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WotoHub使用教程指南 用WotoHub批量获取推特用户信息的实用教程

用WotoHub批量获取推特用户信息的实用教程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296 0

在社交媒体运营、竞品分析或用户研究中,获取精准的推特用户信息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一步,手动复制粘贴用户名、粉丝数、简介等信息不仅耗时耗力,还容易出错——就像用勺子舀海水,忙活半天也装不满一桶,而WotoHub这款工具,就像给你递上了一张细密的渔网,能帮你快速捞起需要的“信息鱼儿”,无论你是想分析竞品的粉丝画像,还是寻找潜在合作博主,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都能让你的工作效率buff叠满,我会带你一步步解锁WotoHub批量获取推特用户信息的技能,学会后你会发现,曾经需要一整天的活儿,现在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搞定。

WotoHub账号注册与登录

第一次接触WotoHub时,我以为注册流程会很复杂,毕竟涉及数据采集工具,总担心要填一堆资料,但实际操作后发现,它就像和新朋友打第一次招呼,简单直接,打开WotoHub官网,右上角的“注册”按钮像个热情的向导,点击后跳转到注册页面,支持邮箱注册和谷歌账号快捷登录,我选了邮箱注册,输入常用邮箱和密码,密码要求不算苛刻,8位以上加个大小写字母就行,点击“获取验证码”,不到10秒邮箱就收到了6位数字,填进去点击“注册”,系统提示“账号创建成功”,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,比点外卖选地址还快。

登录界面设计得很清爽,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,只有账号密码输入框和“记住我”的小勾选框,输入刚注册的账号密码,点击“登录”,页面像翻书一样切换到个人中心,首页左侧是功能菜单,中间是项目列表,右侧是使用指南卡片,一目了然,我试着点击“忘记密码”测试了下,系统会发送重置链接到邮箱,流程顺畅,安全感拉满——毕竟数据工具,账号安全是第一位的。

创建信息采集项目

登录后,要开始采集信息,第一步是给数据建个“专属房间”——创建项目,在个人中心页面,顶部导航栏有个“新建项目”按钮,蓝色背景配白色文字,很显眼,点击后弹出项目设置窗口,需要填写项目名称和选择采集平台,项目名称建议具体点,2024Q3科技类博主分析”,这样后续管理时不会混淆,我输入“竞品推特用户研究”,平台选择里直接能看到“推特”选项,点击后窗口下方多了“项目描述”选填框,我简单写了句“采集某竞品的粉丝用户信息”,方便团队协作时其他人了解项目用途。

点击“创建”后,系统像个细心的管家,立刻生成了项目卡片,显示在项目列表里,卡片上有项目名称、创建时间、上次采集时间和状态标签,我的第一个项目状态显示“待配置”,鼠标悬停在卡片上,会出现“编辑”“删除”“进入项目”三个小按钮,操作很直观,我点击“进入项目”,页面跳转到项目控制台,这里就像作战指挥室,所有采集相关的设置都在这里进行,接下来的“作战计划”就要从这里开始制定了。

设置批量采集参数

项目控制台中央是“采集参数配置”面板,像个精密的仪表盘,需要你告诉它“去哪里捕鱼”“捕多少鱼”,最上方是“采集目标”输入框,支持两种方式:输入推特关键词(AI startup”“科技博主”)或直接粘贴推特用户列表URL,我这次想采集某竞品账号的粉丝,于是在“关键词/URL”框里输入了竞品的推特用户名,后面加了个空格和“followers”,系统会自动识别为采集该用户的粉丝列表。

下方是“采集数量”设置,有“全部采集”和“自定义数量”两个选项,考虑到第一次用,我选了自定义数量,输入“500”——先试试水,看看数据质量,再往下是“过滤条件”,可以设置“粉丝数大于X”“推文数大于Y”“账号创建时间晚于Z”,这些条件像筛子一样,能帮你过滤掉僵尸号或低活跃度用户,我勾选了“粉丝数大于1000”,毕竟粉丝太少的用户参考价值可能不高,设置完所有参数,点击“保存配置”,系统弹出“参数已配置,准备出发!”的提示框,像给即将远航的船加满了油,就等起航信号了。

选择需采集的数据字段

参数设置好,接下来要告诉WotoHub“你想要哪些鱼”——选择数据字段,在参数配置面板下方,有个“数据字段选择”区域,像个自助餐厅的菜品区,列出了可采集的所有字段,每个字段旁都有个勾选框,常用字段有“用户名”“用户ID”“粉丝数”“关注数”“简介”“最近推文时间”“是否认证账号”“头像URL”等,大概20多个选项。

我根据这次的需求勾选了6个字段:用户名(方便识别)、粉丝数(看影响力)、简介(了解用户定位)、最近推文时间(判断活跃度)、是否认证(区分普通用户和KOL)、关注数(看用户社交活跃度),每个字段后面都有个小问号图标,鼠标悬停会显示字段说明,用户ID是推特的唯一标识,比用户名更稳定”,我试着勾选“头像URL”,系统提示“勾选该字段会增加采集时间,建议按需选择”,很贴心,选完字段后点击“确认选择”,面板会收缩起来,顶部进度条显示“配置完成度80%”,就差最后一步“开饭”了。

