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鸿图文字生成插画的实用技巧
360鸿图是一款能让普通人用文字“画”出插画的AI工具,就像给不会画画的人递了一支“魔法画笔”,但不少人用的时候会犯愁:明明写了“一只在海边的兔子”,生成的却是“一只在沙漠的老鼠”;想画“治愈系绘本风”,结果出来“赛博朋克机械风”,别担心,今天我就把自己摸索出的实用技巧分享出来,从找到生成入口到写出精准描述,再到调整参数让插画“长在审美上”,一步步带你解锁360鸿图的正确打开方式,让你从“描述废柴”变身“插画大神”。
打开360鸿图找到插画生成入口
第一次用360鸿图时,我在首页逛了快十分钟,愣是没找到“文字生插画”在哪儿,后来才发现,它藏得不算深,但需要“按图索骥”,如果你用的是网页版,打开官网后,首页顶部的导航栏里有个“创作中心”,点进去后往下滑,就能看到“AI插画”板块,旁边标着“文字生成”四个字,像一块藏在书架里的宝贝,不仔细看容易错过。
要是用手机APP,打开后直接看底部菜单栏,找到“+”号图标,点击后会弹出几个选项,“插画生成”就在其中,图标是一支小画笔配着文字气泡,很好认,我后来总结了个小窍门:不管是网页还是APP,直接在搜索栏搜“插画生成”,系统会直接跳转到功能页面,比自己找省事儿多了,找到入口后点击进去,就能看到一个干净的界面:上方是输入框,中间是参数设置区,下方是历史生成记录,准备工作就完成了。
文字描述怎么写更精准
文字描述是AI生成插画的“灵魂”,就像给AI画一幅“路线图”,你说得越清楚,它走得越不偏,刚开始我写描述特别简单,一只猫在看书”,结果AI生成的猫要么头大身子小,要么书本像块砖头,后来我发现,**主体、动作、环境、风格,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**,少一个都可能让AI“跑偏”。
主体要具体到“谁”,不能只说“猫”,得说“橘猫”“布偶猫”还是“卡通小猫”;动作别写“看书”,写“趴在木质书桌上,前爪按着翻开的童话书,尾巴卷在身侧”;环境补充“阳光从窗户照进来,书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”;风格明确“宫崎骏动画风格,色彩柔和,线条圆润”,你看,这样描述下来,AI就像拿到了详细的“剧本”,生成的插画想不精准都难。
之前我试了句“一只可爱的小狗”,AI给我生成了一只“潦草修勾”——耳朵歪歪扭扭,眼睛眯成一条缝,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样子,后来我改成“柯基幼犬,短腿,圆屁股,摇着尾巴,戴着红色蝴蝶结,站在绿色草坪上”,生成的瞬间我笑出了声:那小短腿蹬得欢,蝴蝶结还带着点褶皱,活像刚从童话书里跑出来的,这不就是“听我说谢谢你”级别的可爱吗?
参数设置让插画更合心意
文字描述写对了,参数设置就是给插画“化妆”,能让它从“还行”变成“惊艳”,360鸿图的参数区有几个关键按钮:尺寸、风格、相似度、细节度,每个都藏着小门道,我刚开始忽略这些,生成的插画不是“头重脚轻”风格混乱”,后来一个个试过去,才摸清它们的脾气。
尺寸得看你用在哪儿,发朋友圈选“竖版3:4”,做海报选“横版16:9”,要是想当头像,“正方形1:1”最合适,我之前给朋友做生日贺卡,选了“竖版”,结果插画里的蛋糕只露出一半,后来换成“正方形”,蛋糕、礼物、寿星猫全装进去了,画面一下子饱满起来,风格选项里有“二次元”“写实”“水墨”“绘本”等,选的时候别贪心,比如想要“国潮风”就别同时勾“赛博朋克”,AI会“ confusion”,生成的插画可能既有红灯笼又有机械臂,像个“混搭怪”。
相似度和细节度是“黄金搭档”,相似度调太低(比如30%),AI会“自由发挥”,你写“兔子”它可能画“熊猫”;调太高(比如90%),又会限制创意,插画会显得死板,我试了十几次,发现60%-80%刚刚好,既能抓住描述的核心,又能让AI加些小惊喜,细节度建议拉满,上次我把“细节度”调到最高,生成的“森林小鹿”插画里,鹿角上还沾着几片小雪花,连地上的苔藓都有深浅变化,放大看都挑不出毛病,把“风格”选为“治愈系”,“相似度”调到80%,点击生成后,屏幕上跳出的插画让我当场“绝绝子”——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猫身上,连胡须的弧度都恰到好处,仿佛能伸手摸到它软软的毛。
