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MEStudio生成流行音乐的设置步骤教程
TMEStudio就像藏在手机里的音乐魔法盒,轻轻一点就能把你脑海里的旋律碎片变成完整的流行歌曲,不少朋友想尝试创作,却总在各种设置界面打转——风格选不对、参数调不好,生成的音乐要么像跑调的儿歌,要么像杂乱的噪音,别慌,今天我就带你一步步解锁TMEStudio的流行音乐生成设置,跟着这些步骤走,你也能让AI帮你“生”出一首朋友圈点赞破百的流行曲,让你的音乐梦想从“想想而已”变成“真能行”。
TMEStudio账号准备
第一次打开TMEStudio时,我还以为要填一堆复杂的资料,结果发现它比点外卖还简单,打开APP后,直接用手机号注册,输入验证码,跟着提示勾选“同意用户协议”,不到1分钟就搞定了,登录后首页像个热闹的音乐集市,左边是你的“音乐作品集”,中间躺着各种现成的音乐模板,右边还有“热门AI作品榜”,看着别人用AI做的歌都有好几万播放,我瞬间来了劲儿——下一个上榜的说不定就是我呢。
这里有个小细节,登录后记得去“个人中心”完善一下资料,虽然不填也能用,但填了昵称和头像后,生成的作品会显示你的名字,发出去才更有“音乐人”的仪式感嘛,我当时随手填了个“音乐小菜鸟”,结果生成第一首歌时,朋友看到作者名直接笑喷:“菜鸟都这么卷了?”
新建音乐项目
账号准备好后,就得给你的音乐安个“家”了,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有个蓝色的“+新建项目”按钮,像块刚出炉的蓝莓蛋糕一样诱人,我毫不犹豫点了下去,接着会弹出三个选项:“AI生成音乐”“原创编曲”“翻唱改编”,咱们要做流行音乐,当然选“AI生成音乐”——这就像直接让大厨帮你掌勺,省得自己手忙脚乱。
点进去后要给项目起个名字,我当时想写一首关于夏天的歌,就输了“夏日海风”,下面还有个“项目描述”框,这里可以简单写点你的想法,想做一首轻快、有海浪声的流行歌”,虽然不是必填项,但我试过填和不填的区别——填了描述后,AI好像更懂我的心思,生成的音乐和我想的画面贴合度高了不少,确认后点击“创建”,一个专属的音乐项目就诞生啦,接下来所有的设置都会保存在这里,不用担心做到一半找不到。
流行风格细分选择
进入项目后,第一步就是选“音乐风格”,TMEStudio把流行音乐分成了好几种“小口味”,就像奶茶店的“三分糖”“五分糖”,每种都有自己的特色,我第一次没细看,直接选了最上面的“流行”,结果生成的歌平平无奇,朋友说像“超市背景音乐”,后来才发现里面藏着“现代流行”“流行电子”“流行摇滚”“抒情流行”这些细分选项,每个选项旁边还有小图标提示——“流行电子”配着闪电符号,“流行摇滚”画着电吉他,一目了然。
我选“流行电子”的时候,AI会自动匹配合成器、电子鼓这些元素,生成的前奏带着“咚咚咚”的节奏,像踩着节拍在蹦迪;换成“抒情流行”,钢琴和木吉他就成了主角,旋律一下子温柔起来,适合写伤感的歌词,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歌词主题选,比如写暗恋的小心思选“抒情流行”,写毕业旅行的快乐就选“现代流行”,选对风格,音乐就成功了一半,这可不是我瞎说,上次我用“流行摇滚”做了首关于追梦的歌,副歌的电吉他一响,我自己都跟着抖腿。
曲式结构自定义
选好风格后,就得给音乐搭个“骨架”了——这就是“曲式结构”,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盖房子,先规划好哪里是客厅(副歌)、哪里是卧室(主歌)、哪里是阳台(桥段),TMEStudio默认的结构是“主歌1-副歌-主歌2-副歌-桥段-副歌”,这是流行音乐最常用的“黄金结构”,就像经典款奶茶永远不会出错,但如果你想玩点新花样,也能自己调整,比如把“桥段”放到主歌前面,或者重复两次副歌,让洗脑的旋律多响几遍。
每个段落后面还有“小节数”可以调,主歌一般16小节,副歌8小节,桥段4小节,我试过把副歌调成12小节,结果发现太长了,听众容易听累,还是老老实实按默认的来,调整的时候,界面会显示一个时间轴,每个段落像彩色的积木块拼在一起,拖一拖就能改变顺序,特别直观,我上次把“副歌”拖到最前面,生成后开头就高潮,朋友说“一上来就炸场,有点东西啊”。
