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你如何用团象学术鉴别文章,操作使用教程
团象学术是一款专为学术写作打造的文章鉴别工具,就像学术圈的“火眼金睛”,能帮你快速识别文章中的相似片段、引用不规范、数据异常等问题,写学术文章时,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烦恼:辛辛苦苦写完的论文,查重率却居高不下;引用了文献却没标清楚出处,担心踩上学术不端的红线;甚至不小心参考了“伪原创”内容,影响研究可信度,别担心,今天这份超详细的团象学术操作教程,带你一步步搞定文章鉴别,让你的学术成果既规范又安心,再也不用为这些问题焦头烂额啦!
团象学术注册与登录
想用团象学术,第一步当然是注册账号啦,打开团象学术官网,右上角“注册”按钮特别醒目,点进去后选择“个人用户”,输入常用邮箱和密码,再验证一下手机号,整个过程就像给新手机装APP一样简单,我当时顺手勾选了“接收学术资讯”,后来发现推送的都是干货,还挺有用的。注册账号时要注意,密码最好包含字母和数字,安全性更高,毕竟学术成果可不能马虎,注册完成后登录,首页立马跳出“欢迎使用”的弹窗,关掉弹窗就能看到清晰的功能区,左边是菜单栏,中间是常用功能入口,找起来一点不费劲,我第一次登录时,系统还送了3次免费鉴别额度,简直是新手福利,直接就能上手体验。
进入文章鉴别功能界面
登录后我扫了一眼首页,“文章鉴别”四个大字配着放大镜图标,就像在说“快来用我”,想都没想就点了进去,也可以从左边菜单栏的“工具中心”找到“文章鉴别”,两种方式都很方便,点进去后,界面特别清爽,没有多余的广告,中间是上传区域,上面是功能介绍,下面是历史记录,布局合理,新手看了也不会晕,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功能介绍,里面写着“支持中英文文献鉴别,覆盖8亿+学术资源库”,心里顿时踏实不少,毕竟资源库越全,鉴别结果才越可靠,历史记录区域能看到之前鉴别过的文章,点击就能重新查看报告,不用每次都重新上传,这个细节特别贴心。
上传需要鉴别的文章
接下来就是上传文章了,团象学术支持Word、PDF、TXT三种格式,我平时写论文用Word,直接找到保存的文档,拖到中间的“点击或拖拽上传”区域,松手的瞬间,进度条就开始跑了,第一次上传时我还担心文件太大(我的论文有30页),结果系统提示“支持最大50MB文件”,完全够用,上传完成后,文件名会显示在上传框下方,还能看到文件大小和格式,确认无误就可以下一步了,我试过同时上传两个不同格式的文件,系统也能分开处理,不会弄混,这点比有些工具强多了——之前用某软件传混了文件,差点把初稿和修改稿弄反,还好及时发现。
设置鉴别参数与范围
上传完文章,就得设置鉴别参数了,这一步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,先说“查重阈值”,默认是15%,但学校要求10%以内,我就手动调到了10%,系统还贴心地提示“阈值越低,鉴别越严格”,然后是“比对库选择”,这里可以勾选“中国知网”“万方数据”“维普网”“国际期刊库”等,我建议全选,毕竟多一个库比对,结果就多一分可靠,上次帮同学鉴别时,他只勾了知网,结果漏了一篇万方独有的文献,差点出问题。“引用规范检查”一定要勾上,之前我同学就是因为引用格式不对被退稿,这个功能能直接标出引用不规范的地方,太实用了,最后填一下作者姓名和单位,方便系统排除自己已发表的文献,避免误判,设置完这些,点击“下一步”,感觉自己像个严谨的学术侦探,把所有线索都准备好了。
启动鉴别与等待结果
参数设置好,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——“开始鉴别”,界面底部“开始鉴别”按钮是蓝色的,特别显眼,点下去后按钮变成“鉴别中”,旁边跳出一个小动画,像个小齿轮在转,看着还挺解压,我本来以为要等十几分钟,结果系统显示“预计2-5分钟”,果然没骗人,我刚刷了两条朋友圈,“鉴别完成”的提示音就响了,比点外卖还快,对了,就算关掉页面也没关系,系统会在后台继续运行,完成后会发邮件通知,这点特别人性化,不用一直盯着屏幕,我上次鉴别时中途接了个电话,回来发现邮件已经躺在收件箱里,点进去直接跳转报告页面,无缝衔接。
