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论文查重ai率怎么查

论文查重ai率怎么查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  • AI生成内容的“身份识别”

    论文查重AI率,简单说就是检测论文里有多少内容是AI生成的,现在很多同学写论文时可能会用AI工具帮忙,比如让ChatGPT写个段落、让文心一言整理资料,但学校和期刊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,怕大家过度依赖AI,所以才有了AI率检测。AI率检测就像给文字做“基因检测”,从遣词造句的“DNA”里找出AI的痕迹——比如AI写东西时可能更喜欢用““在某种程度上”这类比较书面但缺乏个性的词,逻辑结构也可能太“完美”,不像人写的那样会有小卡顿或口语化表达,我之前帮学弟看论文,他用AI写了摘要,结果查重时AI率飙到40%,就是因为那段话太“流畅”了,反而显得不真实,连他自己都调侃“比我自己写的还像范文”。

    论文查重ai率怎么查

    AI生成的文字通常有几个明显特征:一是用词偏好稳定,比如GPT系列爱用“值得注意的是”“从某种意义上说”,就像一个人总爱说口头禅;二是逻辑链条过于规整,很少出现人类写作时的“突然想到另一点”或“这里需要补充说明”的跳跃感;三是情感表达比较平淡,不像人写的会有“惊讶”“遗憾”这类带情绪的词,查重系统就是靠捕捉这些特征来计算AI率,数值越高,说明AI生成的内容占比越大。

  • 能查AI率的“神器”有哪些

    想查AI率,得选对工具,不是所有查重系统都有这个功能,我整理了几个常用的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,知网现在推出了“AI写作助手检测”功能,这是国内高校用得最多的,毕竟知网的权威性摆在那儿,它不仅能查文字复制率,还能单独出一份AI生成内容的报告,报告里会标红AI生成可能性高的句子,还会给一个总体的AI率百分比,AI生成内容占比15%”,我去年毕业时,学校就要求必须提交知网的AI检测报告,当时看着报告里的红色区块,手心都冒汗了。

    Turnitin是国际上常用的,它的AI Detection功能据说能识别GPT-3.5、GPT-4这些主流模型生成的文字,很多留学生提交论文前都会用它过一遍,我室友在美国读研,她说他们教授明确要求用Turnitin查AI率,超过20%就要解释每段AI生成内容的合理性,PaperPass则比较接地气,价格比知网便宜,适合初稿检测,accuracy可能稍微差点意思,有时候会把一些复杂的长句误判成AI写的,比如我有次把文献综述里的专业术语堆在一起,它直接标红说“95%可能由AI生成”,气得我找客服理论了半天。

    还有个免费的GPTZero,专门针对GPT系列,输入文字就能出结果,适合临时自查,但免费版有字数限制,一篇本科论文得拆成好几段查,而且结果比较简单,只有“AI生成概率”,没有具体标红段落,只能当个参考,最近WPS也推出了AI检测功能,在“论文助手”里就能找到,对WPS用户来说很方便,不过检测范围主要针对中文AI模型,比如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这些。

  • 手把手教你查AI率(以知网为例)

    很多同学拿到知网账号却不知道怎么查AI率,其实步骤很简单,我带你走一遍,先登录知网官网,找到“论文检测”入口,现在新版界面把“AI写作助手检测”和“学术不端检测”分开了,你得点那个带“AI”字样的选项,别选错了——我有个同学就误点了普通查重,白花钱不说,还耽误了提交时间,然后上传论文文档,记得把格式调成Word,PDF有时候会识别出错,特别是有图片或公式的地方,系统可能会把图片里的文字漏掉,导致检测不准。

    上传后系统会让你填论文题目、作者名字,作者名字一定要填自己的,不然可能会和你之前发表过的文章搞混,影响检测结果,比如你之前在期刊发过短文,这次论文里引用了那段话,填对名字系统就会自动排除,不算抄袭也不算AI生成,填完信息付检测费,知网的AI检测比普通查重贵一点,一篇本科论文大概100-200块,硕士论文可能要300多,付完钱就等着,快的话10分钟,慢的话半小时,高峰期比如毕业季可能要等1-2小时,建议大家提前几天查,别卡点提交。

    论文查重ai率怎么查

    报告出来后,打开能看到一个饼图,蓝色是原创,红色是AI生成,灰色是引用,鼠标点到红色部分,还能看到具体是哪句话被判定为AI写的,旁边有“相似度”评分,90%可能由AI生成”“60%可能由AI生成”,低于50%的一般不用太担心,可能只是句子结构比较规整;高于80%的就得重点修改了,基本就是纯AI生成的,报告最下面还有个“AI生成风险评估”,分“低”“中”“高”三个等级,学校一般会参考这个等级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。

  • 不同系统“眼光”不一样,结果可能差很多

    查AI率最头疼的是,同一个论文在不同系统查,结果可能差老远,我之前试过把同一篇论文用知网和Turnitin各查一次,知网说AI率12%,Turnitin却说28%,吓我一跳,还以为自己改漏了哪段,后来问了学校的技术老师才知道,每个系统的算法不一样,就像不同的医生看X光片,有的擅长找细微的结节,有的更关注明显的病灶,知网的算法可能更侧重中文语境,毕竟是本土系统,对中文AI模型比如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的识别更准,它会分析句子里的“中文逻辑习惯”,比如中国人写议论文爱用“然后…,AI可能会写成“第一…第二…第三”,这种差异知网能捕捉到。

