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Sonauto使用教程指南 用Sonauto生成乡村民谣的设置教程

用Sonauto生成乡村民谣的设置教程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381 0

Sonauto就像藏在手机里的乡村音乐工坊,不用你会弹吉他、识五线谱,只要跟着这篇教程一步步设置,30分钟就能生成一首带着麦田香、老槐树影的乡村民谣,不管你是想写首歌送给家乡的朋友,还是单纯想试试AI创作的乐趣,这里的每一步设置都帮你踩准乡村民谣的“土味儿”和“情味儿”,保证最后生成的歌曲听着就像从村口大喇叭里飘出来的,亲切又上头。

Sonauto注册与登录

打开Sonauto官网,首页就像村口的小卖部,一目了然,左上角“注册”按钮闪着白灯,点进去后用手机号注册,收个验证码,设置密码——别用太复杂的,我当时设了“麦田123”,好记又应景,登录后进入主界面,左侧菜单栏像一排挂在墙上的农具,“创作中心”“灵感库”“我的作品”整整齐齐,新手也能一眼找到要用的工具。

登录成功的瞬间,系统会弹个小窗口问“想创作什么风格的音乐”,直接关掉就行,咱们后面自己选乡村民谣,主界面中间是“新建创作”的大按钮,蓝底白字像块刚洗干净的头巾,看着就想点下去,这一步很简单,跟着直觉走准没错。

进入音乐创作界面

点完“新建创作”,会跳出三个选项:“歌曲生成”“伴奏制作”“歌词创作”,咱们选“歌曲生成”,就像走进了工坊的主车间,接下来是创作工作台,界面设计得像块铺着格子布的桌面,上方是“风格选择”,中间是“参数设置”,下方是“歌词输入框”,每个区域都标着小图标,吉他、音符、文字符号,不用看文字也知道是干啥的。

右上角有个“新手引导”的小问号,点开会有动画演示基本操作,不过我觉得没必要看,这界面干净得像刚扫过的晒谷场,每个按钮都待在该待的地方,你想找“风格”就往上看,想调“节奏”就往中间瞅,比找自家晒在院里的玉米还容易。

选择“乡村民谣”风格

工作台上方的“风格选择”栏里,往左滑几下就能看到“乡村民谣”的图标——一把木吉他靠在干草堆上,旁边还有个小口琴,简直是乡村民谣的身份证,点进去后会展开子风格列表,“传统乡村”“现代乡村”“蓝草乡村”,咱们新手就选“传统乡村”,这风格最原汁原味,就像奶奶做的家常菜,没那么多花样但暖心。

选完风格,界面会自动跳出几个乡村民谣的代表作品片段,Five Hundred Miles》的前奏、《Take Me Home, Country Roads》的副歌,点击就能试听,我当时听了《Country Roads》的片段,木吉他的音色一出来,鸡皮疙瘩都起来了,心里直嘀咕“就它了,这味儿对了”。

配置乡村民谣乐器元素

风格确定后,往下滑到“乐器配置”区,这里像个摆满乐器的杂物间,吉他、班卓琴、口琴、曼陀林、小提琴、贝斯,全是乡村民谣的“老伙计”,每个乐器旁边有个小开关,点开就能勾选,还能拖动滑块调占比,0到100%随便设。

我当时的搭配是:木吉他(主奏,60%)——乡村民谣的灵魂,少了它就像少了麦子里的淀粉,不实在;班卓琴(副奏,20%)——音色清脆,像麦浪上的阳光,点缀几下就有灵气;口琴(间奏,15%)——吹起来带点忧伤又温暖,像村口老人讲故事;最后留5%给轻微的小提琴垫音,藏在背景里,增加点厚度,就像给歌曲穿了件薄毛衣,不冷不热刚好,勾选完点“试听乐器组合”,耳机里立马响起一段即兴伴奏,木吉他弹着分解和弦,班卓琴蹦蹦跳跳地附和,口琴偶尔冒个泡,这感觉,就像站在自家院子里听风穿过麦田的声音。

调整节奏与速度参数

乐器配好了,就该给歌曲“定个心跳”——节奏和速度,乡村民谣大多是“稳重型选手”,节奏选4/4拍准没错,就像人走路时左右脚交替,一步一步踩得扎实,速度(BPM)别太快,80到100之间最合适,我试了85BPM,感觉像老牛拉车有点慢,调到90BPM,刚好是散步的节奏,歌词唱起来不赶趟,情感能慢慢铺开来。

节拍强度选“轻柔”,别用“强劲”,乡村民谣讲究“润物细无声”,太用力反而像在打鼓,不像唱歌,我还勾了“弱起小节”,就是歌曲开头稍微空半拍,像说话前先吸口气,更自然,调整完这些,系统会生成一段节奏示范,嗒嗒嗒的节拍声混着之前的乐器声,就像一群朋友在院子里排练,虽然简单但默契十足。

