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xt to Speech.im批量为歌词写作曲的设置流程详解
Text to Speech.im是一款集语音合成与音乐创作于一体的在线工具,它就像一个藏在屏幕后的音乐魔法师,能把文字变成有旋律的歌,很多朋友手里攒着一堆歌词,想给每首都配上曲子,却总被逐个作曲的繁琐步骤劝退——不是参数调半天,就是风格不统一,忙活一天也出不了几首像样的作品,别担心,今天我就把自己摸索出的批量为歌词写作曲的设置流程拆解清楚,跟着这些步骤走,你也能让歌词批量“唱歌”,效率直接拉满,整个过程就像搭乐高积木,把零件按顺序拼好,一首首原创小曲就乖乖排着队出来了,简直是歌词创作者的福音。
Text to Speech.im账号准备
用工具前得先和它“打个招呼”,也就是注册登录,打开Text to Speech.im官网,首页右上角就有“注册”按钮,点进去后用邮箱或者手机号都能注册,我当时选的邮箱,填完信息点“获取验证码”,不到10秒邮件就来了,输入验证码设置密码,账号就算“落户”成功,登录后别急着点别的,先花1分钟逛逛界面,顶部导航栏有“语音合成”“音乐创作”“我的作品”几个板块,咱们要找的“批量作曲”藏在“音乐创作”的下拉菜单里,第一次用的时候我在首页找了半天,后来才发现它就像躲猫猫的小孩,藏得不算深但得细心看。
登录后最好先完善一下个人信息,尤其是实名认证——虽然非必填,但认证后能解锁更高的批量处理额度,我当时没认证只能一次处理5首歌词,认证完直接提到20首,想批量操作更尽兴的朋友,这步建议提前搞定,账号准备好就像给音乐创作办了张“通行证”,接下来就能正式开工了。
新建批量作曲任务
账号准备就绪后,点击“音乐创作”下拉菜单里的“批量作曲”,页面会跳转到任务创建界面,这里就像一张空白的音乐画布,等着你下笔,顶部有个醒目的“新建任务”按钮,蓝色的,点下去会弹出一个任务设置框,第一栏是“任务名称”,建议起个好记的名字,2024年春季歌词作曲集”,以后找起来一目了然,我第一次随便填了“任务1”,结果后来作品多了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,返工重命名的时候别提多后悔了。
任务名称下面是“任务描述”,选填项,但我建议简单写两句,给民谣风格歌词配轻快旋律”,系统会根据描述微调推荐参数,亲测写了描述的任务,生成的旋律和预期风格匹配度更高,填完这些,点击“创建任务”,页面会刷新出一个任务控制台,里面有“待处理歌词”“已完成作品”“参数模板”三个标签页,这就是咱们批量作曲的“作战指挥中心”,接下来的操作都围绕这里展开。
导入歌词文件
任务创建好,就得把“主角”——歌词请进来了,在任务控制台的“待处理歌词”标签页下方,有个“导入歌词”按钮,点击后会弹出文件选择框,系统支持txt、docx、csv三种格式,我试过用带格式的docx导入,结果歌词里的加粗、斜体标记全被识别成了文字,生成的旋律跟着跑偏,后来换成纯文本txt格式,世界瞬间清净了,如果你用的是手机备忘录写的歌词,复制粘贴到txt里保存就行,操作不难。
导入的时候可以单次选多个文件,也可以直接把整个文件夹拖进去,系统会自动识别里面的歌词文件,我有次导入了10首歌词,其中一首因为每行写了两句歌词,系统直接标红提示“格式错误”,后来才发现保持歌词每行一句,并且不要有空行,系统才能准确识别每句的停顿和节奏,导入完成后,控制台会显示歌词列表,每首歌词后面有“编辑”“删除”按钮,检查一下有没有导入错的,确认无误就可以点“下一步”,把歌词“送”到作曲环节了。
设置作曲核心参数
歌词就位后,就到了给音乐“定调子”的关键一步——设置作曲参数,这一步就像给画家调颜料,参数不同,出来的“音乐画”风格天差地别,首先是“音乐风格”选择,下拉菜单里有流行、民谣、电子、摇滚等十几种风格,我个人喜欢先给所有歌词统一选一个基础风格,比如这次选“流行”,后面再针对个别歌词微调,选风格的时候可以听一下右侧的“风格示例”,就是一段10秒的小样,能帮你快速找到感觉。
