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智慧树网使用教程指南 智慧树跨校选课教程,轻松搞定跨校课程学习

智慧树跨校选课教程,轻松搞定跨校课程学习

发布时间: 浏览量:1 0

智慧树作为不少高校都在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,就像一座连接不同高校的知识桥梁,让我们坐在自己的教室里,也能“走进”其他学校的课堂,跨校选课更是这座桥梁上的“VIP通道”,能帮我们接触到本校没有的优质课程——可能是985高校的王牌专业课,也可能是隔壁大学的特色选修课,解决了很多同学“想拓宽知识面却没资源”的烦恼,第一次接触跨校选课的同学,可能会对着平台界面发懵:入口在哪?怎么筛选课程?选完后怎么确认?别担心,这篇教程会手把手带你走完整个流程,从注册登录到课程考核,每个步骤都讲得明明白白,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,轻松选到心仪的跨校课程,主打一个省心。

注册登录智慧树账号

要开始跨校选课,第一步得有个能正常使用的智慧树账号,如果你是第一次用智慧树,直接打开浏览器搜索“智慧树”,进入官网后点击右上角的“注册”,注册时注意,一定要用学校统一发放的学号注册,别图方便用微信或QQ直接登录——我身边有同学一开始用微信登录,结果死活看不到学校的课程列表,后来才发现必须绑定学号才能关联学校信息,白折腾了半天,注册过程很简单,填上学号、姓名、手机号,接收验证码后设置密码,三步就能搞定,已经有账号的同学直接登录就行,登录后记得检查个人信息里的“学校”是否显示正确,要是显示“未绑定学校”,赶紧在“个人中心”里绑定,不然跨校选课入口可能都出不来。

登录成功后,首页会显示你所在学校的课程推荐,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——我们要找的是“别人家的课”,这时候别在首页瞎逛,先确认账号状态:点击右上角的头像,看“我的学校”是否正确,“账号类型”是不是“学生”,如果显示“教师”或“管理员”,可能是注册时选错了身份,联系智慧树客服改过来就行,客服响应挺快的,我上次反馈问题,半小时就解决了。

找到跨校选课的隐藏入口

登录没问题后,接下来就要找跨校选课的入口了,这个入口藏得不算深,但第一次找确实容易错过,你打开智慧树首页后,目光移到左侧菜单栏,往下滑,在“我的课程”“选课中心”“学习空间”这些选项里,找找有没有“跨校选课”或者“校际共享课程”的字样,如果没看到,别急,点击“选课中心”试试——很多学校会把跨校选课入口放在选课中心的二级菜单里,就像手机APP里的“更多功能”藏在下拉列表里一样。

我当时找这个入口花了点时间,后来发现我们学校的入口在“选课中心”页面顶部的标签栏,和“本校本专业”“本校通识”并列,叫“跨校共享”,点进去后,页面会跳转到跨校选课的专属界面,这时候你会看到一行提示:“当前为跨校选课模式,可浏览全国高校共享课程”,如果没看到这个提示,可能是你所在的学校还没开通跨校选课功能,这种情况可以问问辅导员,确认一下学校是否参与了智慧树的校际课程共享计划,要是开通了却看不到入口,退出账号重新登录试试,有时候平台缓存会“调皮”一下,重新登录就能解决。

筛选跨校课程的实用技巧

进入跨校选课界面后,你会发现课程列表像超市货架一样琳琅满目——全国那么多高校的课程都在这里,计算机、文学、艺术、经管……应有尽有,这时候别急着看到哪个点哪个,盲目选课很容易选到不适合自己的课,浪费时间和学分,学会筛选才是关键,就像去超市买东西,先列清单再找货架,效率会高很多。

筛选功能一般在页面顶部,有“学校”“学科分类”“课程类型”“学分”“评分”这几个选项。优先用“学科分类”筛:比如你想选文科类的课,就点“文学”“历史”“哲学”;想选实用技能类的,就看“工学”“管理学”,选完学科后,再用“评分”排序——智慧树的课程都有学生评分,4.5分以上的课程大概率不会踩雷,我上次选课时,先筛了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学科,再按评分从高到低排,前几名里有清华大学的《数据结构与算法》、浙江大学的《人工智能入门》,都是口碑超好的课。

除了学科和评分,“学校”筛选也很好用,如果你对某个学校有执念,比如想感受一下复旦大学的课程氛围,直接在“学校”搜索框里输入学校名称,就能看到这所学校开放的所有共享课程,不过要注意,不是所有学校的课程都对所有高校开放,有些课程可能只对合作院校开放,这时候你可以看看课程详情页的“适用学校”,如果显示“全国高校”,那就可以放心选;如果显示“仅限XX联盟高校”,而你的学校不在联盟里,选了也可能审核不通过,这点要留意。

