自己的名作”。

普通人如何让AI生成的作品更接近经典风格

很多人用AI生成名作风格时,会遇到一个问题:“看着像,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”——比如梵高的画,笔触有了,但没有那种“疯狂又热烈”的情感;莫奈的画,色彩对了,但光影的朦胧感出不来,想让AI生成的作品“有神韵”,光靠提示词还不够,得用点“进阶技巧”,就像学画画时老师教的“小动作”,看似不起眼,效果却天差地别。

第一个技巧:给AI“看参考图”,有时候文字描述不清楚的风格细节,一张参考图就能解决,比如你想生成“达芬奇《抱银鼠的女子》那种柔和的皮肤质感”,光说“柔和皮肤”太笼统,AI可能画成磨皮过度的“塑料脸”,这时候,你可以在工具里上传《抱银鼠的女子》的局部截图(比如脸部特写),然后提示词里加上“参考图风格,皮肤质感细腻,明暗过渡自然”,AI会对比参考图的细节,把皮肤的毛孔、光影的微妙变化都“学”过来,让人物更有“呼吸感”。

不过要注意,参考图别用完整的名作,最好用局部(比如笔触特写、色彩区域),不然AI可能直接“抄”原图内容,比如你想模仿梵高的笔触,就截《星月夜》里天空的一小块(只有笔触,没有星星月亮),这样AI只会学笔触,不会把星空也画出来。

第二个技巧:控制“风格强度”,别让AI“用力过猛”,就像做菜放盐,放少了没味,放多了齁,AI生成名作风格时,也可能“风格太浓”,比如梵高的笔触太奔放,导致画面乱糟糟;或者莫奈的色彩太鲜艳,看着刺眼,这时候可以在提示词里加“风格强度”的描述,梵高风格,笔触强度70%”(不同工具叫法可能不一样,有的叫“Style Weight”),数值越低,AI越自由发挥;数值越高,风格越死板,一般名作风格强度控制在60%-80%,既能保留风格特点,又不会让画面失去平衡。

第三个技巧:模仿名作的“构图”,让画面更有“经典感”,很多名作的构图有固定套路,比如达芬奇喜欢用“三角形构图”(《最后的晚餐》里人物排列成三角形,显得稳定庄重),莫奈喜欢用“水平构图”(《睡莲》里水面和天空平行,营造宁静感),如果你在提示词里加上构图要求,AI生成的作品会更“像”名作,模仿达芬奇《岩间圣母》的三角形构图,创作一幅现代家庭肖像,母亲抱着孩子,父亲站在旁边,背景有岩石和植物”,这样画面会自带一种古典油画的庄重感。

第四个技巧:用“否定提示词”排除“不想要的效果”,有时候AI会画蛇添足,比如你要生成“古典肖像”,它可能莫名其妙加个现代耳机;或者笔触太粗糙,像小孩子涂鸦,这时候可以用否定提示词(Negative Prompt)告诉AI“别这么干”,常见的否定词有“模糊、变形、低画质、现代元素、卡通风格、杂乱背景”,生成名作风格时,加上“低画质,模糊,卡通”,能让画面更接近油画的质感,避免“廉价感”。

有没有值得参考的AI绘画名作生成案例

光说理论太枯燥,咱们看几个真实案例,看看普通人是怎么用AI生成名作风格作品的,说不定能给你带来灵感,这些案例都来自网友的分享(已获得授权),没有专业美术基础,纯靠AI工具和技巧操作,你完全可以复制他们的思路。

案例1:用梵高风格画“宠物猫肖像”,在小红书涨粉3000+

网友@小橘的铲屎官 是个普通上班族,平时喜欢晒猫,但照片总觉得没新意,后来她用MidJourney生成了一组“梵高风格的猫咪肖像”,没想到火了——画面里,她家橘猫坐在椅子上,毛发用梵高式的短笔触画出蓬松感,背景是旋转的星空(参考《星月夜》),眼睛像两颗发光的琥珀,帖子配文“当我家猫穿越到梵高的画里”,点赞量破万。

她的秘诀是接地气,风格高大上”:用大家熟悉的宠物当主角,结合经典艺术风格,既有亲切感又有观赏性,提示词她改了5遍,最后版本是:“模仿梵高《自画像》的风格,一只橘色猫咪坐在木质椅子上,毛发用短而粗的笔触,背景是旋转的蓝色和黄色星空,眼睛明亮,表情傲娇,油画质感,8K分辨率”,她还特意把猫咪的眼睛画得比梵高自画像更圆更萌,符合大众审美。

案例2:用《千里江山图》风格画“游戏场景”,被游戏公司采纳

大学生@阿泽 是个游戏迷,他想给喜欢的游戏《原神》设计一个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