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生成视频提示词怎么写,有哪些实用技巧
想用AI生成一段视频,提示词写的是“做个好看的旅行短片”,结果AI给你生成了一段模糊的风景拼凑,既没有你想要的治愈感,也缺少年份感滤镜;或者想做产品宣传视频,提示词只写了“展示产品功能”,最后视频里产品转来转去,关键卖点一个没突出,AI生成视频的效果好不好,提示词就像给AI的“导航地图”,地图画得越清楚,AI走的路线就越精准,今天就来聊聊怎么写出让AI“秒懂”的提示词,学会这些技巧,你生成的视频不仅能还原你的想象,还能少走弯路、节省时间。
AI生成视频提示词的核心要素是什么?
写提示词就像给厨师下单,你不能只说“做个好吃的菜”,得告诉厨师食材、口味、做法,厨师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味道,AI生成视频的提示词也一样,需要包含几个核心要素,缺一不可,首先是场景与环境,夏日午后的海边沙滩”“夜晚霓虹闪烁的城市街头”,明确视频发生的地点和氛围;其次是主体与动作,要说明谁在做什么,穿白裙的女孩奔跑”“无人机航拍山脉”;然后是风格与调性,是“治愈系动画”“复古胶片风”还是“科技感未来风”,这决定了视频的整体视觉风格;最后是镜头与时长,全景镜头开场,慢慢推近主体,时长30秒”,告诉AI怎么“拍”以及拍多久,把这些要素串起来,AI才能知道你想要的“菜”长什么样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想生成“猫咪在雨天窗台打盹”的视频,只写“猫咪打盹”肯定不行,好的提示词应该是:“场景:雨天的卧室窗台,窗外有雨滴打在玻璃上,窗台上铺着灰色针织垫;主体:一只橘白相间的胖猫,蜷缩成一团,爪子抱着毛绒玩具,眼睛半眯;风格:温暖治愈的日系动画风,色调偏暖黄;镜头:中景拍摄,从猫咪侧面切入,缓慢摇镜展示窗台细节,时长20秒。”这样的提示词,AI一看就知道该怎么“动手”,生成的视频也会更贴近你的期待。
怎么写出让AI“秒懂”的提示词?
很多人写提示词时容易犯“想当然”的错误,觉得“我知道我要什么,AI肯定也知道”,结果AI生成的内容和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,其实AI没有“读心术”,它只能根据你给的文字信息“猜”画面,要让AI“秒懂”,关键在于把模糊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描述,避免用“好看”“不错”“有感觉”这类笼统的词,比如你想要“好看的风景视频”,AI可能会给你雪山、草原、海边各种风景,但如果你写“秋季清晨的稻田,稻穗金黄,有晨雾弥漫,远处有几棵孤零零的白杨树,阳光从雾中斜射下来”,AI就知道该聚焦在“秋季稻田晨雾”这个具体场景上。
要学会“给AI划重点”,把你最在意的细节放在提示词前面,AI处理提示词时,通常会优先关注开头的信息,比如你想突出“古风少女弹古筝”,提示词可以写成“主体:穿淡粉色襦裙的少女,坐在雕花古筝前弹奏,手指轻拨琴弦;场景:古色古香的房间,书架上摆着青瓷瓶,窗外有红梅;风格:中国风水墨画风格,画面带轻微颗粒感”,这样AI会先抓住“少女弹古筝”这个核心,再填充场景和风格细节,避免主次颠倒。

