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指南 印象笔记会议智能记录使用步骤详解

印象笔记会议智能记录使用步骤详解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2 0

会议记录是职场人的日常,但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开会时奋笔疾书,生怕漏了领导的指示,结果抬头一看,下一个重点又溜走了;好不容易记了满满一页,会后整理时却发现字迹潦草,自己都认不出写了啥;团队讨论的精彩点子,散会后像断了线的风筝,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内容,这些问题,其实都能靠印象笔记的会议智能记录功能解决,这个功能就像给会议记录装上了“智能大脑”,能实时转写语音、标记重点、自动生成总结,让你从繁琐的记录中解放出来,专注于会议本身,今天我就带你一步步解锁这个宝藏功能,看完这篇,保证你的会议记录效率原地起飞。

开启会议智能记录功能

要使用会议智能记录,第一步得让这个功能“上线营业”,打开印象笔记APP,不管你用的是手机端还是电脑端,入口都不难找,我用的是手机版,打开后点击右下角的“+”号新建笔记,在弹出的菜单里往下滑,就能看到“会议智能记录”选项,像藏在草丛里的小兔子,点一下就跳出来了,电脑端更直接,在左侧导航栏找到“会议”标签,点击后会提示“开启智能记录功能”,跟着指引走就行。

这里要注意,第一次使用时,APP会向你要麦克风权限,记得点“允许”,不然语音转文字就成了“哑巴功能”,我之前有次忘了开权限,会议开了十分钟,记录页面一片空白,还以为功能坏了,后来才发现是麦克风权限没给,折腾半天差点误事,授权后,界面会显示“功能已激活,准备就绪”,这时候就可以放心进入下一步了。

会议前的准备工作

功能开启后,别急着马上用,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同样关键,就像做饭前要把食材洗干净,准备充分了,后面才不会手忙脚乱,首先是设备检查,手机要确保电量充足,我一般会提前充到80%以上,避免会议开到一半突然关机,那可就尴尬了,如果用电脑,最好插着电源,同时连好稳定的网络,毕竟语音转文字和智能总结都需要联网才能发挥作用,网络卡顿的话,转写可能会延迟,重点内容说不定就错过了。

然后是登录账号,虽然印象笔记支持游客模式,但为了记录能自动同步到你的账号,避免数据丢失,一定要登录自己的账号,我之前帮同事临时记录会议,用了游客模式,结果会议结束没及时保存,笔记直接“离家出走”,气得同事直拍大腿,登录后,建议在“设置-会议记录”里把“自动同步到云端”和“允许离线查看”都打开,这样不管在哪儿,都能随时查看记录。

选择记录模式,印象笔记提供了“标准模式”和“简洁模式”,标准模式会记录全部语音转文字内容,还会保留语气词和重复内容,适合需要完整记录的正式会议;简洁模式则会自动过滤冗余信息,只保留核心内容,适合快速讨论的非正式会议,我通常根据会议类型选择,比如部门例会用标准模式,小组头脑风暴就用简洁模式,用对模式能让后续整理更省心。

实时记录与语音转文字

一切准备就绪,会议开始时,点击“开始记录”按钮,印象笔记的会议智能记录就正式“开工”了,这时候你会看到界面上出现一个跳动的麦克风图标,像个认真听讲的小耳朵,正在捕捉会议室里的每一个声音,我第一次用的时候,特意测试了五个人同时发言的场景,原本以为会混乱不堪,结果转写出来的文字居然条理清晰,每个人的发言都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开,连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都标得明明白白,就像给会议装了个“发言追踪器”。

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也让我惊喜,日常办公用语的识别率能达到95%以上,就算带点地方口音,比如我那“川普”味的普通话,它也能轻松拿捏,不过要注意,尽量让会议室保持安静,避免背景噪音太大,有次我们在咖啡厅开会,旁边有人大声打电话,转写结果里混进了不少“无关紧要的台词”,后来才知道可以在设置里开启“降噪模式”,开启后就像给麦克风加了个“隔音罩”,杂音明显减少。

