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play ai使用教程指南 用Play AI批量为歌词写作曲的设置流程详解

用Play AI批量为歌词写作曲的设置流程详解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7 0

在音乐创作的世界里,给一首歌词配上合适的旋律或许不难,但要给几十首歌词批量作曲,想想都让人头大,还好现在有了Play AI这款音乐创作小能手,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音乐助理,能帮咱们把批量作曲这件事变得像喝奶茶一样轻松,接下来我就把自己摸索出的全套设置流程拆解给大家,跟着做,你也能让一堆歌词“秒变”成带旋律的歌曲,效率直接拉满。

Play AI账号注册与登录

想用Play AI干活,第一步得先跟它“打个招呼”——注册个账号,打开Play AI官网,首页就有醒目的“注册”按钮,点进去后用手机号注册最方便,输入号码点击获取验证码,几秒钟短信就来了,填完验证码再设置个密码,建议用字母加数字的组合,安全又好记,最后完善一下个人信息,比如取个艺名、选一下常用的音乐风格,这些信息会帮AI更好地“了解”你的喜好,我当时花了不到3分钟就搞定了整个流程,点击“登录”后,系统“嗖”地一下就跳转到了主界面,界面布局清晰得很,左边是功能区,中间是工作区,右边是帮助提示,一目了然,新手也不会迷路。

这里有个小细节要提醒:注册时如果遇到收不到验证码的情况,别急着反复点“获取”,先看看手机有没有拦截短信,有时候验证码会被当成垃圾短信“关小黑屋”,我同事上次就踩过这个坑,后来在拦截箱里找到验证码,这才顺利登录,登录成功后,建议先绑定一下邮箱,万一以后忘记密码,找回起来更方便,这波操作算是给账号上了“双保险”。

歌词文件的准备与导入

账号准备好后,就得把咱们的“主角”——歌词请进系统了,Play AI支持批量导入歌词,不过对文件格式有点“小挑剔”,目前最稳定的是txt格式,lrc格式虽然也能导入,但偶尔会出现时间轴错乱的问题,影响AI对歌词节奏的判断,我试过把10首歌词放进一个txt文件里,结果AI直接“懵圈”了,后来才发现得一首歌词一个文件,文件名最好用歌词标题命名,春风里.txt”“追梦人.txt”,这样后续生成乐曲时也好区分。

准备好文件后,导入方法有两种:要么点“导入歌词”按钮,从电脑文件夹里选;要么直接把文件拖进工作区的“歌词导入区”,系统会显示“正在上传”的进度条,上传速度挺快,我测试过一次传20个txt文件,总共才花了15秒,导入完成后,左边列表会显示所有歌词的标题,点击任意标题,中间工作区就会展示歌词内容,这时候一定要仔细核对,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者格式错误,比如段落之间多了空行、标点符号用错之类的,这些小问题可能会让AI生成的旋律“卡壳”,我上次导入时没注意,有首歌词里把“的”写成了“得”,结果AI生成的副歌部分节奏有点奇怪,后来修改歌词重新导入,旋律才变得流畅起来。

批量作曲参数的核心设置

歌词“就位”后,就到了最关键的参数设置环节,这部分就像给AI“下指令”,决定了生成的乐曲是什么“脾气”,先看“批量数量”设置,系统默认一次最多能处理50首歌词,这个数量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用了,要是你有超过50首的需求,分两次处理就行,别贪多一次性塞太多,不然系统可能会“罢工”,我试过一次导50首,生成过程很顺畅,没有出现卡顿。

接下来是“生成模式”选择,有“快速生成”和“精细打磨”两种。“快速生成”模式下,每首歌大概30秒就能搞定,适合初稿创作或者需要快速出demo的场景;“精细打磨”模式会多花20%的时间,但AI会对旋律、和弦进行更细致的优化,出来的成品更耐听,我个人建议如果是重要的作品,选“精细打磨”更靠谱,虽然慢一点,但效果真的不一样,上次给一首主打歌作曲,用“精细打磨”生成的版本,旋律的转音和情感起伏明显比“快速生成”的版本更丰富,这时间花得值。

然后是“乐器组合”和“调性选择”,乐器组合有“默认推荐”和“自定义”两种,新手直接选“默认推荐”就行,AI会根据歌词风格自动搭配乐器,比如民谣风配吉他、流行风配电子琴;老手可以试试“自定义”,从钢琴、吉他、贝斯、鼓等乐器库里挑喜欢的组合,打造专属的“ sound”,调性方面,C大调、G大调、D大调是比较常用的,C大调听起来明亮开朗,G大调则更有张力,我通常会根据歌词的情感选,伤感的歌词用F大调,励志的用G大调,匹配度很高,最后别忘了设置“节拍”,4/4拍是流行音乐的“万金油”,适用性最强,当然你也可以试试3/4拍的圆舞曲风格,或者6/8拍的抒情风格,不同的节拍会给歌曲带来不一样的“节奏感”。

