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ggle AI批量后期处理设置技巧全攻略
viggle AI就像一位住在你电脑里的「照片管家」,不用你开口,就能读懂你对照片风格的小心思,平时拍了几十上百张照片,想调亮、加滤镜、统一风格,手动一张张改参数?调完20张手就开始抖,调完100张眼睛都快成斗鸡眼,最后还发现每张风格差得能演一出「甄嬛传」——有的清新如嬛嬛初入宫,有的暗沉似皇后黑化后,别慌,viggle AI的批量后期处理功能就是来救场的,学会这些设置技巧,批量处理照片能快到让你怀疑人生,效果还能统一得像复制粘贴,从此告别「修图两小时,发图五分钟」的尴尬,接下来跟着我一步步操作,保证你从「修图小白」进化成「批量处理大神」,效率和成片质量双开挂。
viggle AI软件下载与安装
想用viggle AI批量处理照片,第一步得把这个「管家」请进电脑,你可以去viggle AI官网下载,也能在手机应用商店搜(如果用手机版的话),官网下载更靠谱,不用担心下到「李鬼」软件,下载完成后,找到那个带着viggle AI图标(通常是个相机加齿轮的组合图案,挺可爱的)的安装包,双击它,就像推开一扇新门。
安装过程很简单,跟着弹窗提示点「下一步」就行,记得在「创建桌面快捷方式」那栏打勾,不然装好后找软件像在手机里翻聊天记录——明明刚聊过,就是找不到,我第一次装的时候没勾,结果在「所有程序」里翻了三分钟,差点以为软件「跑路」了,装好后双击桌面图标,3秒就能启动,比我以前用的某修图软件快多了,那个启动时能泡杯面,viggle AI启动时我刚拿起杯子,它就准备好「上班」了。
批量素材导入技巧
软件准备好,接下来该把要处理的照片「请进来」了,viggle AI导入照片的方式像个「大胃王」,一次能吞几百张,最方便的是直接拖拽——打开存放照片的文件夹,按住鼠标左键框选所有照片,或者直接拖整个文件夹到viggle AI的主界面,松开鼠标,软件就会像接到快递的快递员,开始「清点包裹」。
如果觉得拖拽麻烦,也可以点界面左上角的「导入」按钮,在弹出的窗口里找到照片所在的文件夹,勾选「包含子文件夹」(如果照片分了子文件夹的话),点「确定」就行,我上次导200张旅行照片,拖拽过去后,软件进度条咻咻往上跑,10秒就加载完了,比我手动一张张点「打开」快了至少10倍,导进来的照片会按拍摄日期自动分类,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整齐,找某一天的照片再也不用在一堆缩略图里「大海捞针」。
参数预设创建方法
批量处理的核心是「预设」,这东西就像你调好的「独家食谱」,只要把食材(照片)放进去,就能做出同一味道的菜,创建预设得先找一张「样板照」——就是那些光线、构图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,比如你拍的风景照里,那张曝光正常、色彩适中的,双击打开这张照片,进入编辑界面。
在编辑界面,你可以调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,加滤镜(清新日系」「复古胶片」),甚至微调肤色(如果是人像的话),我上次处理毕业照,把亮度拉到+15,对比度+10,饱和度+5,滤镜选「青春」,肤色调暖了一点,看着同学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,调完后别急着关,点界面右上角的「保存预设」,给它起个好记的名字,毕业照专属」,以后处理同类型照片,直接套用这个预设就行,我第一次做预设花了5分钟,后来处理50张毕业照,套用预设后效果统一,同学都说「这修图风格像一个人调的,比以前各修各的和谐多了」。
批量处理执行流程
预设做好,就可以让viggle AI「流水线作业」了,在素材库界面,按住Ctrl键点选要处理的照片,或者按Ctrl+A全选(如果所有照片都用一个预设的话),选好后,在界面下方的「预设」栏里找到你刚创建的预设,毕业照专属」,点击它,照片缩略图会实时显示效果预览,像试穿衣服一样,不合适还能换预设。
确认效果没问题,点界面右下角的「批量处理」按钮,软件就会像工厂的流水线工人,按预设的参数一张张处理照片,进度条在界面上方跑,你能看到每张照片的处理状态——「处理中」「已完成」,我处理100张照片的时候,启动批量处理后就去倒了杯水,回来一看,进度条已经跑完了,总共才用了5分钟,以前手动调100张,我得对着屏幕坐1小时,调完眼睛都花了,viggle AI这效率,简直是「时间小偷」——偷走了繁琐的操作时间,留下了更多喝咖啡的功夫。
效果预览与局部调整
批量处理完不是结束,还得「质检」一下,viggle AI的预览界面像个「照片展厅」,所有处理好的照片排成一排,你可以点缩略图快速浏览,双击某张照片放大,像拿放大镜看细节,我上次处理宠物照片,批量套用「萌宠」预设后,大部分照片都很可爱,但有一张猫咪的眼睛因为反光有点过曝,整体看还行,放大后就明显了。
