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SOUNDRAW使用教程指南 教你如何用SOUNDRAW生成摇滚风格音乐

教你如何用SOUNDRAW生成摇滚风格音乐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516 0

SOUNDRAW就像音乐世界里的魔法工厂,能让没有乐理基础的普通人也能造出自己的原创音乐,想做一首带劲的摇滚,却被和弦走向、乐器编排、混音技巧搞得晕头转向?手里没吉他没鼓组,脑子里的旋律只能在洗澡时哼哼?别担心,SOUNDRAW就是你的专属摇滚乐队,不用你会弹一个音符,不用你背一条乐理,跟着这篇教程走,半小时后你就能收获一首能让朋友拍桌喊“绝了”的摇滚小曲,不管你是想给短视频配BGM,还是单纯想过把“摇滚巨星”的瘾,跟着步骤操作,保证你最后导出音乐时,嘴角会忍不住咧到耳根。

SOUNDRAW注册与登录

打开SOUNDRAW官网,右上角的“Sign Up”按钮像个热情的招待员,老远就冲你招手,我当时选了用谷歌账号登录,整个过程快得像按了快进键——点一下账号,授权,搞定,连密码都不用记,简直是懒癌患者的福音,登录成功后,系统会弹出一个小弹窗,像贴心的助理在耳边说:“第一次来?先带你逛逛我的音乐小屋~” 跟着引导点几下,就能大概知道哪里是“风格货架”,哪里是“调音台”,完全不用怕迷路。

如果你没有谷歌账号也没关系,邮箱注册同样简单,输入邮箱地址,设置密码,再点一下验证邮件里的链接,整个流程比泡杯速溶咖啡还快,我试过用QQ邮箱注册,邮件秒到,没有丝毫卡顿,登录后界面会默认停在“Create”页面,这里就是咱们造摇滚的“工作台”,所有好用的工具都在这儿集合呢。

熟悉SOUNDRAW的操作界面

刚登录的界面像个刚收拾好的音乐工作室,清爽又有条理,左边是一长串风格列表,从流行到古典,从爵士到电子,每个风格都像一本书的封面,等着被翻开,中间是“核心控制区”,像乐队的调音台,上面摆着“时长”“情绪”“乐器”这些旋钮,还有一个大大的“Generate”按钮,像舞台中央的聚光灯,时刻准备照亮你的作品,右边则是“历史记录”和“收藏夹”,生成过的音乐都会存在这里,像你的私人音乐图书馆,随时能翻出来回味。

界面顶部还有几个小图标,像一串挂在墙上的钥匙,第一个是“Home”,点一下就能回到首页;第二个是“Create”,也就是咱们现在待的工作台;第三个是“Library”,里面存着你所有生成和收藏的音乐;最后一个是“Account”,能改个人信息、看会员套餐,这些图标设计得简单明了,就算是第一次用,也能一眼猜到它们是干嘛的,完全不用对着说明书研究半天。

锁定摇滚风格与子类型

在左边的风格列表里往下滑,“Rock”那一栏像块吸铁石,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睛,它旁边的小图标是一把电吉他的剪影,琴弦仿佛都在震动,点开“Rock”,子类型列表“唰”地一下弹出来,像打开了摇滚博物馆的展柜——朋克摇滚的躁动、硬摇滚的厚重、另类摇滚的不羁、经典摇滚的复古,每个子类型旁边都蹲着一个小喇叭图标,点一下就能试听风格示例,我当时先点了“朋克摇滚”,耳机里立刻炸开快速的鼓点和尖锐的吉他,像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舞台上蹦跳;又试了“经典摇滚”,前奏一起,瞬间感觉自己穿越到了80年代的演唱会现场。

