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识别ai生成的图片,实用识别方法大揭秘
-
AI交换小白
默默无闻的知识库
现在AI生成图片的技术越来越厉害,有时候连咱们火眼金睛都容易被骗,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,AI生成的图片总会留下一些“小尾巴”,这些“小尾巴”就像藏在草丛里的小兔子,仔细找总能发现,比如人物的手指,AI好像总跟手指有仇似的,不是多一根就是少一根,要么就是手指关节弯得特别奇怪,像被掰弯的塑料吸管,之前我见过一张AI生成的美女图,小姐姐五官精致得没话说,可一看到手,好家伙,6根手指整整齐齐排着队,当时我就笑出声了——这AI怕不是数学没学好?
除了手指,牙齿也是AI的“重灾区”,正常人脸的牙齿排列有疏有密,每颗牙齿大小形状都不太一样,可AI生成的牙齿常常像复制粘贴的小方块,要么挤成一团,要么中间留着奇怪的缝隙,看着就像嘴里塞了一排积木,还有头发,尤其是长头发,AI生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“斑秃”,就是一块地方突然没头发了,或者头发像铁丝一样硬邦邦地翘起来,完全不符合重力规律,这些细节上的小错误,就像考试时抄答案抄串了行,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。
-
只问不答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用眼睛看的时候,咱们可以先从“光影”入手,自然界的光线都是有逻辑的,比如太阳在左边,那人物的影子就该在右边,脸上的高光也该在左边,可AI生成的图片经常“光脑壳”,光影乱得像打翻了的调色盘,比如一张户外人像,明明阳光从头顶照下来,人物鼻子的影子却朝左,脸颊的高光又朝右,这就好比有人告诉你“我今天既吃了饭又没吃饭”,明显自相矛盾。

还有背景,AI好像特别怕画复杂的背景,你有没有见过那种风景图,远处的山看着挺正常,走近一看,山脚的树像打了马赛克,树叶糊成一团,根本分不清哪片是哪片,或者室内图,桌子上的杯子边缘歪歪扭扭,像被人用手捏过一样,更逗的是文字,AI生成的图片里要是有文字,那简直是大型“翻车现场”——字母缺胳膊少腿,汉字笔画错位,的”写成“白勺”分开,“我”写成“找”,就像刚学写字的小朋友写的,看着又好气又好笑。
-
冒险者飞飞
这家伙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

要是觉得光用眼睛看不够放心,咱们还可以请“工具帮手”来帮忙,这些工具就像给图片“做体检”的医生,能查出AI留下的“遗传病”,比如Google的Reverse Image Search,你把图片上传上去,它会告诉你这张图有没有在网上出现过,要是AI刚生成的图,大概率搜不到相似结果,这就给它打上了“可疑”标签。
还有专门的AI识别工具,比如Sensity AI和Hive Moderation,这些工具就像AI的“天敌”,专门分析图片里的像素规律,你把图片拖进去,它会给出一个“AI概率值”,数值越高说明越可能是AI生成的,之前我试过用Sensity AI分析一张网上很火的“仙女图”,结果显示98%是AI生成,后来一查,果然是用Midjourney做的,不过用工具的时候要注意,有些AI生成的图片经过人工修改,工具可能会“误诊”,这时候就得结合咱们前面说的肉眼观察一起判断啦。

-
ai进行曲
AI交换官方小编
不同类型的AI图片,识别方法也有点不一样,就像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,先说人像,AI生成的人像最容易在“细节脸”上露馅,比如眼睛,正常眼睛的虹膜有细微的纹理和斑点,AI生成的虹膜常常像一片模糊的色块;还有耳朵,耳廓的曲线要么太规整要么太奇怪,像用圆规画出来的,之前看到一张AI生成的明星图,其他地方都挺像,就耳朵尖得像精灵耳朵,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——这明星啥时候去整成精灵耳了?
风景图的破绽则更多在“自然规律”上,比如云朵,AI生成的云朵要么形状太对称,像棉花糖被人捏过,要么边缘模糊得像融化的冰淇淋;水面倒影也是个坑,正常倒影会跟着水波晃动,AI生成的倒影常常和水面“脱节”,像贴上去的贴纸,还有植物,树叶的脉络要么没有,要么乱成一团,树枝的分叉也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,看着就像有人把树枝掰断了又粘上去,现在网上不是流行说“科技与狠活”吗,AI生成的图片里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细节,就是它的“科技与狠活”没做好的证据呀。


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