核心参数调节
如果说风格和结构是音乐的“样子”,那参数调节就是它的“脾气”,TMEStudio的参数面板里有三个“主角”:速度(BPM)、调性、乐器搭配,速度就像音乐的“心跳”,流行音乐大多在90-120BPM之间,90BPM像散步,120BPM像小跑,我写“夏日海风”时选了100BPM,不快不慢,正好能让人想起海边散步的悠闲节奏;后来试了120BPM,音乐一下子“跑”了起来,像在沙滩上追浪花,各有各的味道。
调性就像给音乐“上色”,C大调明亮,D小调忧伤,F大调温暖,如果你不懂乐理也没关系,界面会提示“新手推荐C大调”,跟着选准没错,乐器搭配就更有意思了,像在点外卖时勾选配菜——主唱、吉他、贝斯、鼓、键盘,想加什么就勾什么,我第一次贪心,把所有乐器都勾了,结果生成的音乐像菜市场一样吵,后来只留了“主唱+吉他+鼓”,清爽多了,这里有个小技巧:选“流行电子”时多勾“合成器”,选“流行摇滚”时勾上“电吉他”,AI会根据你的选择偷偷“加料”,让音乐更对味。
歌词与旋律提示输入
参数调好后,就该给AI“喂灵感”了——输入歌词或旋律提示,如果你已经写好了歌词,直接复制粘贴到“歌词框”里,AI会根据歌词的字数和押韵自动匹配旋律,就像给文字穿上“音乐外套”,我上次把“夏天的风/吹过头发/你笑着说/要去远方”填进去,生成的主歌旋律和歌词的节奏完全对上,连“远方”两个字都带着上扬的调子,像真的在眺望远方一样。
要是还没写歌词也别急,在“旋律提示”框里写点关键词就行,阳光、沙滩、汽水、欢笑”,AI会根据这些词创作歌词,我试过写“加班、咖啡、黑眼圈”,结果生成的歌充满了“打工人”的辛酸,副歌唱着“键盘敲到凌晨三点半/咖啡凉了还没喝完”,听得我同事直呼“这不就是我的日常吗”,这里要注意,提示词越具体越好,别写“开心”这种笼统的词,写“吃到冰淇淋的开心”,AI才能get到你的点。
音乐生成与预览
所有设置都搞定后,就到了最激动的时刻——生成音乐!点击界面底部的“生成音乐”按钮,AI会开始“工作”,进度条像蜗牛一样慢慢爬,一般需要1-3分钟,我第一次等的时候手心都出汗了,生怕生成一首“噪音”,结果进度条走完的瞬间,耳机里响起了我选的“流行电子”前奏,合成器的声音像海浪一样涌过来,紧接着是主歌的旋律,那一刻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——这也太好听了吧!
预览的时候要重点听副歌,流行音乐的“灵魂”就在副歌,看看是不是够抓耳,能不能让人听一遍就记住,我有次生成后觉得副歌太平淡,返回去把“乐器搭配”里的“主唱”音量调大,再把“旋律提示”改成“副歌要高亢”,重新生成后,副歌一出来直接“炸场”,连邻居都来敲门问“你放的什么歌,挺带劲啊”,如果预览时发现某段不好听,别犹豫,返回去调整对应的设置,多试几次总能找到“完美版本”。
细节编辑与导出
预览满意后,就可以给音乐“修修边幅”了——细节编辑,TMEStudio的编辑界面像个“音乐调色盘”,你可以单独调整每段的音量,比如把副歌音量调大20%,让它更突出;也能替换不喜欢的乐器,比如把“钢琴”换成“古筝”,给流行歌加点“国风”元素,我上次把主歌的“木吉他”换成“尤克里里”,音乐一下子变得更轻快,像有小珠子在蹦跳,朋友说“听着就想跟着晃脑袋”。
编辑完后点击“导出”,选择“MP3格式”,音乐就会保存到你的手机里,导出的时候记得勾选“高清音质”,虽然文件大一点,但听起来更清晰,细节都不会丢,我把“夏日海风”导出后,立刻发到了朋友圈,配文“AI帮忙做的歌,求夸”,结果评论区炸了,有人问“你什么时候学的编曲”,有人说“这旋律我已经会哼了”,还有朋友直接私信要链接,说要设成手机铃声,看着那些点赞和评论,我突然觉得,原来创作流行音乐并没有那么难,只要找对方法,普通人也能当“音乐魔法师”。
现在回头看,TMEStudio的设置步骤就像串珠子,一步一步把“风格、结构、参数、歌词”这些珠子串起来,最后就能得到一条闪闪发光的“音乐项链”,别再羡慕别人的歌火遍全网,打开TMEStudio,跟着这些步骤走,下一首“爆款”可能就出自你手——毕竟,连AI都这么努力帮你,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试试呢?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