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用ai生成论文生成一篇问答内容
-
AI交换小白
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我平时帮不少同学试过用AI生成论文,其实这事儿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得讲究方法,第一步得把需求说明白,就像跟朋友交代事儿,你得说清楚写啥主题、多少字、要分几部分,上次有个学弟让AI写“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”,就扔了个题目过去,结果AI写得像百科全书,干巴巴的没重点,后来我让他补充“要结合2023年最新案例,重点分析影像诊断和药物研发两个方向,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”,AI再生成的内容就精准多了,连某医院用AI辅助诊断肺癌的具体数据都列出来了。
输入需求后别急着要结果,最好让AI先给个提纲,我一般会说“先出个详细提纲,每个部分标清楚论点和要引用的案例类型”,这样能提前看出逻辑顺不顺,比如有次写“乡村振兴中的电商作用”,AI一开始把“物流建设”和“人才培养”分成了两章,我觉得这俩联系紧密,就让它合并成“基础设施与人才支撑”,还加了个“直播带货典型案例”的小节,后面写起来就没那么多返工了。
-
只问不答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选AI工具就像挑文具,不同笔写不同字,我用过不少工具,各有各的脾气,ChatGPT写逻辑强的论文挺靠谱,上次写“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应用”,它把“囚徒困境”“智猪博弈”讲得跟讲故事似的,连公式推导都 step by step,理科生用着特顺手,但要是写中文文学类论文,文心一言可能更懂咱们的表达习惯,比如分析《红楼梦》人物关系,它能把“木石前盟”“金玉良缘”的情感细节揉进论点里,读着有那股文学味儿。
豆包的“论文助手”模式也挺有意思,能直接生成参考文献格式,连注释都给标好了,有次帮室友写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”,它自动引用了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2024年的一篇报道,连页码都标得清清楚楚,省了我手动排版的功夫,不过小众工具就得小心了,之前试过一个号称“学术专用”的AI,生成的内容里居然有明显的事实错误,说“微信是2010年上线的”,差点闹笑话,后来赶紧换成常用工具才放心。

-
冒险者飞飞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用AI写论文最怕“踩坑”,查重就是第一个坎,我有个同学图省事,直接把AI生成的内容复制粘贴交上去,结果查重率85%,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喝茶,后来我教他个招:把AI写的段落拆成短句,自己用不同的词替换,人工智能提高效率”改成“AI技术让工作流程提速不少”,再穿插自己的观点,不过这种提速也可能导致部分岗位被替代,需要警惕就业结构变化”,改完查重率直接降到15%。

学术诚信也得注意,AI生成的内容不能当自己的原创,上次写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”,AI提到“某环保组织发起的垃圾分类活动”,我特意去查了这个组织的官网,把活动时间、参与人数、成效数据都补充进去,还加了句“根据该组织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,活动覆盖了全国30个城市,参与家庭超过500万户”,这样既真实又显得有研究深度,要是AI写的观点跟自己想的不一样,别硬改,可以说“针对这个观点,补充一个相反案例”,让AI帮你完善论证,比如它说“线上教育对学生成绩提升显著”,我就让它加个“部分农村地区因网络条件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”的例子,论文一下子就全面了。
-
ai进行曲
AI交换官方小编
想让AI生成的论文质量高,得学会“喂料”,我平时会收集一些行业报告、权威期刊的摘要,生成内容时一起发给AI,说“结合这些资料中的数据,分析XX问题”,比如写“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”,我把工信部2024年的产销数据、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报告摘要都给了AI,它写出来的内容既有宏观数据支撑,又有微观技术细节,连“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%”这种专业信息都用上了,老师看了直夸资料扎实。
生成初稿后别直接用,得自己当“编辑”,我一般会逐段读,遇到不通顺的句子就标出来,让AI重写时“用更口语化的表达”或者“增加过渡句”,比如有段话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,人工智能可以个性化教学。”读着像两句话硬凑,我就让AI改成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,尤其是个性化教学方面,它能根据学生的错题数据调整学习计划”,这样读起来就流畅多了,最后再检查一遍案例和数据,确保年份、地名、机构名没写错,毕竟AI偶尔也会“失忆”,把2022年的事说成2025年,仔细点总没错。
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