生成后不满意怎么办
就算前面步骤都做对了,生成的插画偶尔还是会“翻车”:比如背景太乱、主体太小,或者颜色不是你想要的,这时候别着急点“放弃”,360鸿图的“优化”功能能帮你“抢救”一下,我之前生成“海底美人鱼”,结果美人鱼的尾巴是“荧光绿”,看着像“外星生物”,后来点了“重新生成”,在描述里加上“尾巴是淡粉色渐变,带珍珠光泽”,第二次生成的尾巴就像洒满了星星,温柔又好看。
如果只是局部不满意,背景里的树太多了”,不用重写全部描述,直接在原来的描述后面加一句“背景简化,保留一棵大树即可”,AI会“你之前的设定,只调整你说的部分,我还发现一个小技巧:生成后长按插画,会弹出“保存草稿”,把不满意的草稿存起来,下次想改的时候直接调出来,不用重新写描述,省了不少事,有次我生成“冬日雪景”,第一次雪太大像“暴风雪”,存了草稿后改成“小雪,地面有薄薄一层积雪”,再生成,画面里雪花慢悠悠飘着,屋顶和树枝上落着蓬松的雪,一下子有了“冬日恋歌”的感觉。
不同场景的文字描述模板
不知道写什么描述的时候,套用模板能省不少事,我整理了几个常用场景的模板,你照着填内容就行,亲测有效,儿童绘本场景:“[动物/人物],[动作],[环境],[细节装饰],[风格]”,小狐狸,坐在蘑菇屋里,手里拿着蜂蜜罐,屋顶有烟囱冒着白烟,周围有萤火虫,绘本风,色彩明亮”,职场配图场景:“[职业角色],[工作状态],[办公环境],[氛围],[风格]”,程序员,戴着眼镜敲代码,电脑屏幕显示代码,桌上有咖啡杯和绿植,简约扁平风,蓝色调”。
节日海报场景:“[节日元素],[主体],[动作/状态],[背景],[风格]”,中秋节,兔子抱着月饼,坐在月亮上,周围有云朵和星星,国潮风,红色和金色为主”,我用“中秋节”模板生成插画时,把“兔子”换成“柯基”,“月饼”换成“蛋黄酥”,结果生成的柯基趴在月亮上,爪子抱着蛋黄酥,耳朵耷拉着,萌得我立马设成了手机壁纸,这些模板就像“填空题”,你只需要把括号里的内容换成自己想要的,AI就能帮你“画”出符合场景的插画,再也不用对着输入框发呆了。
避开这些小坑让生成更顺利
用360鸿图时,有些“小坑”踩过一次就记住了,别用太抽象的词,高级感”“氛围感”,AI“听不懂”,你写“高级感的房间”,它可能给你画个“空荡荡的毛坯房”,不如换成“莫兰迪色系,皮质沙发,落地灯,墙上挂着抽象画”,画面一下子就“高级”起来,别堆太多元素,一只猫、一只狗、一只鸟、一朵花、一棵树、一片云”,AI会“选择困难”,生成的插画可能挤成一团,像个“杂物间”,挑1-2个主体重点描述就好。
还有,描述里别用“或”“和”这种模糊的词,猫或狗”,AI可能各画一半,生成“猫头狗身”的怪物;“红色和蓝色”,可能直接给你画个“紫色”(红色+蓝色=紫色),我之前写“穿红色或蓝色裙子的女孩”,结果生成的裙子一半红一半蓝,像“调色盘成精”,后来改成“穿淡蓝色连衣裙的女孩”,裙子的颜色均匀又温柔,看着舒服多了,避开这些坑,你会发现AI好像“变聪明”了,生成的插画一次比一次合心意。
从新手到熟练的练习小方法
想熟练掌握360鸿图,多练习是王道,但练习也有“巧劲”,我刚开始每天选一个主题,今天画动物”“明天画场景”,从简单的描述开始,一只坐着的猫”,生成后看看哪里不满意,下次加上“橘猫,胖脸,尾巴绕在爪子上”,慢慢增加细节,每次生成后,把描述和插画截图存在手机相册里,对比着看,就能发现规律:原来“治愈系”要多用“柔和”“温暖”“圆润”这些词,“赛博朋克”要加“霓虹灯”“机械臂”“高楼大厦”。
还可以模仿优秀的描述,看到喜欢的插画,试着把它“拆”成文字描述,再用360鸿图生成,对比和原图的差别,调整描述里的细节,我之前看到一张“森林精灵”插画,精灵有透明翅膀,头发是绿色的,周围有发光的蘑菇,我把这些细节写成描述,生成的精灵翅膀比原图还多了点珠光效果,成就感满满,练习不用太久,每天10分钟,坚持一周,你写的描述就能从“小学生作文”变成“专业脚本”,生成的插画也会越来越“懂你”。
用360鸿图生成插画,就像和AI“交朋友”,你越了解它的“脾气”,它越能帮你实现想法,从找到入口开始,写精准的描述,调合适的参数,避开小坑,再加上一点点练习,你会发现原来用文字“画”插画这么简单,下次想给朋友画生日贺图,想给公众号文章配插画,或者只是想把脑子里的小想法“画”出来,打开360鸿图,试试这些技巧,说不定下一张惊艳朋友圈的插画就出自你手呢。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