记录过程中,你完全不用一直盯着屏幕,可以专心听大家讨论,偶尔抬头看看转写的文字是否准确,如果发现某个地方转错了,比如专业术语被写错,不用急着马上修改,等会议间歇或结束后再调整就行,实时修改反而会分散注意力,我试过边听边改,结果漏了后面领导说的重点任务,得不偿失,后来学乖了,会议时只专注听,会后再“找茬”改文字。

标记与补充

会议进行中,除了自动转写,手动标记重点也很重要,毕竟AI再智能,也不如你自己清楚哪些是关键信息,印象笔记的重点标记功能设计得很贴心,在转写的文字旁边,有个小小的“星星”图标,点击一下,那段文字就会变成黄色高亮,像黑夜中的路灯,一眼就能看到,我习惯在领导说“这个任务必须本周完成”“这个方案要重点推进”这类话时,马上点星星标记,会后整理时,这些高亮内容就成了“指路明灯”,让我不会漏掉核心任务。

除了手动标记,AI还会自动识别重点内容,比如出现“任务”“deadline”“负责人”“决策”这类关键词时,文字会自动标红,有点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画的重点线,有次会议上老板提到“下周一提交预算报告,由小李负责”,AI立刻把这句话标红,还在旁边生成了一个小标签“待办事项:预算报告(小李,下周一)”,简直比我自己还细心,不过自动标记偶尔也会“调皮”,比如把“今天天气不错”这种闲聊也标红,这时候你可以长按标红文字,选择“取消重点”,让它“知错就改”。

如果会议中有白板上的内容或者PPT里的图表,光靠文字记录不够直观,这时候可以用“补充笔记”功能,点击界面下方的“+”号,选择“添加图片”,直接拍下白板或PPT,图片会自动插入到对应时间点的记录里,就像给文字配上了“图解说明书”,我上次记录产品讨论会,拍了三张白板草图,会后整理时看着图片回忆讨论过程,比单纯看文字清晰多了,连当时大家画的箭头指向都一目了然。

智能总结生成与整理

会议结束后,别急着关闭页面,点击“结束记录”按钮,印象笔记会自动进入“智能总结”环节,这时候你会看到屏幕上出现“正在生成总结”的提示,像个小厨师在厨房忙碌,几分钟后,一份包含“会议主题”“参会人员”“讨论要点”“待办事项”的总结就新鲜出炉了,我第一次看到自动生成的总结时,差点惊掉下巴:不仅把每个人的发言要点都提炼出来了,还把待办事项按优先级排了序,负责人和截止时间也标得清清楚楚,比我以前手动写的总结还全面,以前写个总结至少要花半小时,现在喝杯水的功夫就搞定了。

不过智能总结毕竟是“机器思维”,有时候可能不符合你的表达习惯,这时候就需要手动调整,比如总结里的“待办事项”用的是列表形式,你可以改成表格,把负责人、任务、截止时间分栏填写,看起来更规整;或者某些讨论要点表述不够准确,你可以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,修改起来就像编辑普通文档一样方便,我通常会把总结里的“讨论要点”按照会议流程重新排序,让逻辑更清晰,这样团队成员看的时候也更容易跟上思路。

整理时还可以添加“标签”,比如给这次会议记录打上“Q3季度规划”“市场部”这样的标签,以后想查找时,直接在搜索栏输入标签,就能快速找到对应的记录,我以前记了很多会议笔记,找的时候像大海捞针,自从用了标签功能,查找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,同事都问我“是不是偷偷装了搜索神器”,其实只是用对了标签这个“小技巧”。

会议记录分享与协作

会议记录整理好后,接下来就是分享给团队成员了,印象笔记的分享功能做得很“懂职场人”,点击右上角的“分享”按钮,会弹出多种分享方式:可以直接复制链接发给微信或钉钉好友,也可以通过邮件发送,还能邀请成员加入“共享笔记本”,实现实时协作,我最喜欢用“共享笔记本”功能,把会议记录放进团队共享笔记本里,团队成员打开自己的印象笔记就能看到,不用一个个单独发送,省了不少事。