曲风模板的挑选技巧

参数设置好,就该给歌词“挑衣服”了——选曲风模板,Play AI的曲风库丰富得像个音乐超市,流行、摇滚、民谣、电子、古风应有尽有,每个大类下面还有更细分的子风格,比如流行里有“轻快流行”“抒情流行”“复古流行”,摇滚里有“朋克摇滚”“重金属”“另类摇滚”,挑模板的时候,可不能凭感觉瞎选,得结合歌词的“性格”来定,就像给林黛玉穿旗袍、给鲁智深穿西装,画风会很奇怪。

我总结了个小窍门:先读一遍歌词,抓住关键词判断情感基调,如果歌词里有“阳光”“奔跑”“微笑”这类词,明显是积极向上的,选“轻快流行”或“热血摇滚”准没错;要是歌词里有“回忆”“离别”“深夜”,那“抒情流行”或“民谣叙事”更合适,上次我给一首写故乡的歌词选模板,一开始选了“电子舞曲”,生成的旋律蹦蹦跳跳的,完全没了乡愁的感觉,后来换成“民谣叙事”,配上吉他和口琴的音色,瞬间就有了“小时候的味道”,选模板时可以多预览几个,每个模板旁边都有“试听小样”按钮,点一下就能听到该曲风的示例旋律,帮你更快找到“对的那个TA”。

还有个隐藏技巧:如果你的歌词风格比较独特,比如想融合流行和古风,不用纠结选哪个模板,直接在搜索框输入“流行古风”,系统会智能推荐相关的混合风格模板,我试过一次,生成的旋律既有流行的抓耳,又有古风的韵味,这波操作666。

批量生成乐曲的操作步骤

所有准备工作就绪,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——让AI“开工”批量生成乐曲,回到工作区,确认左边列表里的歌词都已勾选(默认全选,也可以手动取消不想生成的歌词),然后检查一下右上角的参数和曲风是否正确,没问题的话,点击中间那个蓝色的“批量生成”按钮,系统会弹出一个确认框,显示“即将生成X首乐曲,预计耗时XX分钟”,确认无误就点“开始生成”,这时候工作区会出现一个动态进度条,每首乐曲的生成状态都会实时显示,“处理中”“生成中”“已完成”,一目了然。

我上次批量生成30首乐曲,系统显示预计20分钟,实际用了18分钟,比预计还快一点,生成过程中可以干点别的,比如喝杯水、伸个懒腰,不用一直盯着屏幕,不过要注意,生成时尽量别同时用电脑干别的重活,比如看高清视频、下载大文件,不然可能会拖慢生成速度,有一次我边生成乐曲边打游戏,结果系统直接“卡壳”,不得不重新开始,白浪费了10分钟,血的教训啊,生成完成后,每首乐曲后面都会出现“播放”“编辑”“删除”三个按钮,点击“播放”就能立刻听到成果,那一刻,看着自己的歌词配上旋律响起来,心里美滋滋的,成就感爆棚。

如果生成过程中突然有事要离开,也不用慌,系统支持“暂停生成”,点击进度条旁边的“暂停”按钮,AI就会“歇工”,回来后点“继续”就能接着生成,完全不用担心进度丢失,要是某首乐曲生成失败,系统会显示“生成失败”并提示原因,歌词格式错误”“网络连接中断”,根据提示修改后,单独选中那首歌词,点“重新生成”就行,不用全部重来,这点设计还挺人性化的。

生成后乐曲的细节调整

批量生成的乐曲可能不是每首都完美,这时候就需要咱们当“音乐裁缝”,做点细节调整,Play AI的编辑功能挺好用,点击乐曲后面的“编辑”按钮,就能进入编辑界面,界面上方是工具栏,有“旋律调整”“和弦修改”“乐器混音”“时长裁剪”几个模块,操作起来像用美图软件P图一样简单。

我最常用的是“旋律调整”模块,有时候AI生成的副歌旋律太平淡,缺乏记忆点,就可以用“旋律升降”功能把音调提高一点,或者用“节奏优化”把节拍调得更紧凑,让副歌更有爆发力,上次有首歌的主歌部分旋律有点绕,我用“简化旋律”功能处理后,瞬间变得朗朗上口。“乐器混音”也很实用,比如觉得吉他声太大盖过了人声(虽然这里没有真实人声,但AI会模拟人声旋律线),可以把吉他的音量滑块往左拉一点,把钢琴的音量往右推一点,让乐器之间的比例更和谐,调整的时候建议边听边调,点击“实时预览”按钮,修改的效果会立刻播放出来,方便咱们找到最佳状态。

这里要提醒:调整时别太贪心,一次改一两个地方就好,改完保存后听听整体效果,不然改太多反而容易乱,我之前有首歌,又是调旋律又是换乐器,结果改得“四不像”,最后不得不点“恢复默认”重新来,白忙活半天,每首乐曲的调整都是独立的,改这首不会影响其他乐曲,这点可以放心。

