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得AI会议纪要功能使用技巧全攻略
职得AI作为当下办公场景中的智能助手,其会议纪要功能就像藏在电脑里的隐形秘书,能帮我们把杂乱的会议对话变成条理清晰的文字记录,但很多人用起来总觉得“差点意思”——要么生成的纪要重点模糊,要么行动项不明确,白白浪费了这个高效工具,今天就来拆解职得AI会议纪要功能的使用技巧,从入口找到到高级玩法,一步步带你解锁“会议纪要自由”,让每次会议结束后,你都能成为第一个轻松下班的人。
找到会议纪要功能入口
第一次用职得AI时,我在首页翻了半天也没找到会议纪要功能,差点以为自己下载了个“假APP”,后来才发现,它藏得并不深,打开职得AI客户端,首页左侧的功能栏里有个蓝色的“会议助手”图标,点击后会展开下拉菜单,里面第三个选项就是“会议纪要”;如果是网页版,直接在顶部导航栏的“办公工具”模块里就能看到它,图标像个带着麦克风的笔记本,很好辨认,点击进入后,界面会显示“新建会议纪要”和“历史纪要”两个板块,新手直接点“新建”就能开启记录之旅,试过几次后,现在我打开职得AI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这个入口,比找自己的手机还熟练。
这里有个小细节:如果你的职得AI是最新版本,在首页“常用功能”区域可能会看到会议纪要的快捷入口,就像手机桌面的常用APP图标,点击就能一步到位,要是没看到,可以在“设置-个性化”里把它添加到常用栏,下次打开就能秒进,省去翻找的时间。
会前做好3项基础设置
别等会议开始了才手忙脚乱设置,会前3分钟做好准备,能让后续记录效率翻倍,我一般会先点击“新建会议纪要”,然后依次完成三项设置,第一项是添加参会人,点击“参会人”右侧的“+”号,既可以从职得AI通讯录里直接勾选同事,也能手动输入姓名和职位——记得把老板和关键决策人标上“重点参会人”,AI会优先识别他们的发言内容,上次部门会议我漏填了新来的实习生,结果AI把他的发言和老板的混在一起,整理时还得手动区分,教训惨痛。
第二项是填写会议主题与议程,主题别写“周会”“例会”这种模糊的词,越具体越好,Q3市场部推广方案讨论”,AI会根据主题判断记录重点;议程则像给AI画路线图,点击“添加议程项”,把会议要讨论的几个话题列出来,1.方案A可行性分析 2.预算分配 3.责任人确定”,每个议程后面还能备注预计时长,上次产品会我没填议程,AI生成的纪要像一锅大杂烩,后来补填议程重新生成,结构立刻清晰多了,就像给散乱的珠子串上了线。
第三项是选择记录模式,职得AI提供“实时语音转写”和“手动输入”两种模式,如果是线下会议,就用语音转写,记得提前打开手机或电脑麦克风,环境音别太吵,不然AI可能会把空调声当成发言;如果是线上会议,直接勾选“接入会议软件”,支持腾讯会议、Zoom等平台,AI会自动抓取音频,比手动录音靠谱多了,我试过在嘈杂的会议室用语音转写,结果AI把隔壁部门的讨论也记了进来,后来学乖了,会前会提醒大家暂时静音非相关讨论。
会议中实时记录的3个实用操作
会议开始后,别以为打开AI就万事大吉,这三个操作能让记录效果再升一级,第一个是开启“重点标记”功能,界面右侧有个红色的“小星星”按钮,听到关键决策、重要数据或待办事项时,随时点击一下,AI会给这段内容打上“重点”标签,会后整理时这些内容会自动高亮显示,上次讨论预算时,老板说“市场部预算增加20%”,我手快一点标记,后来在纪要里一眼就看到了,不用在几百字里翻来翻去。
第二个是即时添加“临时备注”,有时候会议上突然想到某个待办,或者对某句话有疑问,直接在界面底部的输入框里打字,这个方案需要和法务确认合规性”,然后点击“添加备注”,AI会把这些内容单独放在纪要的“备注区”,不会和正式发言混在一起,我以前总在本子上记备注,会后经常忘记看,现在和纪要存在一起,再也没漏过事。