选择课程并确认选课信息

筛选出心仪的课程后,就到了“下单”环节——点击课程卡片上的“加入选课”按钮,不过别急着点,先点进课程详情页看看“内幕”:课程简介、教学大纲、考核方式、上课时间、学分、任课教师,这些信息一个都不能漏,就像网购前要看商品详情和买家秀,选课也得“货比三家”,了解清楚再决定。

重点看“上课时间”和“考核方式”,有些跨校课程会有直播课,时间可能和你本校的课程冲突,比如我室友之前选了一门课,每周四晚上7点有直播,刚好和他的专业课时间重合,最后只能退课,考核方式也要注意:是“线上考试+平时作业”,还是“论文+实践报告”?如果是后者,你得评估自己有没有时间完成,别选了需要大量实地调研的课,结果没时间去做,我选的《新媒体运营》平时作业(40%)+期末报告(60%)”,平时每周花1小时写作业,期末报告结合自己的公众号运营经历写,轻松就搞定了。

确认没问题后,点击“加入选课”,系统会弹出一个确认框,提醒你“该课程为跨校共享课程,选课成功后需按时完成学习”,这时候再检查一遍课程名称、学分、上课时间,确认无误就点“确定”,有些课程需要填写“选课理由”,简单写两句就行,对XX领域感兴趣,希望通过课程提升专业能力”,不用写小作文,平台主要是想了解你的选课动机。

查看跨校选课结果

选完课不是万事大吉,还得看看有没有“下单成功”,这时候你可以回到“我的课程”页面,找找有没有“跨校课程”或“共享课程”的分类标签,点进去就能看到你刚选的课,如果课程状态显示“选课成功”,那恭喜你,这门课已经稳稳拿下了;如果显示“待审核”,别慌,这是正常现象——跨校选课需要你所在学校和开课学校双方审核,一般1-3个工作日就会有结果,我上次选北京大学的《西方艺术史》,等了2天就审核通过了,期间不用反复刷新页面,平台会给你发站内信通知,手机短信也会提醒。

要是等了3天还显示“待审核”,可以主动联系学校的教务处或智慧树客服问问情况,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,大部分课程审核都很快,还有一种可能:课程名额满了,有些热门课程选课人数多,名额有限,没选上的话状态会显示“选课失败”,这时候可以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备选课程,或者等下学期再选——热门课程通常每个学期都会开放,不用太可惜。

学习跨校课程的正确姿势

选课成功后,就进入学习阶段了,跨校课程和本校课程的学习方式差不多,但因为是线上学习,更考验自律性,我建议你把课程添加到手机日历的“待办事项”里,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学习,比如晚上7-8点,就像追剧一样,每天看1-2集课程视频,积少成多,智慧树的课程视频可以倍速播放(最高2倍速),但不建议全程倍速,遇到重点内容还是正常速度听,边听边做笔记—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记笔记不仅能帮你记住知识点,期末复习时也能省不少事。

课程讨论区是个宝藏地方,千万别忽略,很多同学觉得“反正老师不认识我,不发言也没关系”,其实讨论区里有很多干货:老师会解答高频问题,其他学校的同学会分享学习心得,甚至有人会整理好笔记和复习资料,我上次在《心理学导论》的讨论区里,看到有同学分享了自己总结的“10个必考点思维导图”,直接帮我期末复习节省了3天时间,遇到不懂的问题,大胆在讨论区提问,老师回复都挺及时的,我提问过“如何区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”,第二天老师就用生活例子给我讲明白了。

搞定课程考核的小妙招

最后一步:通过课程考核,拿到学分,跨校课程的考核通常由“平时成绩”“期中测验”“期末考试”三部分组成,平时成绩占比一般30%-50%,主要看视频观看进度、作业完成情况、讨论区发言次数。平时成绩一定要拿满:视频按时看完,作业提前一天提交(避免最后一天系统卡顿),讨论区每周发言1-2次,这些都不难做到,我有个同学平时成绩只拿了60分,期末考再好也没及格,太可惜了。

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前,重点复习课件和笔记,智慧树的课程在“资料下载”区会有课件PPT,下载下来打印或者存在平板里,复习时对照笔记看,效率很高,如果课程有模拟题,一定要做——模拟题的题型和难度和真题差不多,能帮你熟悉考试节奏,我上次期末考试前,把模拟题做了3遍,考试时发现很多题目都似曾相识,最后考了92分,很多跨校课程会有“学习小组”功能,可以和同学组队学习,一起刷题、讨论问题,互相监督打卡,就像玩游戏开黑一样,比一个人闷头学有趣多了,学习效率也更高。

跨校选课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跟着这个教程一步步操作,你会发现其实很简单:注册登录、找入口、筛选课程、确认选课、查看结果、认真学习、通过考核,每个环节都有小技巧,记住这些“通关秘籍”,你也能轻松选到优质的跨校课程,拓宽知识面,给大学生活加点“料”,现在就打开智慧树,试试这些方法吧,说不定下一个“跨校学霸”就是你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
评论列表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