执行批量采集任务

所有准备工作就绪,终于到了“撒网”的时刻——执行采集,项目控制台右上角有个橙色的“开始采集”按钮,像个发令枪,点击后系统弹出确认窗口:“是否立即开始采集?预计耗时10分钟(500条数据)”,点击“确认”,页面中央出现圆形进度条,像沙漏一样转动,下方显示实时进度:“已采集120条,剩余380条,预计还需7分钟”,我本以为会很卡,结果边采集边刷网页完全不影响,WotoHub的后台处理能力像个默默干活的老黄牛,不吵不闹但效率在线。

中间我试着点击“暂停采集”,进度条立刻停止转动,系统提示“任务已暂停,可随时恢复”,恢复后进度从暂停时的位置继续,不会从头再来,大概8分钟后,进度条变成绿色,显示“采集完成!共获取498条有效数据,2条因账号隐私设置未采集到”,原来有些用户设置了信息隐藏,WotoHub会自动跳过并标注原因,这点比人工采集时遇到“404”页面好多了,采集完成后,系统会发站内信提醒,同时项目卡片状态变成“已完成”,旁边显示“498条数据”,成就感瞬间拉满。

导出与整理用户信息

数据采集完,就像把鱼捞上岸,得装进“水桶”——导出数据,在项目控制台的“数据管理”标签页,能看到采集到的所有用户信息,表格形式展示,每列对应之前选的字段,数据像排队的小士兵一样整齐排列,用户名旁还能直接点击跳转到该用户的推特主页,方便核对信息,表格上方有“导出数据”按钮,点击后弹出格式选择窗口,支持CSV、Excel和JSON三种格式,我选了Excel,毕竟后续要用Excel做数据分析,兼容性更好。

选择格式后,系统提示“正在生成文件,请稍候”,不到10秒,浏览器就自动下载了一个名为“竞品推特用户_20240520.xlsx”的文件,打开Excel,数据排版工整,没有乱码,每个字段对应一列,粉丝数自动识别为数字格式,简介里的表情符号也完整显示,连“最近推文时间”都精确到秒,我试着筛选“粉丝数大于10000”,瞬间找出了23个高影响力用户,比手动复制粘贴再整理效率高了至少10倍,导出的数据还支持直接导入到数据分析工具,比如Tableau或Python,无缝衔接后续工作流,这波操作简直是摸鱼神器。

提升采集效率的小技巧

用了几次后,我摸索出几个能让WotoHub“跑更快”的小技巧,分享给大家,第一个是“分时段采集”,推特用户活跃高峰期(比如北美时间上午9-11点)服务器压力大,这时候采集速度会慢一点,我试过凌晨2点采集,同样500条数据,比白天快了近30%,可能服务器也在“摸鱼”时间更清闲吧,第二个是“组合过滤条件”,比如同时勾选“粉丝数大于5000”和“最近推文时间在30天内”,能直接过滤掉“僵尸大号”,数据精准度提升不少,后续分析不用再手动删数据。

第三个是“项目模板保存”,如果经常采集同类数据(比如每月分析一次竞品粉丝),可以把设置好的参数和字段保存为模板,在项目列表页面,点击项目卡片的“更多”按钮,选择“保存为模板”,输入模板名称,下次新建项目时直接套用,省去重复配置的时间,我把“科技类博主采集”保存为模板后,第二次创建项目只用了30秒,简直是效率加速器,最后一个是“定期清理项目”,老项目数据如果不需要了,及时删除能释放空间,让系统保持轻快——就像手机定期清理缓存,用起来更流畅。

实际案例:竞品用户画像分析

上个月我用WotoHub帮团队做了一次竞品用户画像分析,效果超出预期,我们的竞品是一家做智能手环的公司,想了解他们的核心用户群体,我用WotoHub采集了竞品推特账号的2000条粉丝数据,导出Excel后用数据透视表分析,发现几个关键信息:粉丝中65%是男性,年龄集中在25-35岁(从简介里的“90后”“程序员”等关键词推断),78%的用户简介提到“健身”“跑步”“户外运动”,粉丝数1万-10万的用户占比32%——这些用户是潜在的KOL合作对象。

更意外的是,通过“最近推文时间”字段发现,85%的用户每周至少发3条推文,活跃度很高;“关注数”平均在500左右,说明他们不盲目关注,对关注对象比较挑剔,基于这些数据,我们调整了社交媒体运营策略,比如在推特发布更多男性健身场景的产品图,与粉丝数1万-10万的科技健身博主合作测评,结果当月品牌相关话题讨论量提升了40%,领导说这波操作“赢麻了”,现在团队每周都会用WotoHub采集一次数据,动态跟踪用户变化,数据驱动决策的感觉,就像给营销装上了导航,再也不用凭感觉“盲开”了。

从注册登录到导出数据,WotoHub把复杂的信息采集过程拆解成简单的“点按操作”,让不懂代码的人也能轻松上手,如果你也常被手动收集用户信息搞得焦头烂额,不妨试试这款工具——毕竟时间这么宝贵,能交给工具做的事,何必自己“肝”呢?现在打开WotoHub官网,跟着步骤操作,说不定下一个“数据大神”就是你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