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MEStudio生成爵士乐风格音乐的设置流程
想自己动手做一首慵懒又带点即兴感的爵士乐吗?TMEStudio这款音乐创作工具就像一个藏在电脑里的音乐魔法盒,不管你是不是科班出身,只要跟着这篇流程一步步操作,就能让音符像咖啡豆一样,在你的调配下变成一杯醇厚的爵士"咖啡",很多朋友说爵士乐创作门槛高,和弦复杂节奏难抓,但用对工具就像用傻瓜相机拍大片,今天咱们就把这个"魔法盒"的使用说明书拆解开来,让你轻松拿捏爵士乐的创作密码。
下载安装TMEStudio
第一步得把这个"音乐魔法盒"请进电脑,我当时是在TMEStudio官网找到的下载入口,首页就有个醒目的"立即下载"按钮,像块刚出炉的面包一样诱人,点进去后会让你选系统版本,Windows和Mac都有,我用的是Windows,选了64位安装包,下载速度还挺快,一杯奶茶没喝完安装包就躺在文件夹里了,双击安装包后,跟着向导走,记得勾选"创建桌面快捷方式",不然装好后找图标像在衣柜里找袜子,我当时没注意,装好后在开始菜单翻了半天才找到,后来赶紧手动拖了个图标到桌面,现在双击就能打开,方便得很。
安装过程中会弹出一些权限请求,直接点"允许"就行,就像快递员送货上门得让他进小区大门,最后点击"完成",桌面那个蓝白相间的图标就亮起来了,像个迷你的音乐控制台,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点开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宝贝。
注册登录账号
打开软件后,第一道门是注册登录,别担心,这个过程比点外卖填地址还简单,界面中央有"注册"和"登录"两个按钮,我是新用户,自然点"注册",用手机号注册最方便,输入号码后点击"获取验证码",几秒钟短信就来了,像朋友发来的暗号,填完验证码,设置个密码,最好是自己容易记的,比如生日加喜欢的乐器名,我设的是"123456piano",简单又好记。
登录进去后,系统会弹个小窗口让完善个人信息,比如昵称和音乐偏好,我随便填了个"爵士小白",偏好选了"爵士乐"和"流行乐",想着以后可能还想混搭着玩,其实不填也能进创作界面,就像去咖啡店不办会员也能点单,但完善信息后系统会推荐一些新手教程,虽然我没看,但说不定对纯小白有帮助。
进入音乐创作界面
登录成功后,首页像个音乐超市,左边是"发现",右边是"我的作品",中间大大的"开始创作"按钮像在朝我招手,我直接点了它,就像推开了录音室的门,眼前瞬间展开一个专业又不乱的界面,顶部是菜单栏,有文件、编辑、视图这些常规选项;左边是功能区,像个工具架,摆着风格库、乐器库、参数面板;中间是主编辑区,像块空白的乐谱纸,等着音符来跳舞;右边是预览窗口,能实时听到调整后的效果。
第一次进来可能会有点懵,就像第一次进健身房看着满屋子器械,但别慌,咱们今天只需要用到几个核心功能,我当时盯着界面看了半分钟,找到了一个"新手引导"的小问号图标,点了一下弹出个互动教程,教你怎么切换面板、调整窗口大小,跟着点了两下就熟悉了,感觉自己像个刚学会用筷子的小孩,虽然慢但能上手了。
选择爵士乐风格
创作爵士乐,选对风格就像做咖啡选对咖啡豆,基础错了后面再调也难出味,在左边功能区找到"风格库",点开后像打开了一本音乐字典,里面分了流行、摇滚、古典、爵士等大类,我直接点"爵士",下面立刻展开一串子风格,传统爵士、融合爵士、冷爵士、波萨诺瓦……每个子风格旁边还有个小喇叭图标,点一下就能试听示例,像在超市试吃零食。