不同视频风格的提示词有什么区别?
同样是拍“城市夜景”,用“赛博朋克风”和“治愈系日常风”的提示词,写出来完全是两回事,风格不同,提示词的“侧重点”也不同,就像画画时用不同的颜料调色,配方不一样,颜色自然不同,赛博朋克风的提示词要突出高对比度、霓虹色彩、科技元素,场景:未来都市的雨夜街道,空中有悬浮汽车飞过,两侧建筑外墙布满LED屏幕,广告文字是日文和英文混搭;主体:穿黑色皮衣的行人撑着透明伞走过水洼,水洼倒映霓虹光影;风格:赛博朋克风格,色调以紫色、蓝色、粉色为主,画面有轻微噪点和光晕效果”。
而治愈系日常风则要强调柔和色调、生活化细节、温暖氛围,场景:傍晚的城市小巷,路灯刚亮起,路边有卖关东煮的小摊,热气腾腾;主体:穿校服的女生背着书包,站在摊前挑选食材,摊主阿姨笑着递过竹签;风格:治愈系动画风格,色调偏暖橙和米白,画面边缘有轻微模糊,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”,写风格化提示词时,多想想这种风格的“标志性元素”,把它们写进提示词里,AI就能精准“切换画风”。
提示词常见错误有哪些?避开这些坑
就算知道了提示词要包含哪些要素,很多人还是会踩坑,导致AI生成的视频“一言难尽”,这些常见错误就像做菜时放错了调料,明明食材很好,味道却跑偏了,第一个坑是要素缺失,比如只写“生成一段关于咖啡的视频”,AI根本不知道是咖啡制作过程、咖啡馆场景还是咖啡广告,结果可能给你一段咖啡豆生长的纪录片,完全不是你想要的,第二个坑是描述太笼统,用“漂亮的女孩”代替“扎高马尾、穿牛仔背带裤、戴圆框眼镜的女孩”,AI可能生成各种发型、穿搭的女孩,和你想象中的“漂亮”完全不符。

第三个坑是逻辑混乱,比如提示词里同时写“冬天的雪景”和“夏天的沙滩”,AI会不知道该听哪个,生成的画面可能是“沙滩上飘着雪花”这种违和感满满的场景,第四个坑是忽略“隐性需求”,比如想生成“宠物拆家”的搞笑视频,只写“狗拆沙发”,AI可能生成很暴力的画面,其实你需要的是“搞笑”,所以提示词应该加上“风格:喜剧动画风格,狗狗拆家时表情得意,沙发碎屑飞得到处都是,但整体画面轻松有趣,无暴力感”,避开这些坑,提示词才能“不跑偏”,AI生成的视频才能“不翻车”。
如何一步步优化你的提示词?
写提示词不是“一次性”的事,很少有人第一次就能写出完美的提示词,就像打磨一件作品,需要反复调整细节,才能越来越接近理想状态,优化提示词可以分三步走:初稿生成、问题分析、精准补充,第一步,先写一个包含核心要素的初稿,不用太复杂,场景:办公室,主体:程序员敲代码,风格:写实风,时长20秒”,让AI先生成一个“毛坯版”视频。
第二步,看生成结果,找出问题,比如视频里程序员的表情太严肃,你想要“轻松的氛围”;或者办公室场景太单调,缺了“绿植和卡通贴纸”这些细节,第三步,针对问题补充提示词,比如把初稿优化成“场景:明亮的办公室,桌面有绿植、卡通鼠标垫和半杯咖啡,墙上贴着手绘日历;主体:穿格子衬衫的程序员,嘴角带笑,边敲代码边跟着耳机里的音乐点头;风格:写实风格,画面色调明亮,光线从窗户斜射进来,有轻微柔光效果;时长20秒”,重复这个过程,每次优化解决1-2个问题,提示词会越来越精准,AI生成的视频也会一次比一次“对味”。

常见问题解答
AI生成视频提示词需要包含哪些内容?
需要包含场景与环境(如“雨天窗台”)、主体与动作(如“猫咪打盹”)、风格与调性(如“治愈动画风”)、镜头与时长(如“中景拍摄,20秒”),这四个核心要素是基础。
提示词越长越好吗?
不是,关键在“精准”而非“长度”,穿红衣服的女孩跑步”比“一个穿着红色衣服、有黑色长发、眼睛很大的年轻女孩在户外快速跑步”更简洁有效,后者冗余信息可能让AI抓不住重点。
不同AI工具的提示词通用吗?
不完全通用,不同AI工具的“理解能力”有差异,比如有的工具对“镜头语言”更敏感,有的则需要明确写“背景音乐风格”,建议先用工具自带的示例提示词参考,再调整自己的提示词。
怎么避免提示词太笼统?
用“具体描述”代替“抽象形容词”,不说“好看的花”,而说“粉色的玫瑰,花瓣边缘有褶皱,花茎上有3片带刺的叶子”;不说“热闹的街道”,而说“春节的庙会街道,两侧有卖糖葫芦和风车的摊位,行人提着红色灯笼走动”。
提示词里需要写镜头语言吗?
需要,镜头语言能让AI知道“怎么拍”,全景”“特写”“推拉摇移”,举例:“全景展示山间瀑布,然后镜头慢慢推近,特写水流冲击岩石溅起的水花”,比只写“瀑布视频”画面更有层次感。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