第三个是切换“发言人识别”模式,如果参会人不多(5人以内),可以在会议开始时让每个人说一句“测试语音”,AI会记住大家的声音特征,自动给发言内容加上发言人姓名,要是人多记不住声音,也可以手动点击发言内容旁的“修改发言人”,选择对应的参会人,上次跨部门会议有8个人发言,我提前让大家测试语音,会后纪要里每个人的观点都标得清清楚楚,老板看完说“这纪要比会议现场还清楚,谁提的建议一目了然”。
会后智能整理功能这样用
会议结束后,AI会自动进入整理模式,这时候别急着导出,花2分钟调整一下,效果能惊艳所有人,第一步是用“结构化整理”功能,在生成的原始纪要上方,有个“整理格式”按钮,点击后选择“结构化”,AI会把内容按“会议主题-参会人-议程-发言摘要-决策点-行动项”的顺序重新排列,就像把散落的积木搭成一座整齐的房子,我试过不整理直接导出,老板吐槽“这像流水账”,用了结构化后,他说“这才是能直接往汇报PPT里贴的内容”。
第二步是一键提取“关键词与行动项”,在纪要右侧的工具栏里,找到“提取要素”按钮,点击后AI会自动识别出会议中的核心关键词(预算”“推广方案”“Q3”)和行动项(张三负责方案修改”“李四联系供应商”),关键词可以帮助快速回顾会议重点,行动项则会自动生成表格,包含任务内容、负责人、截止日期,还能直接勾选“同步到日历”,再也不怕会议决策变成“口头支票”,上次项目会提取的行动项,我同步到日历后,每天都收到提醒,硬是没拖过一个截止日期。
第三步是调整“纪要风格”,如果是给领导汇报,就选“正式版”,AI会用规范的书面语,经讨论决定,一致同意...”;如果是部门内部传阅,选“简洁版”,它会用更口语化的表达,大家觉得方案A可行,预算定在XX元”,我还试过“幽默版”,AI会在行动项后面加个小表情,李四记得周三前交报告哦~😉”,部门年轻人都很喜欢这种风格,说看纪要像看聊天记录一样轻松。
导出与分享的高效方法
纪要整理好后,怎么快速分享给同事也是门学问,职得AI的导出功能藏着不少实用技巧,先说格式选择,点击右上角“导出”按钮,会看到PDF、Word、Markdown、纯文本四种格式,给领导发就选PDF,格式不会乱;需要同事协作修改就选Word,方便大家批注;如果要导入到笔记软件(比如Notion、语雀),Markdown格式最适配,粘贴过去连标题层级都能保留,上次给财务发纪要,我选错格式发了纯文本,表格全乱了,被财务小姐姐吐槽“你这是考验我的眼力吗”,后来乖乖用PDF,再也没出过错。
分享方式也有讲究,除了传统的“下载后发送文件”,还可以用“生成分享链接”功能,点击“分享”按钮,选择“链接分享”,设置有效期(1天/3天/7天)和权限(查看/编辑),然后把链接直接发到工作群,同事点击链接就能在线查看,不用下载文件,手机上打开也很方便,上次开远程会议,我结束后2分钟就把链接发到群里,大家纷纷说“这效率,比快递小哥还快”。
如果是需要长期存档的重要会议,记得用“关联项目”功能,在职得AI的“项目管理”模块创建项目后,导出纪要时选择“关联到项目XXX”,纪要会自动存到项目文件夹里,和其他文档(比如方案、合同)放在一起,下次需要回顾项目历史时,不用在一堆文件里翻找,直接打开项目就能看到所有相关会议纪要,就像给每个项目建了个专属“档案柜”。
解锁3个隐藏高级技巧
用熟了基础功能,这三个高级技巧能让你秒变“职得AI大神”,第一个是自定义纪要模板,在“设置-会议纪要-模板管理”里,点击“新建模板”,可以自己设计纪要的固定格式,比如公司要求必须有的“会议编号”“抄送对象”“保密等级”,都能设为固定字段,AI生成纪要时会自动留出填写位置,我们部门现在用统一模板,新来的实习生不用教也知道怎么写,再也不会出现“张三写的纪要像散文,李四写的像清单”这种混乱场面。
第二个是多语言会议纪要生成,如果遇到涉外会议,或者参会人有外籍同事,在会前设置里开启“多语言模式”,选择“中文+英文”(目前支持中英日韩四种语言),AI会实时生成双语纪要,中文发言配英文翻译,英文发言配中文翻译,上次和美国总部开会,我开了双语模式,会后直接把纪要发给外籍同事,他们回复“比翻译软件还准,省了请翻译的钱”,老板听了直夸我会办事。