我挨个听了一遍,传统爵士太复古,冷爵士又有点太安静,最后停在了"融合爵士"上——它既有传统爵士的摇摆感,又加了点现代电子音色,像在经典蛋糕上抹了层奶油,点击这个子风格,中间编辑区的背景色都变了,变成了深蓝色,像夜晚的爵士俱乐部,氛围感一下子就上来了,选好风格后,系统会自动加载对应的基础模板,省去了从零开始搭框架的麻烦。
设置音乐基础参数
选好风格,接下来要给音乐定"骨架",也就是基础参数,在风格库下方有个"基础参数"面板,像医生给病人量血压,得先知道基本情况,第一个是速度(BPM),爵士乐的BPM一般在60到120之间,太慢像蜗牛爬,太快又失去慵懒感,我参考示例设了90,试了试播放,感觉像散步时的步频,不慌不忙刚好。
然后是调性,就像给音乐选个"肤色",不同调性感觉完全不同,爵士乐常用降B大调、F大调、Eb大调,我选了F大调,听起来暖暖的,像冬日里的阳光,旁边还有拍号,爵士乐最常见4/4拍,我没改,就用默认的,时长我设了3分钟,刚好够一段完整的主歌+副歌+间奏,太长怕听众走神,太短又没尽兴,这个长度像一部短片,刚好讲完一个小故事。
输完这些参数,我点了下"应用",编辑区突然跳出一条时间轴,像跑道一样划分了小节,每个小节里还标着拍子,这下音乐的"骨架"就立起来了,接下来就该给它添"肉"了。
配置乐器与声部
爵士乐的灵魂在乐器搭配,就像乐队演出得有吉他手、鼓手、贝斯手各司其职,在"基础参数"旁边是"乐器库",点开后像走进了乐器店,钢琴、贝斯、鼓、萨克斯、小号、吉他……各种爵士常用乐器应有尽有,每个乐器图标下面还有说明,爵士钢琴(亮音)""行走贝斯""摇摆鼓组",新手也能看懂。
我先选了"爵士钢琴",它负责和声铺垫,像蛋糕的底层蛋糕胚;然后是"行走贝斯",低音线就靠它,像蛋糕的奶油夹层,把整个曲子撑起来;接着是"摇摆鼓组",节奏的灵魂,军鼓和踩镲的"唰唰"声能让人不自觉晃腿;最后加了"萨克斯(中音)"和"小号",负责主旋律和即兴段落,像蛋糕上的水果和糖霜,让曲子更有亮点,选的时候要注意别贪多,我一开始加了8种乐器,结果听起来像菜市场一样乱,后来删掉几个,留了这5种,瞬间清爽多了。
选好乐器后,每个乐器会在时间轴上占一个轨道,像排队站好的士兵,我还能拖动轨道调整顺序,把萨克斯轨道挪到最上面,方便后面编辑旋律,点击乐器轨道上的小喇叭,还能单独调整音量,我把萨克斯音量调大了点,让它当"主角",钢琴和贝斯稍微弱一点,当"配角",这样分工明确,音乐听起来更有层次。
生成爵士乐初稿
参数和乐器都搞定后,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"变魔术"环节——生成音乐,在编辑区右上角有个橙色的"生成"按钮,像个发射键,我深吸一口气点了下去,屏幕中间立刻出现一个旋转的进度条,旁边写着"正在烹饪你的爵士乐...",这个提示语还挺俏皮,让等待的时间没那么枯燥。
大概10秒钟,进度条跑完,突然"叮"一声,像烤箱提示面包烤好了,编辑区的时间轴上瞬间填满了密密麻麻的音符,像撒了一把彩色的豆子,系统自动开始播放,钢琴先弹出几个和弦,贝斯"咚咚咚"地跟进来,接着鼓声"唰唰"响起,最后萨克斯吹出一段慵懒的旋律,整个过程像一场即兴的乐队jam,虽然简单,但爵士那股"味儿"已经出来了,我当时听得直点头,这波操作简直是"科技与狠活",谁能想到几分钟就能生成一首像模像样的爵士乐呢?
