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每日新资讯 AI制作的短视频是不是原创

AI制作的短视频是不是原创

作者:每日新资讯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256 0

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,刷几条就能看到带着“AI生成”标签的内容——有的是AI画的动画短片,有的是AI剪辑的旅行vlog,甚至还有AI写脚本、AI配音的剧情视频,随着ChatGPT、Runway等工具越来越“聪明”,不少人感叹“以后剪视频不用自己动手了”,但另一个问题也跟着冒了出来:这些AI捣鼓出来的短视频,到底算不算原创?要是用AI做了条爆款,结果被告“抄袭”,或者平台不认“原创标签”,那可就白忙活了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话题,从法律界定到平台规则,再到实操避坑,让你搞明白AI短视频的“原创身份证”该怎么拿。

AI制作的短视频原创性如何界定

判断AI短视频是不是原创,得先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:这东西到底是谁“创作”的?以前咱们说原创,默认是“人”的脑子想出来的——比如你拍了段猫咪踩键盘的视频,配了自己写的文案,这肯定是原创,但AI介入后,事情就变得复杂了:要是你输入“帮我做一条关于秋天落叶的15秒短片”,AI直接生成了画面和音乐,这算谁的原创?

目前法律上的主流观点是“看人类贡献度”,简单说,你在AI创作中投入的“脑子”越多,原创性就越高,比如你自己写了分镜头脚本,给AI喂了自己拍的落叶素材,还手动调整了AI生成的色调和节奏,最后出来的视频里有80%的创意和劳动都是你自己的,那这就更可能被认定为原创,相反,要是你啥都没干,直接甩给AI一句“随便做个搞笑视频”,AI自动生成了画面、配音、BGM,那这视频更像“AI的作品”,而你只是个“提需求的人”,原创性自然就低。
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有个博主用AI工具生成了一段“古风侠客打斗”动画,他提前画好了人物设定图,写了2000字的剧情梗概,还逐帧调整了AI生成的动作流畅度,最后这个视频不仅拿到了平台的“原创认证”,还成功申请了著作权,但另一个博主直接用AI默认模板生成了“海边日落”视频,画面、配乐都是AI自带的,结果平台判定“非原创”,理由是“缺乏个人独创性表达”。

AI短视频涉及哪些版权风险

就算你觉得自己的AI短视频“挺原创”,也可能踩中版权的“坑”,这些坑藏得比较隐蔽,不少人都是做火了才发现不对劲,最常见的就是“AI训练数据侵权”——你用的AI工具,可能是拿别人的作品“喂”出来的,比如有的AI绘画工具,训练数据里包含了未授权的插画师作品,用它生成的画面,可能偷偷“抄”了人家的构图或配色;有的AI配音工具,模仿了某明星的声音,这就可能涉及肖像权和声音权纠纷。

还有一种风险是“生成内容与他人作品撞车”,AI的逻辑是“学习已有内容,再组合输出”,这就像让一个学生背完所有唐诗后写诗,写出来的句子可能和某首古诗“不谋而合”,去年有个美食博主用AI生成“国潮风美食短片”,结果被网友发现视频里的一道“东坡肉”动画,和某动画片里的镜头几乎一样——原来AI在生成时,“借鉴”了那部动画片的场景设计,最后博主不仅删了视频,还赔了版权方一笔钱。

AI制作的短视频是不是原创

更麻烦的是“权利归属不明确”,现在很多AI工具的用户协议里写着“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平台所有”,或者“用户仅拥有使用权,无权二次授权”,如果你用这类工具做了短视频,想把它卖给品牌方做广告,可能会被平台告“侵权”,之前就有团队用某AI剪辑软件做了条产品推广视频,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协议里写着“生成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”,最后不仅没拿到广告费,还倒赔了违约金。

平台对AI短视频的原创标准是什么

不同平台对AI短视频的“原创打分”标准不一样,但最近都在悄悄更新规则,咱们得盯紧这些“打分表”,抖音在今年3月发布的《AI生成内容管理规范》里明确说:AI生成的内容要想标“原创”,必须“添加显著标识”,而且用户得“对生成过程有实质性贡献”,啥叫“实质性贡献”?比如你用AI生成了画面,但自己写了脚本、配了音,或者把AI生成的5段素材剪在一起,加了自己的转场和字幕,这就算“贡献到位”。

B站的标准更侧重“独特性”,它要求AI短视频不能是“模板化生成”,比如你用AI生成的“生日快乐”视频,和平台上几千条同类视频长得差不多,就算标了“AI生成”也拿不到原创标签,但如果你给AI输入了自己拍的生日派对素材,让AI做成“复古胶片风”,还加了自己的旁白回忆,这种有“个人故事”的内容,原创通过率就很高。

视频号的规则则强调“可追溯性”,它要求创作者保留AI创作的“过程证据”,比如prompt记录、素材来源、参数调整记录等,之前有个教AI创作的博主,发了条“用AI还原80年代街景”的视频,就因为在评论区附上了自己的prompt截图(1985年北京胡同,自行车,红色砖墙,黄昏光线”),还说明了用的是自己爷爷拍的老照片作为参考图,平台直接给了“优质原创”推荐。

