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画桌AI会议纪要功能使用技巧
小画桌作为一款主打协作的在线工具,让团队沟通像搭积木一样简单——你一言我一语,想法就能在白板上慢慢成型,但每次开会后整理纪要,总像在沙滩上捡贝壳:捡了这个丢了那个,要么漏记重点,要么字迹潦草到自己都认不出,最后还得花两小时对着录音一点点抠,还好它藏了个“超能力”——AI会议纪要功能,像突然出现的贴心小秘书,能把会议里的只言片语变成条理清晰的文字,今天就来拆解这套“偷懒秘籍”,让你从会议记录的“苦役”里解放出来,轻松拿捏高效办公。
小画桌AI会议纪要入口在哪
第一次用这个功能时,我在小画桌首页翻了三分钟,差点以为它是个“隐藏款”,后来才发现,它就藏在主界面左侧的“会议助手”图标里,像个害羞的小兔子躲在草丛里,点进去就能看到AI会议纪要的入口,如果你刚打开小画桌,记得先登录账号——没登录的话,这个入口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消失,我上次用游客身份试了半天没找到,登录后它“咻”地一下就跳出来了,当时真想拍自己一下:怎么忘了这茬,点击入口后,页面会跳转到纪要功能主页,上面清清楚楚写着“新建会议纪要”和“历史纪要”,一目了然。
找不到入口的话,还有个“笨办法”:在小画桌顶部搜索栏输入“会议纪要”,系统会直接把你“拽”到功能页面,比自己瞎找快多了,试过一次后,我现在打开小画桌第一件事就是点“会议助手”,毕竟谁也不想开会前先上演“找入口大战”,对吧?
开启AI会议记录的正确姿势
找到入口后,接下来就是开启会议记录了,这一步就像给AI按下“启动键”,点击“新建会议纪要”,会弹出两个选项:“立即开始记录”和“预约会议记录”,如果你是临时开会,选“立即开始”;要是早就定好会议时间,提前预约更稳妥——我上次预约了下午3点的会议,系统2:59分还发了提醒,比同事的闹钟还准时。
开启时记得勾选实时生成纪要和录音转写两个选项,这俩是“黄金搭档”,之前我图省事只开了录音转写,结果AI等会议结束才慢悠悠出文字,中间领导突然问“刚才那个方案谁提的”,我只能干瞪眼,后来把“实时生成”也勾上,会议进行到一半,纪要就已经在页面上跟着更新了,领导再问细节,我直接指着屏幕念,当场被夸“反应快”——其实都是AI的功劳,对了,开启前要确保麦克风权限给够,不然AI会像个聋子,啥也听不见,我同事上次就因为没开权限,白开了半小时会,纪要里一片空白,差点被老板“约谈”。
纪要参数设置让记录更精准
开启记录后别急着开始开会,先花两分钟设置参数,这一步就像给AI“画重点”,能让记录精准度翻倍,参数面板里有几个“宝藏选项”:发言人区分、关键词过滤和语言识别,发言人区分很好用,提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进去,AI会像个细心的书记员,在每个人说的话前面标上名字,张三:建议下周上线新功能”“李四:担心测试时间不够”,再也不用猜“刚才这话是谁说的”,我上次没设置这个,纪要里一堆“某人说”,会后复盘时大家吵了半天“我没说过这话”,场面一度很尴尬。
关键词过滤更绝,你可以把会议的核心词输进去,项目 deadline”“预算分配”“风险点”,AI会像个智能筛子,把这些词标成红色,一眼就能看到重点,上次开预算会,我把“成本控制”设为关键词,纪要里所有相关内容都红通通的,老板看的时候直接指着红字问,省了我挨个解释的功夫,语言识别记得选对语种,要是团队里有外国同事,选“中英双语”,AI会自动切换,比请翻译还方便——要是选错了,中文发言被识别成日语,那纪要就成“天书”了,这点可得注意。
实时编辑纪要,边开边改更灵活
AI生成的纪要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开会时你可以随时上手改,就像给刚出炉的蛋糕抹奶油,让它更合口味,页面右侧有个“编辑”按钮,点进去就能直接修改文字——删掉重复的废话,补充AI没听清的细节,甚至加几句自己的批注,我上次开会,AI把“用户调研”识别成了“用户钓鱼”,幸亏实时看到了,当场改成正确的,不然会后发出去,估计要被市场部同事笑一年。