多首乐曲的批量导出方法

调整好的乐曲,总得导出来保存吧?Play AI的批量导出功能也很贴心,在乐曲列表上方,有个“批量操作”下拉框,点击后选择“导出选中乐曲”,然后勾选你想导出的乐曲(可以全选,也可以按住Ctrl键多选),接着在弹出的导出设置里选格式和音质,格式推荐选mp3,兼容性强,手机、电脑、播放器都能放;音质有128kbps、192kbps、320kbps三个选项,128kbps文件小适合快速分享,320kbps音质好适合保存或发布,我一般选320kbps,虽然文件大一点,但听起来细节更丰富,毕竟是自己的心血作品,得好好对待。

选好格式和音质,点击“确认导出”,系统会把选中的乐曲打包成一个压缩包,自动下载到电脑的默认下载文件夹,下载完成后,解压压缩包,里面的乐曲文件会按“歌词标题+生成日期”命名,春风里_20231026.mp3”,整齐得很,再也不用手动一个个重命名了,主打一个高效省心,我上次导出20首320kbps的mp3,压缩包大小才80MB左右,下载速度很快,几秒钟就搞定了,导出后建议立刻备份到云盘或移动硬盘,万一电脑出问题,文件丢了可就麻烦了,多一份备份多一份安心嘛。

如果只想导出单首乐曲,更简单,直接点击乐曲后面的“导出”按钮,选好格式音质就能下载,适合单独分享给朋友试听,我经常把刚导出的得意之作发给音乐圈的朋友,他们都说“这AI作曲水平,可以啊”,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。

实际操作中的避坑指南

虽说Play AI操作不难,但实际用起来还是有几个“坑”需要避开,都是我和身边朋友踩过的雷,总结出来给大家提个醒,第一个坑:歌词文件编码问题,如果歌词里有生僻字或特殊符号,喆”“龘”或者emoji,建议用UTF-8编码保存txt文件,不然导入时可能会出现乱码,AI就“看不懂”歌词了,我上次给一首带“☀️”符号的歌词作曲,用ANSI编码保存,导入后符号变成了“�”,生成的旋律也怪怪的,后来换成UTF-8编码,问题瞬间解决。

第二个坑:批量生成数量太多,虽然系统说最多支持50首,但我试过一次生成50首,电脑风扇“呼呼”转得像要起飞,而且生成到后面几首时,速度明显变慢,还出现了2首生成失败的情况,后来问了客服才知道,同时生成30首左右是最稳定的,既能保证效率,又能减少出错概率,看来“一口吃不成胖子”这话在AI作曲里也适用,第三个坑:忽略生成后的版权提示,导出乐曲时,系统会提示“该作品可用于非商业用途,商业用途需购买版权”,这点一定要注意,要是想把生成的乐曲用于广告、商演等盈利场景,记得先联系平台购买版权,别因为小疏忽吃了官司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最后一个坑:过度依赖AI,AI生成的旋律虽然不错,但毕竟是机器创作,有时候会缺乏“人情味”,这时候咱们手动调整就很重要,比如在副歌部分加个转音,在结尾加个渐弱处理,这些小细节能让乐曲更有“温度”,我有首歌AI生成的旋律很工整,但总觉得少了点惊喜,后来我手动把最后一句的音调升高了两度,瞬间有了“余音绕梁”的感觉,这就是人工和AI结合的魅力。

批量作曲效果展示

说了这么多步骤和技巧,不如直接看成果,我前阵子用这套流程,给15首不同风格的歌词批量作曲,效果超出预期,先看那首“青春毕业季”主题的歌词,选了“轻快流行”模板,生成的旋律开头用了钢琴的跳跃音,像极了校园里的欢声笑语,副歌部分节奏明快,配上吉他扫弦,听着就让人想起和同学在操场上奔跑的日子,发给几个刚毕业的朋友,他们都说“听着听着就哭了,这不就是我们的青春吗”。

还有一首“故乡的老槐树”的民谣歌词,选了“民谣叙事”模板,AI自动搭配了木吉他和口琴,旋律舒缓悠长,主歌部分像在低声诉说,“老槐树的年轮,刻着我长大的痕”那句,口琴的间奏一起,瞬间把人拉回童年的夏天,坐在槐树下听奶奶讲故事的画面历历在目,我把这首demo发到朋友圈,收获了一堆点赞,有个音乐制作人朋友还私信问我“这旋律是你写的?水平可以啊”,我笑着说是AI和我一起“合作”的,他直呼“现在的AI太卷了,以后作曲人要失业了”。

最让我惊喜的是一首“科幻宇宙”主题的歌词,选了“电子迷幻”模板,生成的旋律充满了未来感,合成器的音效像宇宙飞船划过星空,节拍强劲又不失韵律,听完感觉自己像在太空漫步,这15首乐曲,从准备到导出总共花了不到2小时,要是以前手动作曲,15首歌我可能得写半个月,现在有了Play AI,效率直接翻了几十倍,这成果,谁看了不说一句“绝了”。

其实AI作曲就像给咱们的创作插上了翅膀,它不是取代创作者,而是帮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意和情感表达上,只要掌握好这套设置流程,你也能用Play AI批量为歌词写出好听的旋律,让自己的文字“唱”起来,别犹豫了,赶紧打开Play AI试试,说不定下一首热门歌曲的旋律,就出自你手呢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