解读鉴别报告内容
鉴别完成后,报告立马展现在眼前,内容比我想象中详细多了,最上面是“总体概览”,显示查重率、原创性评分和引用合规率,我那篇初稿查重率28%,原创性评分“待优化”,引用合规率85%,一眼就知道问题在哪,中间是“相似片段对比”,用红色、黄色、绿色标出不同相似度的段落,点进去能看到对比来源,连相似句子在哪个文献的哪一页都标出来了,就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用红笔圈出错误一样直观,最下面是“引用问题分析”,列出了“未标注引用”“格式错误”的地方,还附带正确格式示例,照着改就行,我之前一直搞不清“[J]”和“[M]”的区别,报告里直接给出“期刊文章用[J],专著用[M]”,现在总算记牢了。
根据报告修改与优化文章
拿到报告后,修改就有方向了,红色高相似片段,我试着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,把长句拆成短句,再替换几个同义词,改完一段再用“片段重查”功能测一下,相似度直接从80%降到20%,成就感满满。引用问题里有3处“格式错误”,报告里给的示例是“作者. 文章标题[J]. 期刊名, 年份, 卷(期):页码.”,我照着把“[J]”漏标的补上,页码写错的改对,再查一次引用合规率就到100%了,最惊喜的是原创性评分,从“待优化”一路涨到“优秀”,那一刻真的想喊“芜湖,起飞!”,感觉论文稳了,后来导师看了修改后的版本,还夸我“引用规范多了,原创性也不错”,心里美滋滋的。
鉴别功能实用技巧分享
用了几次团象学术,我总结了几个实用技巧,分享给大家,第一个是“批量鉴别”,如果要同时查几篇文章,不用一篇篇传,直接按住Ctrl键选中文档,一起拖进上传框,系统会自动分开处理,最后生成独立报告,我上次帮室友一起查3篇课程论文,10分钟就搞定了,省了不少时间,第二个是“定时检测”,在“个人中心”设置“每周自动检测”,把常用文档设为“监控对象”,系统会每周自动复查一次,防止后期修改时不小心引入新的相似内容,这个功能简直是“学术生产队的驴”——效率拉满,再也不用一直记着“该复查了”,第三个是“报告导出”,鉴别完的报告可以导出PDF格式,存在电脑里方便给导师看,或者打印出来对着改,比一直在线看舒服多了,我导师就喜欢看纸质报告,说在上面批注方便。
实际鉴别案例展示
光说不练假把式,给大家看个我帮同学鉴别的案例,同学小A写的综述,自己查了一次觉得没问题,让我用团象学术再看看,上传后设置参数时,我特意勾了“会议论文库”,结果鉴别报告出来,查重率12%,但“相似片段”里有一段红色,来源是某国际会议的摘要,小A自己都惊讶:“我明明没看过这个会议啊!”点开对比一看,原来是他引用的一篇文献里,作者引用了这个会议内容,小A直接抄了过来却没二次引用,属于“间接引用未标注”,按照报告提示,小A补充了“转引自:[原文献作者, 年份]”,再查查重率没变,但引用合规率从70%提到了95%,导师看了都说规范多了,所以说,团象学术不仅能查抄袭,还能帮你规范引用,真的是学术写作的好帮手,用一次就知道有多香。
现在你是不是对团象学术的操作了如指掌了?从注册登录到解读报告,每一步都很简单,跟着做就能轻松搞定文章鉴别,学术写作就像在迷雾中前行,团象学术就是你的“导航仪”,帮你避开抄袭陷阱,规范引用格式,让你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,赶紧打开团象学术,给你的文章来一次“全面体检”吧,相信我,用过一次你就会爱上这种“安心感”!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