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WellSaid AI生成抒情类纯音乐的提示词撰写指南
WellSaid AI作为当下备受欢迎的AI音乐生成工具,不少朋友想用它创作抒情类纯音乐,却总在提示词环节卡壳——要么生成的音乐“没内味儿”,温柔的抒情变成了激昂的进行曲;要么风格模糊像“四不像”,钢琴和电子音胡乱混搭,别急,今天我就把自己摸索出的提示词撰写技巧全盘托出,从熟悉工具界面到高阶细节优化,带你一步步写出“指哪打哪”的提示词,学会这些,你也能让WellSaid AI成为你的专属“音乐合伙人”,轻松生成打动人心的抒情纯音乐,让每个音符都藏着你想要的故事。
熟悉WellSaid AI的音乐生成界面
第一次打开WellSaid AI时,我差点在首页绕晕——又是语音合成又是视频配音,找了半天才发现音乐生成藏在“创作工具”的二级菜单里,点击进入后,界面其实很清爽:左侧是提示词输入框,中间是风格预设区,右侧是历史生成记录,记得先花3分钟点点各个按钮,风格标签”里的“抒情”分类下还有“治愈抒情”“古典抒情”等子选项,这些预设能帮你快速定位大致方向,我当时随手点了“治愈抒情”,系统自动填充了一句简单提示词,生成的音乐虽然顺耳,但少了我想要的“清晨阳光”的画面感,这才明白——光靠预设可不够,还得自己动手写提示词。
拆解抒情类纯音乐的核心要素
想写好提示词,得先知道抒情类纯音乐“长啥样”,我把自己喜欢的5首抒情纯音乐拉进播放器,边听边记笔记,发现它们都逃不开三个核心要素:乐器组合、情感基调和场景画面,比如那首让我循环一周的《晚风来信》,用了钢琴+弦乐的乐器组合,情感是“温柔带点遗憾”,场景像“夏夜窗台的微风”,后来我试着把这三个要素写进提示词,生成的音乐果然有了“灵魂”——钢琴的清澈像月光洒在湖面,弦乐的绵长又像思绪在慢慢散开,比之前瞎写的“好听的抒情音乐”强了十倍不止,就像做蛋糕得知道面粉、鸡蛋、奶油怎么搭,写提示词也得先把这三个“主料”拎清楚。
搭建提示词的“骨架”——核心要素组合
找到了核心要素,接下来就是把它们“拼”成提示词的骨架,我试过好几种组合方式,最后发现“乐器+情感+场景”的顺序最管用,就像给AI递菜谱:先告诉它用什么“食材”(乐器),再说明要什么“口味”(情感),最后描绘“摆盘效果”(场景),比如我想写一首“雨天咖啡馆”的抒情曲,骨架就是“钢琴+小提琴,温暖治愈,雨天咖啡馆靠窗座位的安静时光”,这里有个小技巧:乐器别贪多,3种以内最合适,多了AI容易“手忙脚乱”,上次我写了“钢琴+吉他+古筝+二胡”,结果生成的音乐像菜市场大合唱,尴尬得我赶紧删除记录,情感描述要具体,别只说“抒情”,试试“温柔到想让人掉眼泪”“平静中带着一丝期待”,AI才能精准捕捉情绪,就像你跟朋友描述电影,说“好看”不如说“笑着笑着就哭了”来得生动。
给提示词“添肉”——细节描述技巧
骨架搭好了,还得给它“添肉”——细节描述,这是让音乐从“能听”到“好听”的关键,我把细节描述比作“给音乐穿衣服”,核心要素是“基础款”,细节就是“配饰”,能让整体更精致,比如写“钢琴”,别只说“钢琴”,试试“清澈的三角钢琴,高音区明亮如露珠滴落,低音区浑厚如掌心捂热的茶杯”;写“场景”,别只说“夜晚”,换成“有星星的夜晚,窗外传来远处的虫鸣,房间里只亮着一盏暖黄台灯,书页翻动的声音和音乐混在一起”,上次我加了“钢琴高音区像雨滴敲在玻璃上”,生成的音乐里,钢琴真的有了清脆的“滴答”感,连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后期加了音效——其实全靠提示词里的细节“喂饱”了AI,让它知道每个音符该怎么“呼吸”。
避开提示词的“坑”——常见错误分析
写提示词时踩过的坑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,刚开始我总写“非常非常抒情的音乐”,结果AI生成的曲子慢到像“蜗牛爬”,后来才发现叠词形容词等于没说,AI根本分不清“非常抒情”和“超级抒情”的区别,就像你跟理发师说“剪短一点”,他永远不知道你说的“一点”是1厘米还是5厘米,还有一次,我把“悲伤”和“欢快”两个情感词都塞进去,音乐直接变成“精神分裂”——前半段哭唧唧,后半段突然蹦迪,情感矛盾是大忌,就像让厨师同时做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,结果只能是“黑暗料理”,最坑的是用“高级”“有格调”这种抽象词,AI完全get不到,不如换成“像电影《情书》里的背景音乐”,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,别学“摸鱼式”写提示词,AI可不背“听不懂”的锅,你越认真描述,它越能给你惊喜。
实战演练:从提示词到生成音乐的全过程