输入乡村主题歌词框架

节奏定了,该给歌曲“填肉”了——歌词,中间的“歌词输入框”提示“输入主题关键词或故事片段”,乡村民谣的歌词不用华丽,越实在越动人,我当时脑子里过了一遍村里的场景:麦田、老槐树、阿妹、夕阳、老黄牛,就把这几个词输了进去,还加了句“俺家的烟囱冒炊烟”。

输完点“生成歌词”,30秒后系统就吐出四段歌词,每段都带着画面感,主歌第一句是“麦田在村东头晃呀晃,风吹麦浪晃到天上”,副歌是“夕阳染红了阿妹的衣裳,老槐树影把路越拉越长”,看到“阿妹的衣裳”那几个字,我差点笑出声,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在村口等姐姐回家的场景吗?歌词不用全用系统生成的,我把“天上”改成“山梁上”,更接地气,就像给馒头抹了点酱,更香了。

生成并预览初版歌曲

所有设置都弄好,右下角“生成歌曲”的按钮就亮了,黄底黑字像块刚出锅的玉米饼,看着就诱人,点下去后,进度条开始慢慢爬,像蜗牛背着壳赶路,别急,好歌值得等,大概3分钟,页面突然跳出“生成成功”的提示,旁边多了个播放键,像等着被点燃的鞭炮。

戴上耳机点开播放,前奏木吉他分解和弦轻轻响起,接着班卓琴蹦出来几个音符,像麦地里的蚂蚱在跳,主歌人声出来了,是个略带沙哑的男声,唱“麦田在村东头晃呀晃”,尾音微微下沉,带着点乡愁,间奏口琴一吹,调子慢悠悠的,像夕阳下的炊烟在飘,我当时闭着眼听,感觉自己就站在村东头的麦田里,风从耳边过,阿妹在远处挥着手,这感觉,泰裤辣!

细节调整让歌曲更入味

初版虽然不错,但细节还能再打磨,点“进入混音台”,这里像个调音师的工作台,每个乐器的音量、音色、效果器都能调,我先把口琴的音量往上推了5%,刚才间奏有点太“害羞”,现在声音亮了些,像阿妹的笑声更清楚了;人声加了“轻微混响”,选“谷仓”模式,声音一下子有了空间感,像在村里的谷仓里唱歌,回声悠悠的;还把副歌部分的节奏拉慢了0.5拍,让“老槐树影把路越拉越长”这句的情感更足,就像炖肉时多焖了5分钟,更烂乎更入味。

调完后保存再听,乐器之间不打架了,人声和伴奏像一对跳舞的伙伴,你退我进刚刚好,特别是副歌部分,混响让“越拉越长”四个字在耳朵里绕了两圈才走,眼泪差点掉下来,这才是乡村民谣该有的温柔啊。

乡村民谣设置的独家技巧

分享两个让歌曲更地道的小技巧,都是我试了十几次总结出来的,第一个是“乐器隐藏彩蛋”,在“高级设置”里找到“环境音”,勾选“麦田风声”或“篝火噼啪声”,音量调到5%以下,藏在背景里,瞬间有了现场感,我加了麦田风声后,朋友说“听着像真的站在麦地里录的”。

第二个是“歌词接地气大法”,在歌词里加一两个方言词,俺”“咋”“圪梁梁”,别多,一两个就够,我在副歌加了“俺家的老黄牛跟着走”,朋友听了直拍大腿“这味儿太冲了,就是俺们村的歌”,乡村民谣的魂在“真”,越贴近生活,越能打动人。

生成的乡村民谣案例展示

最后给你们看看我用这套设置生成的《麦田晚风》,前奏8小节木吉他分解和弦,和弦走向是经典的G-C-D,乡村民谣的老朋友了;主歌第一段“麦田在村东头晃呀晃,风吹麦浪晃到山梁上,俺家的烟囱冒炊烟,老黄牛在埂上啃草香”,画面感拉满;副歌“夕阳染红了阿妹的衣裳,老槐树影把路越拉越长,晚风牵着俺的手往家走,炊烟里飘着娘的饭香”,每句都带着温度;间奏口琴独奏,调子是《茉莉花》的变奏,接地气又好听;结尾班卓琴轻轻弹了三个音,像老黄牛甩了甩尾巴,慢慢走远了。

这首歌发在家庭群里,我妈听完直接打电话来:“你这唱的不就是咱家老院子吗?啥时候学会写歌了?”我笑着说“都是Sonauto的功劳”,她非让我再给她生成一首《村口老井》,说要当手机铃声,你看,用对设置,AI也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乡村民谣,现在就打开Sonauto,给你的家乡写首歌吧,保证绝绝子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