这时候不用重新批量处理,直接在放大界面点「局部调整」,用鼠标框选猫咪的眼睛,把亮度调低10,对比度加5,眼睛瞬间变得清澈有神,调完点「保存修改」,这张照片的调整会单独保存,不影响其他照片,就像工厂质检时发现某个零件有点瑕疵,单独修一下就行,不用把整条生产线的产品都返工,我现在养成了处理完必预览的习惯,虽然多花2分钟,但能避免把「小瑕疵」照片发出去,毕竟朋友圈发图,每张都得是「门面担当」。
导出设置优化方案
照片处理好,最后一步是「打包发货」——导出,导出设置直接影响照片的「颜值」和「身材」(文件大小),在viggle AI里,点「导出」按钮后会弹出设置窗口,先选格式:发朋友圈、微博选JPG就行,画质设85%(最高100%,但85%肉眼看不出区别,文件还小);如果要打印或后期再精修,选PNG格式,保留透明通道。
保存路径也很重要,建议新建一个文件夹,命名包含日期和预设名称,20240520-毕业照专属-处理后」,以后找照片一目了然,我有次没设路径,导出后照片散落在「文档」文件夹里,后来想找某张,翻了半小时才找到,教训惨痛,上次导出200张JPG,画质85%,总大小比原图小了30%,但发朋友圈点开看,清晰度和原图没差,手机相册也没被「撑爆」,这种「瘦身不瘦脸」的操作,太懂我们手机内存告急星人了。
高级技巧:批量水印与版权信息
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,给照片加水印就像给它们发「身份证」,标明归属,viggle AI的批量水印功能超实用,在「批量设置」里找到「水印」选项,点「添加水印」,可以上传你的专属水印图片(比如带名字的logo),也能直接输入文字(小明摄影」)。
我选的文字水印,字体选了手写体(显得有温度),颜色设为浅灰色(不抢照片风头),位置放在右下角(传统又不挡主体),透明度调30%(若隐若现,不会像贴膏药),设置好后点「应用到所有照片」,批量处理时水印会自动加上,上次我给一组街拍照片加水印后发微博,有网友评论「这水印设计得挺好看,不像有些水印恨不得把照片铺满」,心里美滋滋的,现在发照片再也不怕被盗图,毕竟水印就像照片的「电子狗牌」,谁偷谁尴尬。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用viggle AI批量处理时,偶尔也会遇到「小脾气」,比如处理大量RAW格式照片时,软件可能会卡顿,鼠标箭头在屏幕上跳探戈,像卡成PPT,这时候别慌,大概率是电脑内存不够了,关掉其他占内存的软件(比如后台挂着的游戏、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),viggle AI立马恢复丝滑,处理速度嗖嗖的,比德芙还顺滑。
还有时候导入照片会失败,弹窗提示「不支持的文件格式」,viggle AI支持JPG、RAW、PNG这些常见格式,但不支持PSD(分层文件),如果你导的是PSD,就像给猫喂狗粮——它不吃,这时候把PSD另存为JPG再导就行,预设应用后风格不统一,可能是原片光线差异太大,比如有的在室内拍,有的在室外强光下拍,硬套一个预设肯定「水土不服」,解决办法是按光线把照片分组,每组创建对应预设,室内暖光」「室外逆光」,分组处理后,照片风格就会像一个班的同学穿校服——统一又和谐。
效率提升:快捷键与批量任务计划
想当照片处理界的「时间管理大师」,快捷键必须安排上,viggle AI的快捷键设计很贴心:Ctrl+I快速导入照片,Ctrl+B启动批量处理,Ctrl+E一键导出,比用鼠标点按钮快多了,我现在左手按快捷键,右手握鼠标,操作像弹钢琴一样流畅,处理照片的速度又提了20%。
还有个「懒人福音」功能——批量任务计划,你可以设置定时处理,比如晚上10点自动开始处理白天导入的素材,早上起来打开电脑,处理好的照片已经躺在文件夹里等你了,就像请了个「夜班保姆」,你睡觉的时候它干活,第二天直接「验收成果」,我上次出差拍了500张照片,晚上11点设好任务计划,第二天早上洗漱完,打开文件夹一看,所有照片都处理好了,色彩统一,曝光正常,当时就感叹:这功能简直是为我这种「能躺着绝不坐着」的人量身定做的。
案例展示:从杂乱原片到统一大片
上个月朋友结婚,我当摄影师拍了300张照片,原片简直是「大型车祸现场」:有的因为光线暗,脸黑得像刚挖煤回来;有的闪光灯太亮,新娘婚纱白得刺眼;还有几张拍虚了(手抖的锅),朋友催着要照片发朋友圈,我要是手动一张张修,估计得修到她孩子满月。
我用viggle AI把照片按光线分了三组:室内暖光(婚礼现场)、室外自然光(外景拍摄)、闪光灯补光(室内合影),每组挑一张样板照调参数,创建三个预设:「暖光人像」(亮度+20,色温+5,磨皮轻度)、「外景清新」(对比度+15,饱和度+8,滤镜「晴天」)、「合影均衡」(曝光-5,高光-10,锐化+10),然后分组批量处理,300张照片,从导入到导出,总共花了25分钟。
处理完发给朋友,她秒回:「这也太快了吧!而且每张风格都好统一,比影楼修得还自然,你是不是偷偷报了修图班?」我把viggle AI的操作过程告诉她,她直呼「神器」,说以后拍娃再也不用为修图发愁了,看着朋友朋友圈晒出的照片,评论区一片「大片感」「摄影师技术好」,我心里的成就感像气球一样,越吹越大——原来批量处理不仅能省时间,还能让普通人拍出「专业级」效果。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