选风格的时候不用纠结,每个子类型都有自己的“性格”,如果你想要那种“3分钟炸翻全场”的感觉,选“朋克摇滚”准没错,它的BPM普遍偏高,乐器编排也更紧凑;要是喜欢带点忧郁又有点力量的,“另类摇滚”会很合胃口,经常会加入钢琴或合成器的音色;我个人偏爱“硬摇滚”,那种失真吉他的嘶吼和沉稳的贝斯线,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,随时能冲破屏幕,选定后,整个界面的色调都会跟着变,比如选硬摇滚,背景会悄悄蒙上一层深灰色,透着股“不好惹”的酷劲儿。

设置摇滚音乐的核心参数

选好风格,就到了“给摇滚调味”的环节,也就是设置核心参数,先看“Duration”(时长),默认是1分钟,你可以拉滑块调整,从30秒到5分钟不等,我一般设2分钟左右,刚好够一段主歌+副歌的循环,太长了容易听腻,太短了又没尽兴,这个时长像 Goldilocks 尝的那碗粥,不多不少刚刚好,接着是“Mood”(情绪),摇滚的情绪可不少,“Aggressive”(激进)、“Energetic”(充满活力)、“Rebellious”(叛逆)、“Melancholic”(忧郁),每个词后面都像藏着一个故事,我选了“Energetic”和“Rebellious”的组合,想让音乐既有向前冲的劲儿,又带着点“不服管”的野气。

然后是“Instruments”(乐器),这可是摇滚的“血肉”,电吉他必须拉满,分“Rhythm Guitar”(节奏吉他)和“Lead Guitar”(主音吉他),两个都勾上,像给歌曲装了双引擎,一个负责打底,一个负责飙solo,贝斯和架子鼓是“骨架”,贝斯选“Electric Bass”,鼓组选“Rock Drums”,力度调到“Hard”,这样低频才能沉下去,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,踏实又带感,我还偷偷勾了“Synth”(合成器),让背景里多一点迷幻的音效,像给摇滚加了层神秘的滤镜,最后是“Tempo”(速度),摇滚的BPM一般在120-160之间,我设了145,这个速度下鼓点像在踩油门,既不会太快让人喘不过气,也不会太慢显得拖沓。

生成你的第一首摇滚音乐

所有参数调好,那个蓝色的“Generate”按钮像一颗饱满的蓝莓,在界面中间闪闪发光,我深吸一口气点下去,屏幕上立刻跳出“AI正在组建乐队”的提示,进度条慢悠悠地爬着,像在给乐器们“调音”,等待的30秒里,我盯着进度条,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——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?突然,耳机里“咚”的一声底鼓,紧接着电吉他的失真音色炸开,像有人在你耳边点燃了一串鞭炮,又炸又爽,鼓点密集得像雨点打在铁皮屋顶,贝斯线在底下“咕噜咕噜”地游走,主音吉他时不时飙出一段solo,像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狂奔。

我跟着节奏不自觉地晃起了脑袋,手指还在桌子上敲起了鼓点,这段音乐完全没有我担心的“AI塑料感”,反而有种现场排练的粗糙感,每个乐器的声音都很清晰,又能完美地融在一起,像一群默契的乐手在即兴表演,听到副歌部分时,我甚至忍不住哼了起来——“哇,这旋律也太洗脑了吧!” 当时我就知道,这波稳了,泰裤辣!

编辑与调整摇滚片段

生成的音乐默认分4个段落,每个段落都像蛋糕的一层,各有各的味道,我听完整首后,觉得第二段的主音吉他solo有点短,还没听够就没了,像吃到好吃的零食却突然被人抢走,于是我点中第二段,右边弹出“Edit”面板,里面有个“Length”滑块,我把它从8小节拉到16小节,solo瞬间“续命”成功,听得我直呼“过瘾”。