如何证明AI制作短视频的原创性

担心自己的AI短视频被质疑“不是原创”?提前攒好“证据链”比啥都管用,就像写论文要保留参考文献,做AI视频也要把创作过程“记下来”,最简单的办法是“全程录屏”——从你打开AI工具、输入prompt,到调整参数、上传自己的素材,再到最终导出视频,整个过程录下来存在云盘里,万一有人说你“抄袭”,把录屏甩出来,就能证明“这是我一步步调出来的,不是直接拿的别人的”。

其次要“保留素材来源记录”,如果你在AI生成时用了自己拍的照片、录的音频,记得给这些原始素材加上时间戳(比如用手机自带的相册标记拍摄时间),或者上传到区块链存证平台(比如蚂蚁链、百度超级链),之前有个摄影博主用AI把自己拍的风景照做成动画短视频,就因为在存证平台上传了原始照片和AI生成视频的对比文件,后来成功告赢了抄袭者——对方拿不出更早的创作记录,只能乖乖赔钱。

还可以“主动标注创作细节”,在视频简介或评论区说明AI的使用情况,本视频画面由AI生成,prompt为XXX,背景音乐为本人原创,素材来源为XXX”,这种“透明化”操作不仅能让平台和观众看到你的“原创诚意”,还能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辅助证据,就像写文章注明引用来源一样,大大降低被质疑的概率。

AI制作的短视频是不是原创

AI短视频原创保护有哪些新动态

随着AI创作越来越普遍,法律和行业规则也在跟着“升级”,今年6月,国家版权局发布的《关于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保护的意见》里提到,AI生成内容如果“体现了人类的智力创造性劳动”,可以被视为“作品”,受到著作权法保护,这意味着只要你在AI短视频里投入了足够的“脑子”,以后就能像保护自己拍的视频一样,给它申请版权登记了。

平台也在推出“AI原创保护工具”,抖音最近内测了“AI创作存证”功能,创作者用指定AI工具制作视频时,系统会自动记录prompt、素材来源、修改记录等信息,生成唯一的“创作证书”,有了这个证书,平台在审核原创时会直接“加分”,遇到抄袭投诉也能快速调取证据,B站则上线了“AI内容比对系统”,能自动识别视频里哪些部分是AI生成的,是否和平台已有内容重复,帮创作者提前避坑。

国际上的保护规则也在变化,美国版权局今年拒绝了一个纯AI生成的插画的版权申请,理由是“没有人类作者的创造性贡献”;但同时批准了一个“人类+AI”合作的漫画版权,因为作者提供了角色设定、剧情走向等核心创意,这说明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,“人类主导创作”都是AI内容获得保护的关键——AI更像个“高级画笔”,最终还是看握笔的人怎么画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AI生成的短视频能申请版权吗?

能,但要看“人类贡献度”,如果你的AI短视频里包含自己的创意(比如原创脚本、个人拍摄素材、手动调整的AI参数等),可以向版权局申请“作品登记”,比如你用AI生成了动画人物,但剧情是自己写的,台词是自己配的,这种情况版权局会认可你的“作者身份”,不过如果是纯AI自动生成(比如直接让AI“随便做个视频”),目前国内版权局一般不予登记,因为缺乏“人类独创性表达”。

用AI工具剪辑他人素材算原创吗?

不算,比如你下载了别人的旅游视频,用AI工具自动剪辑、加滤镜、配音乐,就算剪辑手法再“花哨”,也可能构成侵权,因为核心素材(视频画面)的版权属于原作者,AI剪辑只是“加工”,没有形成新的独创性表达,但如果是你自己拍的素材,用AI剪辑成不同风格(比如把1小时素材剪成3条不同主题的短片),这种情况原创性就比较高,因为素材和剪辑思路都是你的。

AI短视频被抄袭该如何维权?

第一步是“固定证据”,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记录(如prompt、素材、录屏)和对方抄袭的视频截图、链接保存好,最好做个公证,第二步是“平台投诉”,在短视频平台提交侵权投诉,附上证据,平台一般会在3-7天内处理,下架侵权视频,如果对方是商业用途(比如用你的AI视频带货),还可以发律师函要求赔偿,赔偿金额一般根据你的视频播放量、广告收益等计算,要是对方拒不配合,就可以走法律诉讼,记得提前申请版权登记,这会是维权的重要证据。

平台如何检测AI生成内容的原创性?

现在主流平台都在用“技术检测+人工审核”双轨制,技术上,通过AI生成内容的特征(比如画面过度完美、人物动作僵硬、配色模式固定等)识别是否为AI制作;人工审核则会看“人类贡献”,比如有没有原创脚本、个人素材,是不是模板化生成,比如抖音的AI内容检测系统,会给视频打分:人类贡献度≥60%的,原创标签通过率高;低于30%的,直接判定“非原创”,部分平台还会要求创作者主动标注“AI生成”,不标注可能会被限流。

AI短视频原创和人类创作有本质区别吗?

本质区别在于“创意来源”,人类创作的创意来自个人经历、情感和思考,比如你失恋后拍了条伤感的AI动画,里面的台词、画面细节都带着你的真实情绪;而AI的“创意”其实是对已有数据的模仿和组合,它不会“难过”,也不会“开心”,只是根据算法生成“看起来像伤感”的内容,所以法律和平台更保护“人类主导的AI创作”,因为这背后有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个人表达,而纯AI生成的内容,更像“没有灵魂的拼图”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