光说不练假把式,带你走一遍我上周生成“秋日落叶”主题音乐的全过程,先确定核心要素:乐器选木吉他+口琴(温暖又带点怀旧),情感是“平静中带着淡淡怀念”,场景是“铺满落叶的公园,阳光透过树枝洒下光斑”,然后加细节:“木吉他用指弹技巧,琴弦震动像落叶摩擦地面;口琴音色沙哑,像老人在低声讲故事;整体速度稍慢,像散步时的脚步,每一拍都踩着落叶的‘沙沙’声”,把这段话输进提示词框,点击生成——等待30秒后,音乐响起来的瞬间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:吉他的指弹真的有“沙沙”的落叶感,口琴的调子像在回忆往事,阳光的温暖和怀念的情绪完美融合,后来我把这段音乐发给闺蜜,她直接设成了手机铃声,还说“比网易云那些收费BGM还好听”,生成的音乐直接放进我的vlog,朋友问我是不是请了“百万编曲”,其实我只是个会写提示词的“平平无奇小天才”。
提示词灵感库:3类万能模板分享
为了让大家“抄作业”更方便,我整理了3类万能模板,覆盖大部分抒情场景,直接填空就能用,第一种是自然场景类:“[乐器1]+[乐器2],[情感基调],[具体自然场景],[细节描述:声音质感]”,古筝+竹笛,宁静悠远,清晨山谷的薄雾,古筝音色像泉水流淌过青石,竹笛尾音带点山谷的回声”,第二种是情感故事类:“[乐器组合],[具体情感],[人物状态],[细节描述:动作或环境]”,钢琴+大提琴,温柔治愈,失恋后独自坐在窗边看雨,钢琴低音区像缓慢的心跳,大提琴长音像深呼吸时胸腔的起伏”,第三种是影视氛围类:“[乐器组合],[影视风格],[剧情场景],[细节描述:画面声音]”,电子钢琴+弦乐,像动画电影里的插曲,主角在星空下许愿,电子钢琴音色明亮如星光闪烁,弦乐渐强像愿望在慢慢膨胀”,我用这些模板生成的音乐,已经攒了一个“私人BGM库”,摸鱼时听着自己“创作”的音乐,感觉工作都没那么枯燥了。
让提示词更“灵”的3个隐藏技巧
除了基础方法,还有几个“偏方”能让提示词效果翻倍,第一个是“反向描述”,比如不想让音乐太悲伤,就加一句“避免过度低沉的贝斯,不要尖锐的高音”,AI会自动避开这些“雷区”,我上次写“春日野餐”主题,加了“不要快节奏的鼓点”,结果生成的音乐果然轻柔得像春风拂过草地,第二个是“引用参考曲”,如果有喜欢的音乐,直接说“风格类似《卡农》的抒情版,但乐器换成钢琴和小提琴”,AI会快速定位你想要的感觉——不过别直接说曲名,用“像电影《小森林》里的背景音乐”这种描述更稳妥,第三个是“动态变化”,前半段只有钢琴独奏,后半段加入弦乐渐强,像情绪从平静到慢慢舒展”,音乐就会有层次感,不会从头到尾一个调调,这些技巧就像给提示词“开外挂”,试过的人都说“真香”。
提示词进阶:根据生成结果迭代优化
写提示词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有时候第一次生成的音乐差点意思,别着急放弃,迭代优化就行,我总结了“三步调整法”:第一步“听问题”,乐器太多太吵”“情感不够突出”;第二步“改提示词”,吵就减少乐器,情感弱就加更具体的细节;第三步“再生成”,对比两次结果找规律,上次我生成“冬日壁炉”音乐,第一次乐器写了“钢琴+小提琴+手风琴”,结果手风琴太抢戏,改成“钢琴+小提琴(弱化手风琴,仅作为背景音)”,第二次就和谐多了,就像做菜调味,第一次咸了下次少放盐,多试两次总能找到“ Goldilocks zone”(刚刚好的区域),现在我生成音乐的成功率能达到80%,基本改1-2次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。
把提示词变成“可复用资产”
每次写好的提示词别随手丢,建个“提示词档案库”分类保存,标上生成日期、音乐主题和效果反馈,2023.10.15-秋日落叶-木吉他+口琴-效果好(保留)”“2023.10.20-雨夜失眠-钢琴+电子音-效果差(问题:电子音太刺耳,下次去掉)”,这样下次想生成类似音乐,直接调档案修改,不用从头写起,我还会给好的提示词标上“灵感来源”,这段细节描述来自《小王子》里的日落场景”,积累多了,你会发现自己的“提示词素材库”越来越丰富,写起来就像从衣柜里挑衣服一样轻松,毕竟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把每次的经验变成“资产”,你会越来越擅长和AI“对话”。
现在打开WellSaid AI,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写一个提示词吧——从核心要素到细节描述,从模板填空到优化调整,相信用不了多久,你也能让AI生成专属于你的抒情纯音乐,每个音符都藏着你的想法,每段旋律都带着你的故事,这大概就是AI音乐最迷人的地方:不用会乐器,不用懂乐理,只要你会“说话”,就能让音乐替你表达。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