风格下面是“速度设置”,也就是BPM值,范围从60到180,慢歌选60-90,中速歌90-120,快歌120-180,我给一首关于夏天的歌词设了140BPM,出来的旋律像踩着滑板车往前冲,阳光感十足;给一首怀旧歌词设了75BPM,节奏慢下来,瞬间有了岁月沉淀的味道,再往下是“乐器组合”,分“基础乐器”和“进阶乐器”,基础里有钢琴、吉他、贝斯,进阶里有弦乐、鼓点、合成器,新手建议先从“基础三件套”开始,钢琴负责旋律,吉他铺和声,贝斯打底,出来的效果稳当不出错,我试过一开始就堆了五六种乐器,结果旋律乱成一锅粥,删了半天乐器才清爽。
参数最下面是“旋律多样性”,分低、中、高三个等级,如果你的歌词是系列作品,想保持统一风格就选“低”;如果每首歌词讲的故事不一样,选“高”能让旋律各有特色,我给一组主题相似的歌词选了“中”,既有家族感又不会千篇一律,这波操作稳了。
批量生成选项配置
核心参数调好,就该给批量生成“定规矩”了,在参数设置页面底部,有个“批量生成选项”折叠框,展开后能看到三个关键开关,第一个是“自动匹配和弦”,强烈建议打开!系统会根据歌词的情感和字数自动配和弦,比手动一个个调省太多事,我第一次没开,对着和弦表调了半小时,结果配出来还没系统自动生成的好听,简直是懒人狂喜。
第二个是“生成数量”,可以选“每首1个版本”或“每首3个版本”,后者会生成快、中、慢三种速度的旋律,方便对比选择,我一般选3个版本,有时候慢版反而比原版更有感觉,第三个是“错误跳过”,开启后如果某首歌词格式有问题,系统会跳过它继续处理其他歌词,不会因为一首出错导致整个任务卡住,上次我导入的歌词里混进了一个空文件,多亏开了这个功能,其他9首顺利生成,没耽误事。
配置完这些,点击“保存参数模板”,把当前的设置存成模板,下次再批量作曲就能直接调用,不用重复调参数,我存了“流行轻快”“民谣抒情”“电子动感”三个模板,现在处理不同风格的歌词,一秒切换参数,效率杠杠的。
预览与细节调整
参数和批量选项都搞定后,点击“开始批量生成”,系统会显示进度条,一首歌词大概生成10秒左右,20首歌也就3分钟,生成完成后,在“已完成作品”标签页就能看到所有旋律了,每首作品后面有“播放”“编辑”“删除”按钮,先别急着导出,挨个播放预览一遍,播放的时候注意听旋律和歌词的匹配度,有没有哪个字被旋律“吞”了,或者哪里节奏卡壳。
我上次生成的一首歌词里有句“晚风轻轻吹过窗台”,系统把“窗台”两个字的音压得太低,听不清,点击“编辑”进入单个作品调整界面,找到“旋律编辑”板块,里面有个“歌词旋律对应表”,每行歌词后面跟着音高条,拖动音高条就能调整单个字的音调,我把“窗台”的音高往上拉了两个音阶,再播放,瞬间清晰多了,还有首歌的前奏太长,在“结构调整”里把“前奏时长”从8拍改成4拍,紧凑了不少。
如果某首歌的整体风格没问题,就差那么点感觉,可以用“风格微调”功能,里面有“更抒情”“更动感”“更欢快”三个滑块,拖动滑块就能实时改变旋律的情感倾向,我给一首有点平淡的歌词拉了“更欢快”滑块,旋律立马像被注入了阳光,听着就想跟着晃脑袋。
导出与保存作品
预览调整满意后,就到了最后一步——导出作品,在“已完成作品”标签页,勾选要导出的歌曲,点击“批量导出”,选择导出格式,支持mp3、wav、midi三种,mp3适合手机播放和分享,wav音质更好适合后期制作,midi可以导入编曲软件进一步加工,我一般导出mp3和midi,前者发朋友圈分享,后者留着以后想编曲时用。
导出的时候可以勾选“按任务分类保存”,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以任务名称命名的文件夹,把所有导出文件放进去,不会乱糟糟堆在下载文件夹里,导出完成后,别忘了在“我的作品”里把这些歌曲“收藏”起来,万一不小心删了本地文件,还能在云端找回,我之前就手滑删过导出的歌曲,还好云端有备份,虚惊一场。
到这里,Text to Speech.im批量为歌词写作曲的设置流程就走完了,从账号准备到导出保存,每一步都像给歌词铺就一条通往旋律的小路,跟着走下来,原本需要几小时的作曲工作,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,试试用这个流程处理你的歌词吧,相信我,当听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一段段旋律时,那种成就感,就像看着亲手种下的种子开出了花。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