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绿鲸英文文献阅读器AI帮写作功能使用方法
小绿鲸英文文献阅读器是很多科研党和留学生的“文献阅读神器”,而它自带的AI帮写作功能更是把“阅读”和“写作”来了个完美衔接,不管你是为英文文献摘要抓耳挠腮,还是对着研究报告的引言苦思冥想,这个功能都能像贴心的写作搭子一样,帮你把文献里的干货变成笔下的流畅文字,我就带你一步步解锁这个功能,让英文写作从“头秃”变成“丝滑”,看完就能上手,效率直接拉满,再也不用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啦。
下载安装与登录小绿鲸
想用AI帮写作功能,第一步当然是把小绿鲸英文文献阅读器请进你的电脑,我当时是在小绿鲸的官网找到下载入口的,官网首页显眼位置能看到“下载”按钮,点击后根据自己的电脑系统(Windows或Mac)选择对应的版本,下载完成后双击安装包,跟着弹窗提示一路“下一步”,就像给手机装个APP那么简单,全程不用1分钟,安装完成后桌面会出现小绿鲸的图标,双击打开,登录界面就弹出来了,这里可以用手机号验证码登录,也能直接微信扫码,我选的是微信扫码,“滴”的一声就登进去了,比记密码方便多了,成功登录后,主界面干干净净的,左边是文献库,中间是文献预览区,右上角那个带着小机器人图标的“AI功能”按钮特别显眼,一看就知道AI帮写作功能藏在那儿。
导入英文文献到小绿鲸
AI帮写作功能的“弹药”来自你要参考的文献,所以得先把文献“喂”给小绿鲸,我试过三种导入方式,都挺顺手的,第一种是直接把电脑里的PDF文献拖进小绿鲸窗口,就像把文件拖进文件夹一样,松开鼠标,文献就开始上传了,进度条慢悠悠地爬,几秒钟就搞定,第二种是用“导入文献”按钮,点击后选择文献存放的路径,找到文件打开就行,第三种最方便,要是文献在知网、PubMed这些数据库,直接复制文献链接,粘贴到小绿鲸的“链接导入”框里,它就能自动抓取文献内容,我上次导入一篇关于机器学习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文献,用的链接导入,小绿鲸像个细心的档案管理员,不仅把文献正文导进来了,连作者、期刊、发表时间这些元数据都整理得明明白白,重点段落还自动标了黄色,后面写作时引用观点一目了然。
找到AI帮写作功能入口
文献导好了,接下来就得把AI帮写作功能“请”出来,我一开始在主界面找了半天,后来发现它藏得并不深,在你打开任意一篇导入的文献后,文献预览区的顶部工具栏会多出几个按钮,其中一个写着“AI写作”,旁边还有个小钢笔的图标,这就是入口啦,点击这个按钮,屏幕右侧会滑出一个AI写作的侧边栏,像拉开了一个藏着宝贝的抽屉,侧边栏里有输入框、参数设置区和一个大大的“生成”按钮,布局清晰,就算是第一次用也不会迷路,我当时点进去的时候,侧边栏还弹出一句提示:“请告诉我你想写什么,我来帮你梳理思路~”,感觉像个耐心的小助手在等你下指令,瞬间没那么紧张了。
设置AI写作参数
AI帮写作不是“瞎写”,得告诉它你想要什么,这就需要设置参数,侧边栏的参数设置区有几个关键选项,一个都不能少,第一个是“写作目标”,下拉菜单里有“文献摘要”“引言部分”“讨论分析”“结论总结”这些选项,你写什么就选什么,我上次要写一篇文献的引言,就选了“引言部分”,第二个是“文献来源”,这里可以勾选你刚导入的文献,要是导入了多篇,还能多选,AI会自动整合这些文献的观点,第三个是“语言风格”,分“学术正式”“简洁明了”“详细深入”,写论文就选“学术正式”准没错,最后是“字数要求”,可以自己输入数字,比如300字、500字,AI会根据字数调整内容详略,我设置的时候,特意勾选了两篇主题相关的文献,语言风格选了“学术正式”,字数填了400字,设置完感觉像给AI画了张“写作地图”,它就能按图索骥,不会跑偏了。
生成英文文献写作初稿
参数设置好,就到了最期待的“生成初稿”环节,在侧边栏的输入框里,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写作需求,基于导入的文献,写一段关于A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的引言”,我当时输入的是“结合两篇文献,分析机器学习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引言”,写完点击那个蓝色的“生成”按钮,按钮上立刻出现一个旋转的小圆圈,像在说“别急,我正在思考呢”,等待的时间比我想象中短,大概十几秒,初稿就跳出来了,我凑过去一看,眼睛都亮了——结构特别清晰,开头先介绍蛋白质结构预测的重要性,中间引用了我导入的两篇文献里的核心观点,还提到了AlphaFold的突破性进展,最后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,语言表达也很地道,没有中式英语的生硬感,连专业术语的使用都很准确,我当时心里嘀咕:“这水平,比我熬夜写的初稿强多了”,简直想给AI点个“一键三连”。