最贴心的是,编辑时AI会自动保存,你改一个字它就存一下,像个紧张的小助理生怕弄丢你的心血,有次我改到一半电脑突然死机,重启后心都凉了,结果打开小画桌一看,刚才改的内容全在,当时真想给AI颁个“最佳搭档奖”,不过别改得太频繁,开会时一直盯着屏幕改字,容易错过领导讲话——上次我光顾着改纪要,没听到老板说“这个方案暂停”,会后还傻乎乎地推进,差点闹了大笑话。
导出分享纪要,一键搞定协作流转
会议结束后,纪要不能烂在自己手里,导出分享才是它的“最终使命”,小画桌支持三种导出格式:PDF、Word和在线链接,PDF适合存档,格式不会乱;Word方便后续编辑,比如加个封面或者调整排版;在线链接最绝,生成后发给同事,他们点开就能看,还能在线评论——上次我用链接分享给团队,设计师小王直接在纪要里评论“这里的视觉需求没写清楚”,我当场补充,省了来回发邮件的功夫。
导出时记得勾选“包含发言人标签”和“重点关键词高亮”,这样别人打开纪要,一眼就知道谁说了啥、重点是啥,我上次忘勾发言人标签,导出的Word里全是文字堆在一起,产品经理拿着问我“这堆话是谁的观点”,我只能尴尬地说“我也忘了”,分享时还能设置权限,仅查看”或“可编辑”,给老板的设“仅查看”,免得他手滑改了内容;给团队成员设“可编辑”,大家一起补充细节,协作感拉满,上次把纪要链接发给老板,他半小时后回复“已阅,重点标得很清楚”,那一刻觉得之前的设置没白费。
AI纪要高级技巧,让记录不止于记录
要是你以为AI纪要只能记文字,那就太小看它了——它还有几个“隐藏技能”,能让会议记录从“文字搬运工”变成“效率加速器”,第一个是任务自动提取,会议里提到“张三负责做PPT”“李四跟进用户反馈”,AI会像个侦探一样把这些任务挑出来,自动生成一个待办清单,还标上负责人和截止时间,上次开完会,我直接把这个清单发给大家,同事都说:“以前开完会还得自己整理任务,现在AI直接喂到嘴边,简直是‘开会摸鱼’神器。”
第二个是会议总结摘要,AI会用三句话概括会议核心:讨论了啥、达成了啥共识、下一步干啥,上次我把摘要截图发在部门群,没参会的同事两分钟就知道会议内容,再也不用挨个解释“今天会开了啥”,第三个是“纪要对比”,要是同一个项目开了好几次会,AI能把几次的纪要放一起对比,标出新增内容和变化点——上次对比时发现,第一次会说“预算5万”,第三次会变成“预算8万”,当场揪出了问题,避免了后续财务吵架,这些功能藏在纪要页面的“更多”按钮里,点开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惊喜不断。
避坑指南,这些操作别踩雷
用了半年小画桌AI纪要,我踩过的坑能绕办公桌三圈,今天就来给大家排排雷,第一个坑:别在嘈杂环境用,上次在公司茶水间临时开会,旁边咖啡机“嗡嗡”响,AI把机器声识别成“同意这个方案”,纪要里多了句莫名其妙的话,差点误导决策,后来学乖了,要么找安静会议室,要么用耳机麦克风,背景音一少,识别准确率立马上去了。
第二个坑:参数别设太复杂,刚开始我想“一步到位”,把发言人、关键词、语言识别全设了最复杂的选项,结果AI“忙不过来”,记录时卡顿好几次,还漏了领导说的关键数据,后来简化设置,只保留发言人区分和核心关键词,AI反而跑得飞快,记录又准又稳,第三个坑:会后别急着关页面,有次会议结束我手快关了页面,以为纪要已经保存,结果第二天想看时,发现它还在“生成中”——原来AI需要会后3分钟左右整理最终版本,关太早可能导致内容不全,现在我都等页面显示“生成完成”才敢关,稳妥第一。
学会这些技巧后,我现在开会议纪要就像“开了挂”:不用手忙脚乱记笔记,不用会后加班整理,甚至还能在开会时偷偷“摸鱼”看两眼手机(当然别被老板发现),上次部门季度总结会,我用这套流程生成的纪要,被大老板在全公司表扬“最清晰、最实用”,当场加了鸡腿,其实哪是我厉害,不过是找对了工具的用法而已,如果你也受够了会议记录的折磨,赶紧打开小画桌试试这些技巧,保准让你从“会议奴隶”变成“效率达人”——毕竟,能用AI解决的事,何必自己累死累活呢?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