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义听悟AI学习笔记功能使用详解
通义听悟是阿里推出的AI音频处理工具,就像身边藏着一位懂学习的智能助手,专门帮你搞定听课、开会时记笔记的难题,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:上课时老师讲得飞快,笔在本子上划拉半天,抬头发现已经错过三个重点;开会时领导说的关键信息刚记了一半,后面的内容又涌了过来,笔记最后成了“天书”,别担心,通义听悟的学习笔记功能就是来解决这些麻烦的,这篇文章会手把手带你解锁它的全部用法,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,保证看完你也能让AI帮你把音频变成条理清晰的学习笔记,让记笔记这件事从“老大难”变成“轻松拿捏”。
找到通义听悟笔记功能的“入口钥匙”
想用通义听悟记笔记,第一步得先找到它藏在哪儿,不管你用的是手机APP还是网页版,打开后首页就像个功能齐全的工作台,底部导航栏有几个图标,其中那个长得像翻开的笔记本的图标,就是笔记功能的“传送门”,点击它跳进笔记专区,界面干净得像刚收拾好的书桌,中间一个大大的“+新建笔记”按钮红得显眼,就像在朝你招手:“快来用我呀”,我第一次用的时候还在首页瞎找,后来发现这个入口设计得挺贴心,不用翻来翻去,一眼就能看到。
如果是网页版,登录后在左侧菜单栏往下滑,也能看到“学习笔记”的选项,点进去和APP端的界面差不多,这里有个小细节,不管是APP还是网页版,首次进入笔记功能时会弹出一个“新手指南”,不用急着关掉,跟着它点两下,就能快速get基本操作逻辑,比自己摸索省事儿多了。
给AI“喂”音频:导入文件或实时录音
进入新建笔记页面后,通义听悟会问你:“要处理哪个音频呀?”这里有两个选择:要么导入手机里存好的音频文件,要么直接开启实时录音,先说导入文件,点击“导入音频”按钮,会跳转到手机文件库,支持MP3、WAV、M4A这些常见格式,上课录的网课回放、会议录音都能往里丢,我试过导入一个1小时的考研政治网课音频,上传速度挺快,大概10秒就完成了,进度条像小火车一样“咻”地跑完。
如果是临时要记笔记,比如突然通知开班会,那就用实时录音功能,点击“开始录音”按钮,界面会跳出一个麦克风图标,旁边的波形图随着声音跳动,像在给你的发言“画心电图”,这时候把手机放桌上就行,不用一直举着,我上次用这个功能记专业课答疑,老师讲了40分钟,录音全程没断,音质也清晰,连后排同学小声问问题的内容都录进去了,AI转写的时候居然也识别出来了,有点惊喜。
AI变身“速记小能手”:自动转写与笔记初稿生成
音频导入或录音结束后,通义听悟的AI引擎就开始工作了,你不用盯着屏幕干等,它像个默默加班的小助理,在后台把声音一点点变成文字,转写速度挺快,我测试过30分钟的音频,大概5分钟就生成了笔记初稿,打开初稿一看,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,每段话前面都带着时间戳,00:05:23 老师:这个知识点是考试重点,大家记一下”,就像给笔记装了个“时光机”,想回顾哪部分内容,点时间戳就能跳转到对应的音频位置,复习时超方便。

初稿里不仅有文字,AI还会自动区分说话人,比如网课里老师和学生的对话,会标注“发言人1”“发言人2”,开会时领导和同事的发言也能分开,笔记瞬间清爽不少,以前手动记笔记,经常分不清谁讲了什么,现在AI直接帮你“贴标签”,简直是懒人福音,我第一次看到自动区分说话人的笔记时,忍不住感叹:“这比我雇个真人速记还靠谱。”
给笔记“画重点”:编辑与标注功能
生成初稿后,就到了“二次加工”环节——编辑和标注,通义听悟的编辑界面和普通记事本差不多,文字可以直接修改,遇到AI转错的地方(比如专业术语),双击文字就能改,像用橡皮擦改作业一样简单,我上次处理一篇有很多医学名词的音频,AI把“荨麻疹”写成了“寻麻疹”,双击修改后,系统还会记住这个修正,下次遇到类似词汇就不容易错了,有点像“越用越聪明”的小徒弟。
标注功能更是实用,就像给笔记配了一套“荧光笔和便利贴”,选中文字后,底部会弹出标注工具栏,有高亮、批注、标记重点三种模式,高亮有红、黄、绿三种颜色,我习惯用红色标考点,黄色标易错点,绿色标拓展内容,复习时一眼就能抓住重点,批注功能可以写自己的理解,比如老师讲“这个公式要灵活运用”,我就在旁边批注“结合第三章例题练习”,下次看笔记就知道该怎么复习,试过用这个功能整理期末复习笔记,原本乱糟糟的文字,标注完像被“美颜”过一样,条理清晰得想给AI点个赞。