不过初稿肯定有不足,比如鼓组的镲片声有点吵,贝斯的音符偶尔没跟上拍子,萨克斯的旋律有几句太平淡,但没关系,这只是"毛坯房",接下来咱们还要"精装修"。
编辑调整音乐细节
生成初稿后,就该当"音乐裁缝"了,哪里不合适就剪剪改改,双击时间轴上的音符块,会弹出"音符编辑"窗口,像打开了缝纫机,能调整音符的音高、时长、力度,比如贝斯有个小节的音符听起来很别扭,我把那个低音C改成了D,瞬间顺畅多了;鼓组的踩镲声太响,我在"鼓组参数"里把"镲片音量"调低10%,"唰唰"声变得柔和,像轻轻拂过的风。
中间那段间奏,我觉得有点空,就选中萨克斯轨道,在"旋律编辑"里点了"即兴生成",系统自动在间奏部分加了一段萨克斯的即兴旋律,音符上蹿下跳,像小鸟在枝头唱歌,一下子让曲子活了起来,钢琴部分我也做了点改动,把原来的柱式和弦改成了分解和弦,"叮叮咚咚"的像雨滴落在湖面,更有爵士的慵懒感。
调整的时候要边改边听,我戴着耳机反复播放了5遍,每次改一点就暂停对比,像给衣服改尺寸,得穿上试试才知道合不合身,改到第三遍时,我突然发现萨克斯有个高音有点刺耳,赶紧把音高降了半个音,这下舒服多了,整个编辑过程花了20分钟,虽然有点费时间,但看到曲子一点点变好,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慢慢开放,成就感满满。
导出与保存作品
改到满意后,就该把这首"爵士乐宝宝"抱回家了——导出保存,在菜单栏点"文件",下拉菜单里有"导出"选项,像给宝宝打包穿衣服,导出格式有MP3、WAV、FLAC,MP3体积小方便分享,WAV音质好适合存档,我选了MP3,还勾选了"320kbps高音质",虽然文件大一点,但听起来更清晰。
接着选保存路径,我专门在桌面建了个"我的爵士乐"文件夹,就像给宝宝准备了个小房间,文件名我起得很随意,"F大调融合爵士-初稿",方便以后回顾,点"确定"后,进度条又开始跑,比生成时慢一点,大概20秒,毕竟是"精装修"后的成品,得仔细打包。
导出完成后,系统弹出"导出成功"的提示,我立刻打开文件夹找到那个MP3文件,双击用播放器打开,熟悉的旋律响起来,钢琴的和弦、贝斯的行走、鼓组的摇摆、萨克斯的即兴……比初稿好听了不止一个档次,连我家猫都从沙发上站起来,走到音箱旁边歪着头听,仿佛在说"这曲子不错啊"。
爵士乐参数设置技巧
摸索了几次后,我总结出几个让爵士乐更好听的小技巧,像做菜时的"独家秘方",现在分享给大家,首先是速度(BPM),别贪快,60-90之间最有爵士的"摇摆感",我试过120BPM,结果像赶着上班一样,完全没了慵懒劲儿;其次是调性,新手优先选F大调、降B大调,这两个调性在爵士乐里像"百搭色",配什么乐器都和谐;然后是乐器搭配,"钢琴+贝斯+鼓"是铁三角,在此基础上加1-2种旋律乐器就行,多了反而乱;最后是记得开"即兴模式",在生成前勾选"允许乐器即兴",系统会随机加一些装饰音和变奏,让曲子像现场演出一样有惊喜感。
还有个小细节,生成前可以在"高级设置"里调"即兴概率",我一般设60%,即兴太多会乱,太少又死板,这个比例刚刚好,上次我把即兴概率调到90%,结果萨克斯吹得像跑调,差点把我送走,后来调到60%,就舒服多了,这些技巧都是我踩过坑总结的,大家照着做,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实际生成案例展示
最后给大家看个我上周生成的案例,风格是"冷爵士",速度75BPM,调性Eb大调,乐器用了钢琴(暗音)、低音提琴、刷镲鼓组、单簧管,生成后我没怎么改,就调了下调性和单簧管的音量,这首曲子特别安静,钢琴的和弦轻轻落下,像雪花飘在地上,单簧管的旋律慢悠悠的,像一个人在深夜咖啡馆里发呆,听完心里暖暖的,我把它分享到朋友圈,有个学音乐的朋友评论"这和弦走向有点Miles Davis的味道啊",虽然我听不懂啥是"Miles Davis",但被夸了还是很开心。
还有个"传统爵士"案例,速度100BPM,F大调,乐器是钢琴、电贝斯、爵士鼓、小号、长号,这首节奏比较明快,小号和长号的合奏像两个人在对话,鼓组的切分节奏让曲子很有活力,我奶奶听了都跟着拍手打拍子,说"这音乐听着就想跳舞",现在我手机里存了5首用TMEStudio做的爵士乐,跑步时听、工作时听、睡前也听,谁懂啊,自己做的音乐,怎么听都不腻。
其实用TMEStudio生成爵士乐真没那么难,就像拼乐高,跟着步骤把零件(参数、乐器)拼起来,再稍微调整一下,就能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,不管你是想做给自己听,还是分享给朋友,甚至发在短视频平台当BGM,这个流程都能帮你搞定,现在打开TMEStudio,动手试试吧,说不定下一首让大家"耳朵怀孕"的爵士乐,就出自你手呢!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