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wonder AI使用教程指南 用Wonder AI轻松搞定哔哩哔哩视频批量剪辑教程

用Wonder AI轻松搞定哔哩哔哩视频批量剪辑教程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3 0

Wonder AI是一款专为视频创作者打造的智能剪辑工具,尤其擅长批量处理视频,对经常需要更新内容的哔哩哔哩UP主来说,简直是 productivity神器,手动剪辑十几个视频不仅耗时长,还容易出现字幕错位、配乐不搭的问题,而用Wonder AI批量剪辑,能把几小时的工作压缩到几十分钟,还能让每个视频都带着AI的“小聪明”,今天我就以自己的实操经历,带大家一步步解锁Wonder AI的批量剪辑技能,学会后你会发现,剪辑视频原来可以这么轻松,效率直接起飞!

下载安装Wonder AI——从官网到桌面的“丝滑之旅”

刚开始接触Wonder AI时,我还以为下载安装会像拆快递盒一样麻烦,结果完全是多虑了,打开浏览器搜“Wonder AI官网”,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“立即下载”按钮,像商店橱窗里最亮眼的商品,点击后根据自己的电脑系统选择Windows或macOS版本,我用的是Windows,安装包大小不到200MB,网速快的话一杯水没喝完就下载好了。

双击安装包,弹出的安装界面设计得很清爽,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捆绑软件勾选框,就像去奶茶店点单,店员直接问你“要中杯还是大杯”,简单直接,默认勾选“创建桌面快捷方式”,一路点“下一步”,最后点击“安装”,进度条像小火车一样“哐当哐当”往前跑,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,桌面上随即出现一个蓝色机器人图标,圆圆的脑袋上顶着一把小剪刀,看起来就像个随时准备开工的剪辑小助手,双击图标,软件启动时的加载动画像给机器人上发条,“咔嗒”一下就进入了主界面。

注册登录——30秒搞定的“身份认证”

第一次打开Wonder AI,弹出的登录界面简洁明了,左边是软件logo,右边是登录框,支持手机号和微信两种登录方式,我选了手机号登录,输入号码后点击“获取验证码”,不到10秒短信就来了,输入6位数字,点击“登录”,整个过程比点外卖填地址还快,注册成功后系统提示“完善个人信息可解锁更多功能”,但我急着试试剪辑,就先跳过了,直接进入了软件主页——这感觉就像拿到了游乐园门票,迫不及待想冲进第一个项目。

登录后的主页设计得很贴心,左侧是功能菜单,中间是教程引导,右侧是最近项目,顶部还有个小提示:“新用户可免费体验3次批量剪辑”,对新手太友好了,完全不用担心“还没学会就付费”的尴尬,我顺手点了右上角的“个人中心”,头像区域还是默认的机器人图标,等以后剪顺手了再换成自己的UP主头像,现在先专注于怎么把视频剪出来。

导入素材——让视频片段“排好队”

批量剪辑的第一步是把要处理的视频素材“请”进软件,我提前在电脑里整理了10个B站日常Vlog的原片,每个时长3-5分钟,都放在“B站素材”文件夹里,软件主页左侧菜单有个“素材库”按钮,点击后界面分成左右两栏,左边是本地文件夹列表,右边是素材预览区,我找到“B站素材”文件夹,直接把整个文件夹拖进右边的预览区,就像把一摞书整齐地摆进书架——软件瞬间开始加载素材,每个视频左下角都显示进度条,几秒钟后,10个视频缩略图就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预览区,每个缩略图下方还标注了时长和分辨率,一目了然。

我随便双击一个缩略图,软件会弹出小窗口预览视频,画质和原片一样清晰,右键点击某个视频,还能看到“标记入点”“标记出点”“添加到轨道”等选项,不过批量剪辑暂时用不上这些精细操作,最让我惊喜的是,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常见格式,我之前担心的MOV格式视频也顺利导入了,完全没有出现“格式不支持”的弹窗,这体验就像去餐厅吃饭,服务员说“我们啥菜系都能做”,安全感满满。

批量剪辑参数设置——给AI“下指令”

素材导入完成后,下一步就是告诉AI“你想怎么剪”,点击顶部导航栏的“批量剪辑”按钮,进入参数设置界面,这个界面设计得像个“剪辑任务单”,需要填写输出格式、分辨率、时长、水印等信息,输出格式默认是MP4,正好符合B站的上传要求;分辨率我选了1080P,毕竟现在观众都喜欢高清画质;帧率设置为60帧,保证视频播放时画面更流畅。

批量统一时长是个刚需功能,我的10个素材时长不一,想把它们都剪到4分钟左右,就在“统一时长”栏填了“4:00”,软件会自动保留视频精华部分——这就像让AI当“内容筛选员”,帮你把视频里的“废话”剪掉,只留“干货”,水印设置也很方便,我上传了自己的B站UP主头像作为水印,调整大小后放在右下角,透明度设为30%,既不影响观看又能防盗用,最底部还有个“高级设置”,可以勾选“自动去黑边”“画面防抖”,我把这两个都勾上了,毕竟手抖拍的素材太多,AI能帮忙修正简直是救星,设置完所有参数,点击“下一步”,软件提示“参数已保存,即将进入AI剪辑环节”,我仿佛能看到AI小助手已经撸起袖子准备干活了。