笔记“搬家”:导出与多平台分享
笔记整理好,总得“搬”到自己常用的地方吧?通义听悟的导出功能支持多种格式,点击右上角“导出”按钮,能看到PDF、Word、TXT、思维导图四种选项,我最常用PDF格式,导出后文字和标注格式都不变,直接存到云笔记里,手机电脑都能看,有次小组作业开会,用它记完笔记导出Word发给组员,大家直接在文档里补充内容,省去了“各自记笔记再汇总”的麻烦,效率直接拉满。
分享功能也很方便,支持微信、QQ、钉钉直接发送,还能生成分享链接,上次帮同学带听一节课,用通义听悟记完笔记,生成链接发给她,她点开就能在线看,还能一起编辑标注,就像“云同桌”一起记笔记,现在我们班学习群里,经常有人分享通义听悟的笔记链接,大家互相补充重点,再也不用“单打独斗”记笔记了。
高级玩法:让笔记“活”起来的隐藏功能
除了基础操作,通义听悟还有几个“宝藏”高级功能,能让笔记从“静态文字”变成“动态知识库”,第一个是关键词提取,在笔记界面顶部点击“关键词”按钮,AI会自动从内容里挑出核心词汇,微积分”“洛必达法则”“考研重点”,点击关键词就能跳转到对应的笔记段落,像给笔记装了个“搜索引擎”,找内容不用翻来翻去。

第二个是自动生成大纲,点击“生成大纲”,AI会根据笔记内容梳理出逻辑结构,一、知识点讲解 1. 定义 2. 例题 二、课后练习”,瞬间把零散的笔记变成“学霸级”大纲,我上次用这个功能整理毛概笔记,原本20页的文字,生成大纲后只有3页,复习时按大纲回忆细节,记忆效率提高不少。
第三个是重点句总结,系统会识别出笔记里的关键句子,比如老师反复强调的“这个是必考点”,或者会议里的“下周截止任务”,用灰色底纹标出来,不用自己逐字找重点,简直是“选择困难症”的救星,试过用这些高级功能处理一篇2小时的讲座笔记,原本需要1小时整理,现在20分钟就搞定,剩下的时间终于能“摸鱼”刷会儿手机了。
真实场景实测:从“笔记内卷”到“轻松拿捏”
说了这么多,不如看几个实际案例,上个月期末复习,我用通义听悟处理了三门专业课的网课回放,先打开APP,新建笔记,导入音频,5分钟生成初稿,然后用标注功能标重点,导出PDF存到云笔记,整个过程每门课花了不到20分钟,三门课加起来1小时搞定,要知道以前手动记笔记,一门课至少1小时,还经常漏重点,现在效率翻了好几倍,剩下的时间我不仅复习了别的科目,还抽空追了两集剧,彻底告别了“别人记完我还在抄”的笔记内卷现场。
还有一次参加线上研讨会,主讲人语速飞快,我开启实时录音,结束后AI自动转写,生成的笔记连“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课后找我讨论”这种细节都没漏,用关键词提取功能找出“研究方法”“数据来源”“三个核心词,点击就能跳转到对应内容,整理成会议纪要发给同事,被夸“比专职秘书记的还清楚”,现在不管是上课、开会还是听讲座,我都会打开通义听悟,它就像我的“外挂”,让记笔记这件事从“负担”变成了“享受”。
通义听悟的学习笔记功能,把复杂的音频处理和笔记整理变得像“搭积木”一样简单,从找到功能入口,到导入音频、生成初稿,再到编辑标注、导出分享,每个步骤都设计得很贴心,AI的表现也足够智能,如果你也经常为记笔记发愁,不妨试试这个工具,相信用不了多久,你也会感叹:“原来记笔记可以这么轻松!”

欢迎 你 发表评论: