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义听悟AI课程笔记使用方法教程
通义听悟是一款能帮你轻松搞定课程笔记的AI工具,不管是线上网课还是线下讲座,它都能像个细心的小秘书,把老师讲的重点、案例、知识点通通捋清楚,再也不用手忙脚乱地边听边记了,很多同学上课时总纠结是认真听讲还是拼命记笔记,结果两边都没顾好;课后想整理笔记,对着一堆零散的录音、草稿纸又头大——别担心,通义听悟就是来解决这些烦恼的,今天这篇文章,我就手把手带你解锁通义听悟AI课程笔记的全部使用方法,从导入课程到生成笔记,再到优化分享,每个步骤都讲得明明白白,跟着做下来,你会发现整理课程笔记原来可以这么简单,效率直接拉满,再也不用为笔记熬夜“内卷”啦!
通义听悟注册与登录
想用通义听悟,第一步当然是把它“请”到自己的设备里,你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通义听悟下载APP,也可以直接用浏览器打开官网,网页版和APP功能差不多,看自己习惯,我个人更喜欢网页版,屏幕大看着舒服,整理笔记时不用老低头看手机。注册账号很简单,用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就行,也支持微信、支付宝快捷登录,我当时点了微信登录,授权后几秒钟就搞定了,完全不用填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。
登录进去后,首页干干净净的,上面是搜索栏,中间是新建笔记、导入内容两个大按钮,下面是历史笔记列表,一目了然,我第一次用的时候,盯着界面看了不到半分钟,就知道每个按钮是干嘛的,完全没有“找不到北”的感觉——新手友好度直接拉满,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,系统还会弹出一个简单的功能引导,跟着点两下,基本操作就都清楚了,完全不用担心学不会。
导入课程内容
登录成功后,咱们就该把“主角”——课程内容请进来了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笔记的质量哦,打开通义听悟后,首页最显眼的就是导入内容按钮,点进去能看到三个选项:本地文件、链接粘贴、实时录音,我上次整理网课笔记时,直接把学习通上的课程链接复制粘贴进去,AI立马就开始解析了,就像给它递了一张课程“入场券”,不用手动下载视频再上传,省了不少事。
要是你手里有课堂录音或者下载好的课程视频,点本地文件上传就行,我试过传一个1小时的线下讲座录音,本以为要等很久,结果进度条“嗖嗖”地跑,不到2分钟就处理完了,对了,如果你正在上直播课,还能直接用实时录音功能,打开后通义听悟会一边录一边处理,等课程结束,笔记的“半成品”都已经有了——这波操作简直是“时间管理大师”附体,听课记笔记两不误。
设置笔记生成参数
导入后,别急着点生成,先给AI“下点指令”,让它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笔记,就像点外卖时备注“不要香菜”一样,这里的参数设置能让笔记更合你的口味,在生成页面,你会看到几个可勾选的选项:重点标记、时间戳提取、思维导图生成、关键词高亮,我一般会把重点标记和思维导图都勾上,重点标记能让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用橙色标出来,一眼就能看到;思维导图则会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得清清楚楚,像画了一张“知识地图”,复习时特别方便。
还有个“笔记风格”选项,分简洁版和详细版,简洁版适合快速回顾,只保留核心内容;详细版则会把老师说的案例、举例都记下来,适合需要深度理解的课程,我上次整理高数课笔记选了详细版,连老师讲的解题小技巧都一字不落,后来期末复习时,对着这份笔记刷题,效率比同学高了不少——这参数设置的功夫,花得绝对值。
生成课程笔记
参数设置好,就可以点击“生成笔记”按钮了,这时候AI就像一个埋头苦干的“小助理”,开始飞速处理内容,你能看到页面上显示“正在转写内容”“正在提取重点”“正在生成结构”,整个过程大概3-5分钟,具体看课程时长,我有次处理一个2小时的专业课视频,泡了杯咖啡的功夫,笔记就生成好了,完全不用盯着屏幕干等。