AI智能剪辑——让特效“自动找上门”

进入AI剪辑环节,软件弹出“AI辅助功能”面板,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第一个功能是“智能字幕”,勾选后软件会自动识别视频里的人声并生成字幕,还支持选择字幕样式——我选了B站最火的“气泡字幕”,字体颜色用了自己的应援色蓝色,点击“开始识别”,10个视频的字幕识别同时进行,进度条像比赛一样往前冲,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,我随机点开一个视频检查,字幕准确率至少95%,只有个别口语化的词识别错了,比如把“绝绝子”识别成“厥厥子”,手动改一下就行,比自己一句句打字幕快了10倍不止。

接下来是“AI配乐”,软件根据视频类型推荐了“日常Vlog”“治愈系”“欢快节奏”等配乐分类,我选了“日常Vlog”,系统自动匹配了3首无版权音乐,每首后面都有“试听”按钮,我选了第二首钢琴曲,点击“应用到全部视频”,AI会根据视频时长自动调整音乐长度,还能保证音乐高潮部分对应视频精彩片段——这操作简直是“剪辑界的外挂”,以前我为了给10个视频配BGM,得在音乐网站翻半天,现在AI直接把“量身定制”的BGM送到面前,最后是“智能转场”,勾选后AI会在视频片段切换处自动添加淡入淡出效果,避免了生硬跳转,整体流畅度瞬间提升。

预览与微调——给视频“做体检”

AI剪辑完成后,软件自动跳转到“批量预览”界面,10个视频缩略图下方都多了个“播放”按钮,我从第一个开始预览,视频开头自动加了2秒的片头动画(软件自带的,可自定义),中间字幕跟着人声同步滚动,BGM音量和人声比例刚刚好,转场效果自然得不露痕迹,看到第三个视频时,发现有段画面因为光线问题有点暗,右键点击视频缩略图,选择“画面调整”,弹出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滑块,我把亮度拉到+15,对比度+10,画面瞬间明亮了不少,就像给视频“开了美颜滤镜”。

还有个视频的字幕位置太靠下,可能会被手机屏幕底部遮挡,我双击字幕区域,直接拖动字幕到画面中间偏上的位置,软件会自动保存修改,10个视频预览下来,只有2个需要微调,总共花了不到5分钟——这要是手动剪辑,光预览就得反复拖动进度条,简直是“时间刺客”,调整完所有视频,点击界面底部的“全部确认”,软件提示“视频已准备就绪,可随时生成”,我深吸一口气,准备见证“奇迹时刻”。

生成视频——让成果“跑出来”

点击“生成视频”按钮,软件弹出“导出设置”窗口,需要选择导出路径和文件名格式,我把导出路径选在了桌面“B站成品”文件夹,文件名格式用了“[标题]-[序号]”,周末逛吃Vlog-01”,这样方便后续管理,确认无误后点击“开始生成”,软件底部出现批量生成进度条,每个视频都显示“处理中”“已完成”等状态,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有条不紊。

我特意看了下时间,从点击“开始生成”到第一个视频完成,只用了1分20秒,10个视频全部生成完毕花了12分钟——要知道以前我手动剪一个5分钟的视频就得1小时,现在10个视频半小时不到搞定,这效率简直“泰裤辣”!生成完成后,软件自动打开“B站成品”文件夹,10个MP4文件整整齐齐躺在里面,每个文件大小在80-100MB之间,画质清晰又不占太多内存,完美平衡了质量和大小。

一键发布到B站——剪辑到发布“一条龙”

最让我惊喜的是,Wonder AI还支持“一键发布到B站”,在“B站成品”文件夹里选中所有视频,右键点击“发布到哔哩哔哩”,软件会自动调用B站开放平台接口,弹出登录窗口(需要扫码登录B站账号),登录后,每个视频都需要填写标题、简介、标签——标题我用了“周末逛吃Vlog+[序号]”,简介统一写“用Wonder AI批量剪辑的日常,效率up up!”,标签直接用AI推荐的“Vlog日常”“AI剪辑”“生活记录”,勾选“原创”和“允许转载”,设置好分区(生活区),点击“批量发布”,软件就开始自动上传视频了。

上传进度实时显示在软件底部,每个视频旁边都有上传百分比,我泡了杯咖啡回来,10个视频已经全部上传成功,B站后台显示“审核中”,不到1小时,审核通过的通知就来了,点开自己的UP主空间,10个视频整整齐齐排列在主页,播放量虽然还没起来,但看着这些“批量产出”的成果,成就感直接拉满,以前我一周只能更新2个视频,现在用Wonder AI,一天就能搞定一周的量,终于不用再为“断更焦虑”发愁了。

Wonder AI把批量剪辑这件事变得像“搭积木”一样简单,从下载安装到发布视频,每个环节都设计得贴心又高效,如果你也是B站UP主,还在为手动剪辑耗时长、效率低而烦恼,真的可以试试Wonder AI——学会它,你会发现剪辑不再是“苦差事”,而是能轻松“量产”优质内容的“快乐源泉”,现在就打开官网下载,让AI小助手帮你把创作效率“拉满”吧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