    Turnitin是英文系统,对GPT生成的英文内容识别率高,但看中文可能会“水土不服”,我用Turnitin查过一篇全中文论文,它把““由此可见”这种中文常用连接词全标红了,说“符合AI生成特征”,但知网就没这么敏感,PaperPass的算法则比较“严格”,有时候会把你自己写的复杂长句误判,特别是那种包含多个专业术语、逻辑层层递进的段落,它可能觉得“普通人写不出这么顺的”,就标红了,有次我写“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节点实现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”,PaperPass直接给了85%的AI概率,气得我把这句话拆成三句短句,再查就降到20%了。

    所以我建议大家,如果学校没指定系统,最好用两个不同的系统都查一下,取个中间值参考,比如先用PaperPass查初稿,便宜又严格,能帮你找出大部分AI生成段落;定稿前再用知网查一次,毕竟学校大概率用知网,结果更权威,如果两个系统结果差太多,就重点看知网的标红段落,那些是必须修改的“硬骨头”。

  • 这些“坑”别踩,教你降低AI率

    查AI率不是目的,目的是让论文更“像自己写的”,首先要知道,AI率高不代表论文一定不合格,很多学校会规定一个阈值,比如20%以下没问题,超过了才需要修改,如果你的AI率超标了,别慌,有办法改,最直接的是把AI写的段落自己重写一遍,加入自己的经历或案例,比如AI写“大学生就业压力大”,你可以改成“我身边就有三个同学考研失败后找工作,投了50份简历才拿到一个offer,现在的就业压力真的像座山压在我们身上”——有具体人名、数字、场景,AI就很难识别了,这招我屡试不爽。

    打乱句子结构,把长句拆成短句,加入一些口语化的表达,AI生成的句子往往比较长,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日益广泛的趋势”,你可以改成“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,人工智能到处都在用,感觉生活里到处都是它的影子”,不过要注意分寸,论文毕竟是学术文章,太口语化会显得不专业,偶尔加一两个“说白了”“你猜怎么着”这种词调剂一下就行。

    论文查重ai率怎么查

    别全段用AI写,一段里AI写几句,自己写几句,混合着来,比如写文献综述时,AI总结完一篇文献,你接着写“但我觉得这篇文献有个漏洞,它没考虑XX因素”,或者“这个观点和我之前做的调研结果一致,我采访的10个受访者里有8个都提到了这一点”,有自己的判断和数据支撑,系统就会认为这段是“人类主导”的,最后提醒一句,别用那种“AI降重”工具,很多工具只是换同义词,逻辑没变,AI率可能更高,还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端——去年就有学校通报过学生用AI降重工具,结果AI率没降,复制率反而超标了,得不偿失。

  • 先搞清楚学校“红线”,别白忙活

    查AI率之前,一定要先看学校或期刊的具体要求,有的学校根本不查AI率,只看文字复制率,你费劲查半天纯属多此一举;有的学校查但没明确阈值,这种情况下建议控制在10%以下最保险,毕竟“越少越好”总没错;还有的学校会要求提交AI检测报告,和查重报告一起交,这种就得提前准备,别等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发现报告出不来。

    我去年帮师妹改论文,她学校明确说“AI生成内容超过15%直接延期答辩”,吓得她把所有AI写的部分全删了重写,连摘要都是自己憋了三天写出来的,所以别自己瞎猜,直接问导师或看教务处发的论文要求文件,上面写得清清楚楚,如果是投稿期刊,就看期刊的“作者须知”,现在很多核心期刊都加了AI使用声明,要求作者注明哪些部分用了AI,以及AI率是多少,不注明可能直接拒稿,我师兄投《中国社会科学》时,就在“作者声明”里写了“摘要部分使用ChatGPT辅助润色,AI生成占比约5%”,顺利过审了,编辑还夸他“诚实规范”。

    不同专业对AI率的宽容度也不一样,文科比如汉语言文学、历史学,对原创性要求极高,AI率最好控制在5%以下;理工科因为涉及大量公式推导和实验数据,AI生成的文字部分少,稍微高一点也没关系,我认识的一个学计算机的同学,AI率22%,导师说“只要代码和实验是自己做的,文字部分稍微用点AI辅助没事”,所以大家不用一刀切,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要求来调整,才是最聪明的做法。

  • AI率高了别慌,这样跟导师解释

    万一AI率超标了,别直接放弃修改,先想想怎么跟导师解释,很多时候导师更在意你“为什么用AI”“有没有自己的思考”,而不是单纯看数字,我有个同学AI率25%,但他在修改说明里写:“由于论文涉及大量国外文献综述,部分段落使用ChatGPT辅助翻译和整理,已对AI生成内容进行人工核对和改写,并补充了个人分析(见第3章第2节)”,导师看了觉得合理,就让他通过了。

    解释时要注意三点:一是说明用AI的原因,节省文献整理时间”“辅助翻译专业术语”,别说是“自己写不出来才用的”;二是强调人工修改的过程,AI生成后我逐句核对,修改了XX处逻辑错误,补充了XX个案例”;三是提供证据,比如修改前后的对比文档、引用的原始文献,证明你没有完全依赖AI,大部分导师都是通情达理的,只要你态度诚恳、有自己的思考,不会因为一点AI率就否定整篇论文,如果导师明确说“绝对不能用AI”,那你就乖乖全删重写,别抱侥幸心理——毕竟论文是自己的,顺利毕业最重要,你说对吧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