生成后的笔记页面特别清爽,顶部是课程标题和时长,中间是分点列出的笔记内容,重点部分用不同颜色标着,旁边还有时间戳——点一下时间戳,就能直接跳转到课程对应的位置,想回顾某个知识点时,再也不用拉着进度条来回找了,最让我惊喜的是,AI还会自动给笔记分章节,第一章 函数定义”“第二章 导数应用”,就像老师提前帮你把笔记大纲列好了,条理清晰得不像话。
编辑与优化笔记
AI生成的笔记虽然好用,但毕竟是“初稿”,咱们还得给它“化化妆”,让它更个性化,笔记页面右上角有个“编辑”按钮,点进去就能对内容进行修改,我通常会把AI没听清楚的口语化表达改得书面一点,比如把“这个地方啊,大家要注意”改成“此处需重点关注”;再补充一些自己的课堂感悟,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案例时,我当时联想到的另一个例子,写在旁边,复习时能帮我回忆起更多细节。
通义听悟的编辑功能还挺贴心,有字体大小调整、加粗、插入图片等工具,我会把特别重要的公式用加粗标出来,再配上自己画的示意图——毕竟图文结合的笔记记得更牢嘛,上次我把优化后的笔记发给同桌看,他直呼“这笔记比老师PPT还清楚”,搞得我都想当“笔记博主”了,其实编辑不用花太多时间,十几分钟就能搞定,却能让笔记的实用性翻倍,这笔“时间投资”绝对划算。
导出与分享笔记
笔记优化好,就该把它“带回家”或者分享给同学了,在笔记页面底部,有个“导出”按钮,支持PDF、Word、Markdown三种格式,我一般导出PDF,因为格式不容易乱,不管在手机还是电脑上看都一样清晰,导出速度也很快,点一下按钮,几秒钟文件就保存到本地了,存到云盘里,以后换设备也不怕丢。
要是想和同学共享笔记,直接点“分享”生成链接就行,链接可以设置有效期,比如7天,还能选择“仅查看”或“可编辑”权限,上次小组作业,我们分工整理不同章节的笔记,用分享功能互相补充,原本要花一下午的事,1小时就搞定了——这协作效率,简直是“团队加速器”,再也不用抱着U盘到处传,也不用在群里发一堆零散的文件,一个链接全搞定,干净又方便。
高级功能使用技巧
除了基础操作,通义听悟还有几个“隐藏技能”,学会了能让笔记效率再上一个台阶,第一个是“多语言转写”,如果你听的是外语课程,比如英语、日语,它也能准确转写并生成中文笔记,我用它整理过雅思听力课,连老师说的俚语都能识别出来,比自己对着录音一句句听写强太多,第二个是“关键词搜索”,在笔记页面顶部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,微积分基本定理”,AI会立马定位到所有提到这个词的地方,复习时想找某个知识点,就像“大海捞针”变成了“按图索骥”,快得很。
还有个“笔记合并”功能,如果你同一门课有好几节内容,可以把几篇笔记合并成一个完整的“课程总笔记”,我期末复习时就把高数的12节课笔记合并了,生成了一份200多页的“复习宝典”,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,理解得更透彻了,这些高级功能看似复杂,其实用起来很简单,多摸索两次就能熟练掌握——就像玩游戏解锁新技能,每学会一个,都觉得“哇,还能这么用”,成就感满满。
实际案例展示
说了这么多,不如看个真实案例更直观,我上个月用通义听悟整理了一节大学物理课的笔记,课程主题是“牛顿运动定律”,时长45分钟,导入的是课堂录音,设置参数时勾选了重点标记、思维导图和详细版风格,生成的笔记里,老师讲的“牛顿第一定律适用条件”“惯性与质量的关系”都用橙色标了重点,旁边还配了个小图标提示“高频考点”,思维导图则把三大定律的内容、公式、案例都串了起来,像一棵“知识树”,枝干分明。
我编辑时补充了自己画的受力分析图,导出成PDF后发给同学,他们都说比自己记的笔记清楚10倍,后来期中考试考到牛顿定律的应用题,我对着这份笔记复习,不到半小时就把知识点过了一遍,做题时思路特别顺——就算上课偶尔“摸鱼”没听清,有了这份笔记也能轻松补上进度,现在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被我种草了通义听悟,上课再也不用埋头狂写,都能抬起头认真听讲了——毕竟笔记有AI帮忙,咱们只负责理解就行,这感觉别提多爽了。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