第三个技巧是关联项目管理工具,在职得AI的“集成中心”里,把会议纪要功能和公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(比如飞书项目、Trello、Asana)绑定,生成的行动项会自动同步到项目看板,负责人能收到提醒,任务进度也会实时更新,以前会议上定的行动项,经常要手动录入到项目工具,现在一步到位,我再也不用当“人工搬运工”了,同事都说“你这效率,是偷偷给AI开了外挂吧”。
避开这些使用误区
就算掌握了技巧,有些坑还是容易踩,分享三个我踩过的“雷”,帮你少走弯路,第一个误区是过度依赖AI自动识别,不做人工修正,AI虽然聪明,但遇到口音重、语速快或者环境嘈杂的情况,还是会出错,上次我们请了个四川口音的专家讲课,AI把“这个数据要验证”识别成“这个数据要yan证”,我没检查就发出去了,同事们都在群里问“yan证是啥新操作”,后来才发现是识别错误,尴尬得想找地缝钻进去,现在每次生成纪要,我都会花1分钟快速浏览,重点看人名、数据、专业术语,确保没低级错误。
第二个误区是会前不填议程,导致纪要结构混乱,有些人为了省时间,会议主题写“临时会议”,议程一片空白,结果AI整理时只能按时间顺序罗列发言,像一锅粥,我有次开紧急会议没填议程,纪要里老板的发言和实习生的提问混在一起,找决策点找了10分钟,比手动记还慢,后来学乖了,哪怕是临时会议,也花30秒简单写个议程,1.讨论突发问题 2.确定解决方案 3.分配任务”,AI整理起来立刻有了方向,就像写作文有了提纲。
第三个误区是忽略“参会人权限设置”,有些会议涉及敏感信息(比如薪资调整、战略规划),但导出时没设置查看权限,结果全员可见,差点造成信息泄露,现在我养成习惯,导出前先看参会人列表,非相关人员直接设置“不可见”,需要看的人按“只读”“可编辑”分级,敏感内容还会手动打码,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。
真实场景案例分享
说了这么多技巧,不如看两个真实案例,看看这些技巧怎么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,第一个案例是我们部门的周会纪要,以前我整理周会纪要至少要1小时,现在用职得AI,会前5分钟填好议程(“1.上周工作总结 2.本周计划 3.需要协调的问题”),会中重点标记老板的决策和同事的行动项,会后点击“结构化整理”和“提取行动项”,10分钟就能生成完整纪要,上次周会结束后,我15分钟就把纪要发到群里,同事小王说“你这速度,是准备提前下班去约会吗”,其实我只是用对了工具而已,现在我们部门周会纪要人均耗时从1小时降到15分钟,每周光整理纪要就能省出4小时,摸鱼时间都变多了。
第二个案例是跨部门项目启动会,参会的有技术、市场、产品、运营四个部门,共12个人,我提前在参会人列表里标好每个部门的负责人,开启“发言人识别”,会前填了详细议程(包含6个议题),会中重点标记了“技术排期”“市场预算”“产品功能优先级”三个关键部分,会后用“结构化整理”生成纪要,再把行动项同步到飞书项目,每个任务都标上负责人和截止日期,第二天产品经理跟我说:“你们这次的纪要太好用了,我直接把行动项拖到我的看板里,不用再手抄了,看来没少偷偷内卷学习新工具啊。”其实哪有内卷,只是用对了方法而已。
职得AI的会议纪要功能,就像一个需要磨合的伙伴,用对技巧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,从找到入口到高级玩法,从会前准备到会后分享,每个环节都有小细节能优化,试着把这些技巧用起来,你会发现,会议纪要再也不是加班的理由,反而能成为你高效办公的“加分项”,下次开会前,记得打开职得AI,让这个“隐形秘书”帮你把会议的每一分钟都变成有价值的成果。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