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AI问题解答 如何查询论文ai率,工具、步骤与注意事项

如何查询论文ai率,工具、步骤与注意事项

作者:AI问题解答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  • AI交换小白

    刚接触论文写作的“萌新”

    论文AI率就像我们写作文时老师会看的“原创度”,不过这里专门针对AI生成的内容,简单说,就是论文里有多少文字是AI写的,多少是自己写的,现在很多学校和期刊都开始关注这个,毕竟大家都想知道文章是不是真的出自作者之手嘛,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时,我也有点懵,直到上次帮同学检查论文,才发现原来AI写的句子和自己写的真不一样——AI写的句子往往特别“标准”,没什么口语化的表达,甚至有点像教科书里的范文,而自己写的总会带点小瑕疵,比如偶尔的重复或者不那么流畅的过渡。

    记得有个学弟,毕业论文用AI写了大半章文献综述,自己没检查就交了,结果学校用工具一查,AI率高达60%,直接被打回重写,从那以后,我就明白,查论文AI率不是多此一举,而是写论文路上必须踩的一个“小台阶”,能帮我们提前发现问题,避免最后手忙脚乱。

  • 只问不答

    总被学弟学妹追着问“用啥查AI率”的学长

    市面上查论文AI率的工具真不少,各有各的特点,就像不同口味的冰淇淋,有的适合夏天解暑,有的适合冬天暖手,我用过的第一个工具是Grammarly,它本来是个语法检查神器,现在升级后加了AI检测功能,操作起来很简单,打开Grammarly官网,注册个账号,点击“上传文档”,选你写好的论文Word文件,等几分钟,它就会生成一份报告,里面用不同颜色标出AI生成的段落,最后给个总的AI率百分比,清晰得很,我自己写英文论文时常用它,对英文AI文本的识别挺准,比如AI喜欢用的“However,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...”这种句式,它一下就能揪出来。

    Turnitin在国外学校特别常见,对英文论文的检测尤其拿手,不过它有个小缺点,查中文论文时可能不太“顺手”,因为它的中文AI文本库没那么全,上次帮英国的同学查英文论文,Turnitin把AI生成的长难句全标出来了,准确率超高;但查我自己的中文论文时,有些明显是AI写的句子它居然没认出来,后来换了知网才搞定。

    如何查询论文ai率,工具、步骤与注意事项

    国内的话,知网和万方这两年也跟上了,对中文论文的AI率检测更靠谱,知网的操作步骤跟Grammarly差不多,登录知网官网,找到“AI生成内容检测”入口,上传论文,付费后就能出报告,万方相对便宜点,检测速度也快,适合初稿自查用,我师妹写中文论文时,初稿用万方查,AI率25%,修改后用知网复查,降到12%,刚好符合学校要求的15%以内。

  • 冒险者飞飞

    踩过N个坑才摸清门道的“工具测评员”

    用工具查AI率时,步骤对了结果才准,不然白忙活,拿Grammarly举例,你得注意上传的文档格式,最好是Word的.docx格式,PDF有时会因为排版问题导致检测不准,上次我同学传了个PDF版,里面有很多图片和表格,结果Grammarly只检测了纯文字部分,AI率低得离谱,差点误导他以为没问题,幸亏后来换成Word重查才发现问题。

    还有检测前最好把论文里的引用部分标清楚,不然工具可能会把引用的AI生成内容也算进去,虚高AI率,我之前写文献综述,引用了一段AI生成的文献总结,没标引用符号,知网直接把那段算成我的AI率,结果显示30%,吓我一跳,后来加上引用标记再查,AI率就降到12%了,虚惊一场。

    如何查询论文ai率,工具、步骤与注意事项

    不同工具的检测原理也不一样,Grammarly主要看句子结构和用词习惯,AI写的句子往往比较“完美”,没什么语法错误,还喜欢用长句;Turnitin更注重文本比对,把你的论文和它数据库里的AI生成文本对比,重复度高就算AI率;知网则结合了语义分析,不仅看表面文字,还看逻辑是否像人类思考,比如人类写论文时可能会有“我认为”“可能”这样的不确定表达,AI写的就比较绝对。

  • ai进行曲

    盯着学术规范不放的“老学究”

    查AI率不是为了应付检查,而是为了保证论文的原创性,很多同学查到AI率低就开心,高了就焦虑,其实没必要,关键看学校和期刊的具体要求,我问过我们学院的老师,他说只要AI率不超过20%,而且AI生成的部分有明确标注,并且加了自己的分析和观点,就没问题,比如你用AI生成了一段数据描述,然后在旁边写上“本段由AI辅助生成,已进行人工修改和补充”,再加上自己对数据的解读,这样老师反而会觉得你会用工具,而不是偷懒。

    还有些同学为了降低AI率,故意把句子改得颠三倒四,结果论文读起来像天书,这就本末倒置了,上次有个学妹,把AI写的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”改成“迅速发展的是人工智能这门技术”,AI率是降了,但老师看了直摇头,说“语句不通顺,还不如不改”,所以改AI内容时,要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,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,比如把长句拆成短句,加一些自己的例子,这样既降低AI率,又让论文更生动。

    别想着用“AI改写AI”来蒙混过关,现在很多工具已经能检测出这种“二次AI生成”的内容了,与其在怎么降低AI率上钻空子,不如一开始就少用AI,实在要用,也只让它帮你查资料、列提纲,核心观点和论述一定要自己写,我导师常说,论文就像自己的孩子,AI顶多算个“保姆”,帮忙打打下手可以,但教育孩子还得靠自己,这样不管AI率多高,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用心做研究的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