分享时还可以设置权限,仅查看”“可编辑”“可评论”,根据需要给不同成员分配权限,比如给领导设置“仅查看”,避免误操作修改内容;给项目负责人设置“可编辑”,让他们补充自己负责部分的细节;给其他同事设置“可评论”,方便大家在记录下方讨论,有次我分享记录时不小心给了所有人“可编辑”权限,结果有个同事误删了一大段内容,吓得我赶紧在“历史版本”里找回,后来学乖了,权限设置前都会“三思而后行”。

协作过程中,大家的修改会实时同步,就像多人在线编辑文档一样,谁改了哪里,什么时候改的,都会有记录,我和团队做项目复盘时,经常在会议记录里直接添加评论,这里的任务分工需要调整”“这个数据来源要补充”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记录就慢慢完善起来,比线下开会讨论高效多了,这种协作方式让会议记录不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而是“团队的共同成果”。

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

用了一段时间会议智能记录,我摸索出不少小技巧,也踩过一些坑,今天就来分享给你,让你少走弯路,先说个提升转写准确率的技巧:会议开始前,在“设置-语音转文字”里,把参会人员的名字提前录入“常用联系人”,这样转写时会优先识别这些名字,避免出现“张经理”被写成“章经理”的尴尬,我上次就因为没录名字,转写结果里把“李总监”写成了“李总结”,被同事笑了半天,后来赶紧补上名字库,识别准确率果然直线上升。

网络和设备是“硬保障”,这点一定要记住,如果会议地点网络不稳定,建议提前开启手机热点,用热点联网比公共Wi-Fi更靠谱,我有次在客户公司开会,他们的Wi-Fi信号时好时坏,转写断断续续,后来切换成自己的热点,马上就流畅了,就像给车换了条平坦的路,设备方面,手机或电脑的麦克风要保持清洁,别被灰尘堵住,不然收音效果会大打折扣,我定期会用棉签擦擦麦克风孔,这个小动作能让收音更清晰。

隐私安全也不能忽视,如果会议内容涉及公司机密,记得在分享时设置“仅指定人可见”,或者勾选“禁止转发”选项,印象笔记的隐私保护做得不错,但自己也要多留个心眼,毕竟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,会议记录属于重要数据,建议定期在“设置-备份与恢复”里手动备份一次,虽然它会自动同步云端,但多一份备份就多一份安心,就像给重要文件上了“双保险”。

还有个隐藏技巧:长按转写文字,会弹出“翻译”选项,可以把中文翻译成英文,或者把英文翻译成中文,适合有外籍同事的会议,我上次和国外团队开会,用这个功能实时翻译沟通效率提高了不少,同事都夸我“国际化办公小能手”,其实都是印象笔记的功劳。

实际案例:从混乱到高效的会议记录

说了这么多步骤和技巧,不如用一个真实案例让你感受更直观,上个月我们部门开季度规划会,参会人数12人,会议时长2小时,放在以前,我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到会议室占座位,准备好笔记本和笔,全程像个“高速打字机”,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生怕漏了什么,结果呢?会后整理笔记花了1小时,还漏掉了3个重要任务,被领导批评“记录不专业”,那时候的会议记录对我来说就是“甜蜜的负担”,既想记全又记不全,简直是“开会两小时,整理一整天”。

用了印象笔记会议智能记录后,一切都变了,会议前我花5分钟开启功能、检查设备,会议中全程没碰过键盘,专注听大家讨论,偶尔点几下重点标记,会议结束后,智能总结自动生成,待办事项列了12条,每条都有负责人和截止时间,我稍微调整了下格式,补充了几张白板图片,整个过程只用了15分钟,分享给团队后,领导在群里@我:“这次会议记录太赞了,重点突出,条理清晰,效率天花板啊!”同事们也纷纷说:“以后会议记录就靠你了!”那一刻,我终于体会到“科技改变生活”不是一句空话,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“高效会议”,现在用印象笔记就能轻松实现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