除了调时长,还能换乐器,比如我觉得原来的架子鼓音色有点“软”,不够狠,就在“Drums”选项里换了个“Heavy Rock Drums”,底鼓的声音立刻从“咚咚”变成了“嘭嘭”,像有人拿锤子在敲地板,震得桌子都在颤,贝斯音量也能调,我把它拉高了5db,低频瞬间变得扎实,像给音乐穿了双厚重的战靴,踩在地上“噔噔”响,最神奇的是“Mood Adjust”功能,滑动滑块,音乐情绪会跟着变,从“叛逆”滑到“激昂”,吉他音色会更亮,鼓点会更急,像乐队突然被打了鸡血,整个气场都不一样了。

摇滚风格参数设置小技巧

想让你的摇滚更“有料”,这些小技巧得记好,情绪别只选一个,试试“Energetic + Dark”(充满活力+暗黑),AI会在副歌部分加些低沉的合成器音效,像给火焰加了层烟雾,神秘又带感,乐器方面,双吉他必须安排——节奏吉他选“Distortion”(失真),主音吉他选“Overdrive”(过载),两种音色叠加,像两个吉他手在舞台上互飙,一个负责“砸地基”,一个负责“飞上天”,层次感立刻出来了。

时长和段落分配也有讲究,如果是给短视频配BGM,建议主歌16小节+副歌24小节,副歌部分重复一次,这样高潮来得快,记忆点强,BPM别设太死,比如选140-150之间的浮动值,AI会在段落衔接处微调速度,让音乐像呼吸一样有起伏,不会像机器人走路那么僵硬,还有个隐藏技巧,生成后别急着导出,点“Regenerate”(重新生成)按钮旁边的小箭头,选“Regenerate with same style”,AI会保留风格但换一套旋律,多生成几次,挑最合你耳缘的那个,像在菜市场挑水果,总能找到最甜的那颗。

生成案例展示与分享

上周我用这些步骤生成了一首硬摇滚,时长2分15秒,参数是:风格“Hard Rock”,情绪“Energetic + Rebellious”,乐器“双电吉他+贝斯+Heavy Rock Drums+Synth Pad”,BPM 150,生成后我发给玩乐队的朋友阿哲,他听完秒回:“卧槽,这 riff 够狠啊!哪个地下乐队的demo?鼓手手速可以啊!” 我回他“AI生成的”,对面沉默了半分钟,然后发来一串“???”,接着打电话过来:“现在AI都这么卷了?我练鼓练到腱鞘炎才有的速度,它30秒就搞定了?” 我笑着说“不然你以为为啥叫‘魔法工厂’”,电话那头传来他拍大腿的声音:“不行,我得赶紧去试试,不然以后我们乐队要失业了!”

后来我把这首摇滚剪进了我的滑板视频,发在短视频平台,没想到评论区炸了——“BGM求歌名!太带感了!”“这是哪个乐队的歌?循环一整天了!” 我回复“自己用SOUNDRAW做的”,还有人不信,私信问我“是不是找枪手了”,看着那些点赞和评论,我突然觉得,原来做音乐也可以这么简单,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“摇滚梦”,现在用个AI工具就能实现,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。

导出与分享你的摇滚作品

音乐调整满意后,就可以“打包出厂”了,界面右下角有个“Export”按钮,像个打包好的快递盒,点一下会弹出格式选项——MP3和WAV,MP3体积小适合分享,WAV音质好适合后期处理,我一般选MP3,发微信、发短视频都方便,选好格式,再填个作品名,我的第一首硬摇滚”,然后点“Export”,音乐就开始下载了,速度快得像一阵风,几秒钟就能存到你的电脑或手机里。

导出后还能直接分享到社交媒体,SOUNDRAW支持一键分享到YouTube、TikTok、Instagram,甚至可以生成一个分享链接,发给朋友时不用传文件,直接甩个链接过去,对方点开就能听,我上次把链接甩到大学室友群,群里立刻炸开了锅,有人说“啥时候组乐队带我一个”,有人说“以后我们宿舍BGM就靠你了”,看着大家的反应,我突然觉得,原来音乐不只是用来听的,还是连接朋友的纽带,而SOUNDRAW就是那个递纽带的“小助手”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