编辑优化AI生成内容
初稿虽然好,但毕竟是AI写的,还得根据自己的思路“修修补补”,小绿鲸在编辑优化这块儿考虑得很周到,生成的内容可以直接在侧边栏里修改,你可以像在Word里一样,选中文字直接删改,也能点击某个句子,AI会弹出“改写这句话”“缩短表达”“补充细节”这些小建议,我上次生成的引言里,有句“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预测效率”,我觉得“极大提升”有点笼统,点击句子后,AI建议改成“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使预测效率提升了约30%,远超传统方法”,还自动引用了文献里的数据,一下子就具体多了,除了手动修改,侧边栏底部还有个“润色”按钮,点击后AI会整体调整语言流畅度和逻辑连贯性,我润色完再读一遍,感觉文字像被打磨过的玉石,既保留了核心观点,又多了几分学术写作的严谨和流畅,连导师常说的“逻辑断层”问题都没出现。
AI帮写作功能的进阶技巧
用熟了基础操作,你会发现AI帮写作功能还有不少“隐藏技能”,这些进阶技巧能让写作效率再上一个台阶,第一个是“多文献交叉写作”,要是你研究的主题涉及多篇相关文献,不用一篇篇手动整合观点,直接导入所有文献,在“文献来源”里全选,AI会自动梳理不同文献的异同点,帮你写出一篇综合的文献综述,我上次写一篇关于“碳中和”的综述,导入了5篇文献,AI不仅总结了每篇文献的核心结论,还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,原本需要2小时手动整理的内容,20分钟就搞定了,简直是“时间管理大师”,第二个是“个性化写作模板”,如果你经常写某类文章,比如会议摘要、项目申请书,可以把常用的参数(写作目标、语言风格、字数)保存为模板,下次点击模板就能直接用,不用每次都重新设置,我现在就存了个“会议摘要模板”,参数都调好了,用的时候一键加载,比点外卖选“再来一单”还方便,第三个是“学术规范检查”,生成内容后,点击“规范检查”按钮,AI会自动扫描引用格式、语法错误和学术词汇使用情况,像个严格的审稿人,帮你提前规避低级错误,上次我同学用这个功能,查出了三处引用格式错误,避免了投稿时被编辑打回的尴尬。
导出与分享写作成果
稿子改满意了,最后一步就是把它“抱”出小绿鲸,生成的内容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Word里,但小绿鲸提供了更方便的“导出”功能,在侧边栏的右上角,有个“导出”按钮,点击后会弹出格式选择框,支持Word和PDF两种常用格式,我一般选Word格式,方便后续在导师的批注下修改,选择格式后,设置保存路径,点击“确定”,文件就乖乖躺在电脑文件夹里了,导出的文档里,AI生成的内容和你的修改痕迹都清清楚楚,连引用的文献标注都自动带上了,不用自己手动加脚注,除了导出,还能分享给别人,侧边栏底部有个“分享”按钮,点击生成一个链接,把链接发给导师或同学,他们不用下载小绿鲸,直接在浏览器里就能打开查看,我上次把写好的引言分享给导师,导师用手机点开链接,十几分钟就给我发来了修改意见,回复速度比平时发邮件快多了,现在我写英文文献,从导入文献到导出终稿,全程都在小绿鲸里完成,不用在多个软件之间切换,效率简直“原地起飞”。
小绿鲸英文文献阅读器的AI帮写作功能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学术秘书,把繁杂的文献梳理得井井有条,把晦涩的观点转化为流畅的文字,无论是文献综述的庞杂,还是研究报告的严谨,抑或是会议摘要的精炼,它都能轻松应对,跟着上面的步骤一步步操作,你会发现,英文文献写作再也不是“老大难”,反而能变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,现在打开小绿鲸,试试用AI帮写作功能写一段文献引言吧,相信你会和我一样,发出“真香”的感叹~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